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切脉是谁发明的?又在什么时代完善的?

 冯七公kg6eiql9 2017-10-13
脉诊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尚待讨论的问题。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脉法》中可以发现,此书所说之脉虽指经脉,但仍能从中看出一些关于脉诊的描述及发展的迹象。据《史记·扁鹊传》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我们姑且可以认为脉诊起源于扁鹊或是扁鹊所处的时代。据说,扁鹊在最初诊脉时并无固定的部位,但凡有浅表动脉部位,都可切循。其后通过实践观察,创造出了“独取寸口”法,因其方便和实用,一直沿用至今。扁鹊之后,我国脉学知识开始丰富起来,但由于各家学说观点不一,脉学理论显得纷繁杂乱。




汉末晋初,王叔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脉经》。此书吸收了扁鹊、华佗和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家的经验理论,首次总结了两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它的问世在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医脉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奠定了脉学的诊断基础。 李时珍(蒋兆和绘) 《脉经》之后,经过唐、宋、元三朝的历代医家不断修订和完善,脉学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明朝李时珍在延续《脉经》理论基础之上,总结前人的脉学经验,撰写出了《濒湖脉学》。



此书分《四言诀》和《七言诀》两部,分别对经脉的生理、脉象形成机理、脉象形态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脉经》原有的24脉基础上,李时珍再新增3个脉象,合为27个脉象。由于《濒湖脉学》用易于记忆的“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现已成为中医爱好者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