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 | 忽悠“零彩礼”,使农村养女儿更为艰难

 cat1208 2017-10-13


河北一新娘“零彩礼”结婚,你认为未来“天价彩礼”现象有望改变吗?


日前,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西南端的小乡村——大河道乡西河道村,一场充满喜庆与浪漫的婚礼在这里热闹举行。 这对新人新郎名叫贾志新、新娘名叫李晓利,大家在向他们送去祝福的同时,议论最多的却是他们的结婚“彩礼”。 近年来,随着农村的攀比风盛行,农村姑娘出嫁向男方索彩礼,少则十几万、多则二十多万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天价彩礼”,大家苦不堪言。你认为未来这种现象有望缓解吗?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要判断和预测未来河北农村高彩礼现象是否会被改变,就需要首先搞清楚高彩礼现象为何会出现又为何能维持。

  对于农村社会而言,婚姻意味着什么?对男方家庭而言,当婚年龄的儿子顺利婚配首先解决的是传承子嗣的问题。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而言,男大当婚,娶妻生子才是身为人子的道德义务。对女方家庭而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到姑爷家就是姑爷家的人,生育的孩子也是姑爷家的子嗣,传承的是姑爷家的衣钵,又不是娘家的香火。既然是为姑爷养育的女儿,那么嫁女儿要彩礼就天经地义,否则养育十几载的女儿嫁出去对娘家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赔钱事儿。因此,只要农村社会依然相对贫穷,只要农村社会依然相对传统和保守,那么,彩礼习俗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

  换言之,农村社会的彩礼习俗如果要改变,要逐渐式微,就必须满足至少两个起码的社会变迁要素。一是农村社会普遍且均富;二是农村社会彻底摈弃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普遍接受现代两性文明观念。可能吗?至少在可预期未来是没有什么可能。

  其次,彩礼额度的多寡,取决于待嫁姑娘有多稀缺。由于两性择偶存在着显见的性别差异,农村条件稍好的姑娘,可以选择城里的姑爷,城里一套房就好过几十万的彩礼。但是,农村的小伙子几乎没有机会娶到城里的媳妇。如此,100个农村小伙与100个农村姑娘,其中20~30个条件最好的姑娘嫁到城里或者更好的地方,100个农村光棍争70个农村姑娘,稀缺现象出现了。

  更关键的是,由于近三十年来计划生育导致的农村社会普遍的选择性堕胎以及遗弃,造成自然情况下就不是100个小伙子对应100个姑娘,而是100个小伙子对应80个姑娘,再加上条件好的往上远嫁,100个农村光棍争剩下的50几个姑娘,注定有40几个小伙子根本无法找到婚配对象,稀缺现象相当严重!

  好了,既然在农村社会待嫁姑娘是相当稀缺的婚配资源,那么高昂的彩礼就成为一种筛选机制。出不起彩礼的贫家小伙子就没有机会娶到相对好的姑娘。甚至在一些偏僻的山村,只要是一个活的姑娘,无论是精神病患,还是智障缺陷,提亲的人家也会踏破门槛,没有或不够彩礼钱,连这样的姑娘也娶不到。

  客观地说,现时代农村社会高昂的彩礼门槛是具有积极社会功能的,它使农村社会的相对优质婚配资源往合理的方向配置。没有高昂的彩礼门槛,待嫁姑娘家庭将无从甄别到底谁才是拥有较好经济基础,能给自家闺女未来生活带来幸福稳定保障的姑爷。

  再回到题目所述的“零彩礼”的事例,作为特异性的个案,完全不能代表农村社会的现实。且不说报道出来的事例细节难免挂一漏万,特别是为了炮制移风易俗典范摆出一场秀也未可知,就算这是真实的事例,其他农村家庭恐怕根本就学不来。别说是“零彩礼”,从广大农村社会找出一两例倒贴钱的婚配也不是难事,有意义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