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谊《积贮疏》解读之一

 松林阅读 2017-10-12

按:下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积贮疏》,也是本卷的压卷之作。如果从经纪史和经济学说看,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农学派。在汉朝建立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汉朝自己的知识分子终于提出了自己时代的经济政策。如果我们与秦国的商鞅的政策对比就发现,贾谊的重农政策是重农而不奖战!这跟商鞅的耕战并举是不同的。这是汉代的政策。通鉴这里是四部分,每一小节是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是一个问题。没有重复,没有废话。语言质朴,而直奔主题。语感上没有了战国时期的英雄主义的风格,但是多了平实的特色。第一部分可以说是提出问题,提出消费多尔生产少这个现实问题并对可能造成的未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担忧。这上来就是抓住要害,深谋远虑,与前面贾山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部分提出汉朝的现实。一句话老百姓很穷。第三部分提出积贮之策。第四部分提出解决积贮之策的办法:重农策。这是在萧规曹随之后汉帝国最高当局再次提出方向性的政策。以前只是不扰民,采取自由主义的发展政策,而现在开始提出发展方向,预示着自由放任的阶段开始结束了。

贾谊《积贮疏》解读之一

贾谊说上曰:'管子曰:〔管子,管仲之书。〕『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按:提出管子的思想。虽然儒家也不避讳管子思想。可见此时的儒家还是非常活泼的。】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治,直之翻;下同。〕【按:这相当于提出本文的总问题。本文的根本在于求治。而求治之本在于足民而已。这是属于政治哲学了。足民则国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亡,古无字通。〕则物力必屈【按:这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而言的。引入古人的话,切入百姓的层面。但是话题又不同。上面是说国不治,下面说是物力不足的原因。算是递进一个层次。因为前面说是民不足嘛。逻辑关系非常严谨。而只是引用了两句别人的话。

贾谊《积贮疏》解读之一

〔屈,其必翻,尽也;下大屈同。〕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故其畜积足恃【按:这是引用古代的例子说明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但是没有多说,只是提到了个细致认真而已。但是积蓄充足的命题提出了。这是对前面的反应,既然你不足,那么我足不就行了嘛。】。今背本而趋末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按:说古是为了对今天提出批评。今天的情况是趋末者重。可以说这是本段最为核心的地方,按照今天话说就是经济结构不符合我们的战略需要。汉帝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而我们知道当下的经济结构又是自萧何以来实现的与民休息的国策的自然发展的结果。在古代,我们知道,农是本,而工商为末。那么此时,我们就得说汉初到了文帝初年,工商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因为工商业获利快。而农业获利慢,前面说的是很轻楚的,生之有时,这正是农业的特点,不能离开自然条件。但是工商都是部分时间的。此时,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已经严重损害到了汉帝国的存亡了。所以我们要清楚的是,以贾谊的这篇奏折为界限,汉帝国初期黄老之术指导下的与民休息的国策也是有变化的,这就是文帝之前的放任政策和文帝之后的重农政策两个阶段。】;〔师古曰:本,农业也;末,工、商也。言人弃农业而务工、商者甚众。残,谓伤害天下也。背,蒲妹翻。〕淫侈之俗,日日以长,〔长,知两翻。〕是天下之大贼也【按:这个是在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的。不过我们也得说,这也一定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的。我们知道,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不过此时原有的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特别是要国内稳定,要和匈奴进行长期的较量,那么缺乏粮食是不行的。其实这也就是说汉帝国进入了长期对匈奴的备战准备阶段。这都需要帝国进行新的谋划,而不能再放人发展了。】。

贾谊《积贮疏》解读之一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孟康曰:泛,方勇翻,覆也。师古曰:字本作'覂',此通用。振,举也。〕按: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这是向最高当局敲响了警钟,提出了最为重要问题的忧虑。帝国并不是真的稳如泰山的。汉帝国的有识之士,是非常清醒的。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靡,读曰糜,散也。〕天下财产何得不蹷!〔蹷,音厥,倾竭也。〕按:而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这里!用当今的语言就是汉帝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是生产力的不足和需求的过度消费的矛盾。提出了社会的根本矛盾问题。从经济上出发,贾谊确不辜负汉代第一政论家的名头。农业问题,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虽然是老生常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