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深,京沪,和其他二线头部城市,哪儿更容易发展?

 龙叔文馆 2017-10-13

一个长假归来的老问题,逃离北上广,还是回到北上广?

1/6

进军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

每逢长假,在城市间移动的人流中,总有一些还没站稳脚跟的人,考虑是不是要换一个城市发展。

有人想到一线城市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机会,又担心高房价的压力;有人想逃回三四线城市,又担心荒废了自己的前途;有人觉得二线城市是个居中的选择,又担心两头不靠。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倒不是想逃离北上广,而是看了一些研究机构关于人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对城市发展机会和房价的未来趋势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2/6

劳动力在大城市创造的财富是小城市的两倍

我们常说,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多,但如何衡量这种“机会”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设计出一个“经济—人口比值”指标,希望定量地分析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这个指标的计算有点复杂,但有一个近似值,就是用“该城市GDP占全国的比重”除以“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OECD发现,这个指标的所有地区平均值近似于1,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成正比,换一个角度看,一个城市有多大的经济总量,就可以吸引的相应规模的人口。

因此,可以把这个指标视为“城市发展机会”的量化,当它大于1时,代表“发展机会”多,会吸引人口流入,小于1时,代表“发展机会”停滞,会导致人口流出。

实际经验也是如此,2015年的“经济—人口比值”纽约都市区1.42,东京都市圈1.15,都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大阪都市圈0.95,首尔都市圈0.99,都处于人口略流出状态。

不仅如此,在全球500万人口大城市,“经济—人口比值”均值长期维持在1.27以上,说明大城市的资源使用效率更高。 

中国城市的这项指标同样有意义。

北京和上海比值分别为2.15、2.10,深圳、广州和部分二线城市更高,达到2.5左右。

(一二线城市,经济—人口比值全部超过1)

而三四线城市普遍低于1,也就是说,同样的人在一二线城市,创造的财富是三四线城市的2倍以上。

这才是人口流动的原动力。

(三四线城市,经济—人口比值在1附近)

既然人往高处走是人的本能,既然劳动力资源在大城市效率更高,那为什么政府还要限制特大型城市的人口增长呢?

3/6

特大城市人口控制考虑的不是地方发展

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对人口迁移的吸引,是市场力量自发的结果,但在中国,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仍然是政府行政力量。

可以肯定的是,特大城市的人口控制并不是环境、交通、水资源压力,对比东京和首尔人口密度,北京、上海的人口承受能力分别还有1500万和700万人的空间。

北上广深的人口控制也不是地方政府的主动选择。追求GDP增长的地方政府,并没有那么在意人口数量。一个明显的证据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年份(98、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人口控制都出现放松的迹象。

事实上,人口政策的制订是中央的权限,体现了国家的整体利益,特大城市的人口政策总体上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地方经济平衡发展的考虑。

正因为大城市对人口有天然的吸引作用,如果不控制人口流动,人口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经济就会受损,最明显的例子是东北地区,近十年既是人口迁出比例最高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最弱的地区。

地方要发展,中央讲平衡,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经济”等软的导向性政策都没有影响人口流动大趋势的时候,硬的行政控制手段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另一个考虑是国家安全。

经济和人口集中于大城市是市场经济的选择,但经济规律并不代表最合理的结果。

如果没有控制,按照国际上城市化的速度,至少有10%的中国人集中在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必然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但经济上不安全,而且有政治风险。别忘了,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成立的。

所以,北京、上海的经济份额占比仅3.3%和3.7%,而纽约是7.9%,巴黎、东京、首尔都市圈更是超过25%。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希望放松人口控制时,中央仍然选择了对北上广深“严加看管”。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当经济规律和行政管控方向相反时,到底谁的力量大?

而对职场中人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考虑未来职场发展的主战场?

4/6

广深与1.5线城市的机会

地方政府想要控制人口,最顺手的自然是严格的户籍政策,还有依附于户籍的各种城市资源,甚至包括教育资源的分配、严格租房管理等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政策。

可以预见的是,虽然户籍制度下的人口控制,违背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但仍然会长期存在,并有可能蔓延到新的人口压力大的城市。

当然,同样是特大城市,广深和京沪的压力又不一样。

人口政策是总量控制,广州深圳的人口总量不到京沪的三分之二,所以广深的人口控制压力小于京沪,而“经济—人口比值”又高于京沪,发展机会更多,这是一线城市的第一选择。

不过,考虑到目前广深仍然处于人口净流入,估计这个时间窗口不会太长,想落户的童鞋们抓紧了。

更好的选择,还是“一线尾、二线头”的城市。

我给了三个衡量指标:

第一、人口在750万至1500万;

第二、有引进人才的政策;

第三、“经济—人口比值”高于京沪。

初算一下,这样的城市有苏州、武汉、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我的数据不一定精准,大家可以自己去计算)。

这些城市通过吸引人口流入,推动经济增长,再反过来吸引更多的人口,既有现实的机会,又有未来的潜力。

有人说,选择城市不能光看这些,还要看城市配套水平,但在我看来,只要有了钱、人、政策这三样资源,假以时日,一切都会纷至沓来。

那么,在人口严格控制下的一线城市就没有竞争力了吗?

我认为它们仍然有两大发展法宝,其中有一样,大家可能没想到,就是高房价。

5/7

人口越控制,房价越坚挺

总有人认为控制人口,自然能控制房价,这是错误的。所有中心城市的房价都是城市影响力辐射区内的有钱人用钱“堆”出来的,不一定要靠人口流人。

事实上,特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反而冻结了房价下跌的空间。

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第一次出现下降,但同时却出现了新一轮房价爆涨。这预示着房子的“资产属性”开始大于“居住属性”,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与人口数量无关了。

目前,经济发展指标仍然是地方政府的NO.1,对于一线城市的政府而言,如何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又不影响经济发展,才是人口政策的核心。

唯一的方法就是在人口结构上想办法,用较少的人口,创造出更大经济总量,继续推高“经济—人口比值”。

这就是“高端人才引进政策+高房价”的组合武器。

高房价对本地居民利弊相抵,但对新移民的伤害很大,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移民税”,所以地方政府对控制房价的积极性并不高。

相反,高房价可以帮助一线城市政府实现“腾笼换鸟”。

低端劳动力在贡献了几年GDP和税收之后,仍然无力购房,就会选择离开,为城市再贡献一次宝贵的人口指标。

这些人口指标用于高端人才的引进,提升了城市人口对房价的承受能力。

高房价产生的土地收入,又让地方政府有能力帮助原有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问题,减轻房价调控压力。

其实政府想控制房价,哪有控制不下来的?关键是要付出多大代价。

城市人口的自然迁出,会拉低房价,但城市人口的强行控制,并不能降低需求,这就是人口越控制,房价越坚挺的原因。

所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如果你从事的行业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如果你能挺过一开始最艰难的几年,或者你有置业的能力,希望资产保值增值,那么一线城市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6/7

总结

总结一下本文的几个观点:

第一、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是经济规律的作用,对大城市的人口控制是国家安全的需要,这两种力量的相应作用,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两股原动力。

第二、随着国力增强,中国政府的管理自信心也越来越强,相信未来大城市的人口控制只会越来越严格。

第三、目前一线城市中的深圳和广州还有人口控制较松的时间窗口,二线城市还是人才引进政策的时间窗口。

第四、在经济规律和行政手段的双重作用下,北京、上海只能在房价控制与人口控制之间玩“跷跷板”,最好的结果就是在控制房价不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不断优化人口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