战国 齐国卷(94) 喋血孤城(2) 果不其然,天亮后,燕军的第二轮进攻便开始了。乐毅以为即墨城的守城指挥官已死,齐军群龙无首,顶多抵抗一阵子便会缴械投降了。所以,燕军的这次进攻显得随意和轻敌,上万名燕军士兵排着密集的队形在轒轀、云梯的掩护下从四面八方向即墨的城门发起冲击。 但是乐毅万万没想到,齐军的抵抗居然比原来更加猛烈和有效。田单让箭法优秀的射手躲在城墙上,专门针对燕军的工兵和军官进行射击。燕军士兵们没走多远,他们的队长被射死了,听不到号令的他们慌不择路,队伍和阵型全部乱了;好不容易到了城墙根下,他们的工兵又被射死了,没人操作攻城器械了。那些轒轀和云梯全都成了不会动的木头。田单又命士兵拿出事先的飞石和绳索,趁机将燕军的轒辒和楼车砸坏。燕军的攻城部队顿时阵脚大乱,纷纷死在齐军的弓箭之下。乐毅不得不将剩余的攻城部队撤回来。 燕军的兵力有限,正面攻击的失败,使得燕军无法再开展强攻。乐毅决定集中力量从地下突击,挖隧道直通即墨城下,从内部攻城。于是,乐毅调集几千名强壮的士兵,用铁锨和锄头开始从城外向城内挖掘隧道。 然而,田单对这种战术早有防备,他派人二十四小时在城中值班巡逻。燕军在地底下忙活了好几天,刚刚在城中挖好洞口就被发现了。齐军立刻将洞口封住,燕军士兵刚一冒头就看见地上都是齐国人用刀剑向自己刺来,没一会儿就被刺成了血人摔了下去。即墨城的军民严防死守,使得一个燕军士兵都没能从地道里钻出来。燕军的进攻再次失败。 鉴于即墨城如此难攻,乐毅知道这座城市必有高人守城,再打下去指挥会让燕军的损失更大。于是他决定放弃对即墨的强攻,像对付其他齐国城市一样用怀柔策略引诱即墨城投降。 几天后,乐毅下达了撤军令,让所有围攻即墨的燕军后撤九里,然后围着即墨城筑起堡垒和栅栏。接着他修书一封,派使者送入即墨劝降田单,表示燕军是仁义之师,绝对不会伤害即墨城的百姓,现在齐国已经沦陷,即墨也被团团包围,长期坚守没有任何意义。只要田单投降,燕军会对即墨城秋毫无犯。如果田单一下子没法决定也没关系,燕军会给他充足的时间考虑。以后的这段时间燕军不会来攻城,也不会射杀出城的齐国人,有什么生活困难燕军会帮忙解决的。 乐毅这番劝降可以说是绝世仅有,攻城的一方不仅没有发表任何威胁性,反而提出会帮助守城方生存下去。这样一种超出常规的劝降方式肯定让许多感觉不可思议,而这恰恰体现了乐毅的高超的军事思想。他太了解普通百姓厌恶战争,希望安居乐业的愿望了。仗打多了谁都要腻,谁都希望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所以他觉得与其用武力逼服,不如靠心理战说服,激发即墨军民希望安定的愿望,最终让他们心悦臣服。 乐毅觉得他已经用这种怀柔方式成功征服了齐国其他城市,并保持住了稳定,对付即墨这座孤城肯定能继续奏效。然而,这一次他很不幸地碰到了田单。 这封劝降信或许确实感动了一部分的即墨百姓,但是田单很快便用国家大义和先前的盟约稳定住了全城的情绪。他向全城军民表示,燕军如此来劝降,恰恰说明了他们的虚弱和失败。既然他们乐毅帮助即墨城百姓的生活,那么大家不妨利用燕军的帮助自给自足,照样可以过好生活。与此同时,大家还可以整顿军备,等到即墨城储备了足够的力量,就可以找机会突围出去,赶走侵略者,光宗耀祖。 在田单的鼓舞下,即墨城的军民恍然大悟,明白继续坚守下去反而是两全其美的选择。于是大伙儿坚定决心,拒绝投降,跟乐毅继续玩下去。 得知即墨拒绝投降后,乐毅果然没有为难即墨的百姓,允许他们出城砍柴和耕种,还敞开了通道让即墨军民和其他城市往来。即墨城里有生活困难的家庭,乐毅还让燕军帮忙救济。本来残酷的围城战瞬间变成一场君子之战,前段时间还在激烈厮杀的敌我双方彷佛一下子成了好邻居和好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