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武帝刚愎多疑,王僧达羞辱皇亲

 思明居士 2017-10-14

孝武帝刚愎多疑,王僧达羞辱皇亲

孝武帝刘骏为父亲服丧期满后,就开始过上了荒淫无度、奢侈糜烂的生活,他随心所欲地大兴土木。作为他心腹大臣的丹阳尹颜竣自认为是刘骏当亲王时的旧臣,所以,一连几次诚恳地劝谏。他进言直切、诚恳,无所保留和回避,刘骏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忠言,反而对他渐渐不满起来。

但颜竣认为自己才能卓越、才华盖世,而且他和孝武帝的交情,是其他文武官员无法相比的,觉得自己应该在朝廷永远把持大权。但是,当他所建议的事情,大多被孝武帝拒绝接受后,颜竣开始怀疑孝武帝有意要疏远他,就上书请求调到外地郡府任职,以试探孝武帝的想法。结果孝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东扬州刺史,颜竣这才开始害怕起来。

当时在刘宋雍州境内,设有很多侨郡县,刺史王玄谟向孝武帝进言说:“侨郡县没有真正的领地,新设立的和过去的相互交错在一起,十分混乱,田赋捐税无法按时征收,请求在这些新侨郡县中整顿户籍,让百姓纳税服役。”

朝廷于是颁下诏令,将雍州的三个郡十六个县合并成一个郡。这些郡县的流民不愿意归属于当地的户籍,就制造谣言,谎称王玄谟打算起来反叛朝廷。当时,骠骑将军柳元景家族势力强盛,族中兄弟很多人在王玄谟手下做官,这些人也想利用这些谣言声讨王玄谟。

王玄谟命令大家安静下来,再解除大家的疑惑。随后,王玄谟派人骑马飞奔回建康,向孝武帝详细陈述了事情的始末。

孝武帝知道所谓王玄谟图谋反叛的消息是假的,就派吴喜专程前去安慰王玄谟,并告诉他说:“你都已经是七十岁的老翁了,谋反想要得到什么呢?君臣之间,足可以相互作保。姑且跟你开个玩笑,让你把紧缩的眉头展开吧。”王玄谟生性严肃,从没有随随便便开过玩笑,所以,孝武帝就借此事跟他开玩笑。

孝武帝将六弟竟陵王刘诞任命为南兖州刺史,太子詹事刘延孙为南徐州刺史。当年,宋高祖刘裕曾留下遗言,认为京口是战略要地,距离建康非常近,除非皇室近亲,其他人不能驻守。

刘延孙的祖先虽然和高祖刘裕是同一宗族,但是,刘裕是彭城支系,刘延孙的祖先属于莒县支系,因此,两家从来不谈论血缘关系。孝武帝命令刘延孙去镇守京口后,才颁下诏书,跟刘延孙家合为一族,并让各个王和刘延孙之间排列辈分和长幼。

孝武帝在深宫之内荒淫无礼,丑闻流传民间,他的六弟竟陵王刘诞却是生性厚道,待人温文有礼,而且,在诛杀太子刘劭和讨伐丞相刘义宣的战事中都立下了大功,因此,大家在心里都暗暗向着他。

刘诞私下募集了许多有才能、有勇力的人,又收藏了精良的装甲、锋利的武器,孝武帝刘骏因此对他是既害怕又猜忌,所以,他不希望刘诞还留在朝廷,先是下令让他镇守京口。随后,又嫌京口离建康太近,把刘诞调到了广陵。刘延孙反而成了他的心腹大臣,镇守京口,以防备刘诞。

彭城平民高阇、僧侣昙标用虚幻的语言胡言乱语、煽动人心,同殿中将军苗允等人秘密勾结,阴谋叛乱,拥立高阇为皇帝。事情被发觉后,全部被抓起来处死,同时受到牵连被斩首的人有几十个。

孝武帝刚愎多疑,王僧达羞辱皇亲

其中中书令王僧达,出身琅琊王氏,是王导的玄孙,自幼聪明伶俐,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个人却是行为放荡,不拘小节。

孝武帝刚刚登上帝位之时,曾提拔他做仆射,官位还在颜竣、刘延孙二人之上,因此,王僧达自负才能和门第,认为当世之人没有谁能比得过他,一二年的功夫,他就被提升为宰相。

不久,王僧达却被贬为护军将军,因此,心里郁郁不得志,几次上书请求到外地任职。孝武帝很不高兴,从此以后慢慢地把他降级,五年之中,连贬七次,最后,还被弹劾。

王僧达既觉得耻辱,又心怀不满和怨恨,每次写给孝武帝的奏章,言辞之间多有不平,又特别喜欢指责朝政的弊端,孝武帝已经对他积满了一腔怒气。

孝武帝的母亲路太后出身微贱,其兄路庆之曾经做过琅琊王氏门下的马车夫。陆氏发迹后,路庆之的儿子路琼之曾经带领大批随从,盛装去拜访王僧达。王僧达压根不把他放在眼里,半晌才轻蔑地说:“当年我家有个马车夫叫路庆之的,跟你是什么亲戚?”路琼之又羞又愧,慌忙告辞。

王僧达这还不罢休,又让人将路琼之刚刚坐过的床扔出去用火烧掉。路太后得知此事后非常震怒,让孝武帝替路琼之出头。不过当时刘骏说:“琼之年轻,无故去王僧达家,被辱也是理所当然呀。僧达是高贵的公子,怎么可以因为此事而加罪与他呀!”

路太后自然是不依不饶,孝武帝内心虽然也是对他极为不满,但是不好因此而治王僧达的罪。这时,正赶上高阇谋反,孝武帝于是顺势陷害王僧达与高阇是同谋,将他逮捕送交廷尉,命令他自杀,年仅三十六岁。

当年,孝武帝刘骏还在江州之时,戴法兴、戴明宝、蔡闲几人担任典签一职,待刘骏登基做了皇帝后,就把这三人全都任命为南台侍御史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后来,这三位都因为最初起兵讨伐刘劭时参与了预谋,被赐为县级男爵,蔡闲因为已经去世,被追赠了这一爵位。

当时,孝武帝因为要强化皇权,所以亲自上朝处理政务,而不信任手下的大臣们,而对心腹、耳目就不得不全部依赖他们。戴法兴非常熟悉古代历史和当代政治,一直受到孝武帝的亲近和厚待。鲁郡人巢尚之出身寒门,他通览文史,深受孝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中书通事舍人。

凡是官员的遴选、免职、赏赐、诛杀等重大事情,孝武帝都要和戴法兴、巢尚之商量讨论,宫廷内外事务大都委托给戴明宝处理。在当时,三人权力重大超过所有人。

戴法兴、戴明宝大肆收受贿赂,凡是他们推荐上的官员,从来没有不通过的。天下趋炎附势的人都集中到他们那里去争相巴结,家门外像闹市一样人来人往,他们的家产也都积累到了千金。

吏部尚书顾觊之偏偏不巴结戴法兴等人,侍中蔡兴宗和顾觊之关系不错,但他嫌顾觊之风骨气节太硬,顾觊之对他说:“辛毗曾经有句话:‘孙资、刘放顶多让我当不上三公罢了,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邪!’”(辛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风操遒劲著称。孙资、刘放,曹魏时两位权臣,大臣都与之交好,只有辛毗不去巴结他们。)

顾觊之自己经常认为:“人的天赋才能和人的命运好坏,上天都是有定分的,不是靠才智、聪慧就能够改变的,所以,人只应该恭良克己、严守正道。但是,愚蠢的人并不完全了解这一点,他们只是一味地胡思乱想,总想能侥幸得到这些。结果白白地使自己在正直的道路上走偏了,而对自己的得失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

孝武帝刚愎多疑,王僧达羞辱皇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