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最爱的禅意盆景——菖蒲

 huangxueyi 2017-10-14

菖蒲一名菖斀,一名尧韭。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

古时候的菖蒲是被作为仙草灵药之类来看待的。古诗中曾写过“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我颜色好。”意思是菖蒲服之可延年长生,是养生益寿的良药。

而后,菖蒲作为仙草灵药,被汉武帝从山林带到了皇家园林,六朝《三辅黄图》有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意思就是,汉武帝将菖蒲移于盆盎之中,制成盆景,因此,从唐宋开始,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书桌卧房的专属青睐之物。在这里,文人遣心,可涤荡心志,小小陋室一间,有了菖蒲的陪伴,竟是文人最温暖最神往的港湾。

 菖蒲有养目明目的功效也是它成为古人书房伴读的重要原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菖蒲》中引用明代朱权《臞仙神隐书》中的话:“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或置星露之下至旦取叶尖露水洗目,大能明视,久则白昼见星”。所以古时江南士大夫的一日清雅就是伴随着菖蒲而开始的。

在菖蒲的陪伴下,无数文人雅士写出了精妙绝伦的诗句。其中以苏轼和陆游为代表。

苏轼本人是个盆景迷,他曾于蓬莱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养菖蒲。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这也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

陆游有一首关于菖蒲的诗如下: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

   根盘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菖蒲气质优雅自在,栖于山林,茎叶平缓柔顺,每每赏看,皆若山间石出清泉,爽雅自得,与树石搭配,置于案间,大有遁隐于野,得自在山人的气质。

关于古代文人对菖蒲的喜爱,从张听蕉的话里就可略观一二: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之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

而近年来,菖蒲作为一种小众盆景,像是一位隐居山林的居士,若再加上几段妙语相呼应,变成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这个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中,不妨效仿古人在书房案头放置一盆菖蒲,给房间里增添绿意,技能感受菖蒲特有的山林禅意,又能陶冶性情,愉悦惬意,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也喜欢养花,就关注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