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9、守礼就是明白贵贱有别:《红楼梦》里的袭人真的是两面派吗?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14

n2017-04-23 翻腾四海 四海书斋

对孔子的礼有了一个透彻的了解之后,我们以往在读古书时所遇到的不通之处,便可迎刃而解,这里举几个例子。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

《资治通鉴》的第一卷开篇就提到了礼: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枝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枝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司马光所谓的礼、名、分,其所指就是礼的本质——阶级差别。从天子至于士庶人,这就是社会的阶级差别。贵以临贱,贱以承贵,这便是礼的要求。在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的今天,我们或许会对司马光关于礼的论述十分不解,他维护天子的封建统治,而且振振有词、冠冕堂皇,《资治通鉴》这样一部重量极的史书,却是以如此糟粕的思想为指导,真是可惜。

其实,兄弟以前也抱有这样的观点,但在读了《论语》之后,明白古人尊礼行礼,也是有着充足的理由。西方之道,推崇民主、平等,与孔子之道不同,但说不上孰优孰劣,不过是各有利弊而已。道不同,不相为谋。古人选择此道,便笃信此道。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尽忠守节,不是迂腐,亦非虚伪。清末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能反而不反,亦应作如是观。

【汉高祖刘邦知为皇帝之贵】

《史记·叔孙通传》记载,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去除秦代严苛细密的仪法,一切从简从易。当刘邦与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喝酒时,“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有的喝罪了,乱喊乱叫,或许有人连“刘季”都喊了出来。朝堂之上拔出剑来乱砍一通,刘邦看到这些人对身为皇帝的自己如此不尊,十分担心。博士叔孙通向刘邦献策,制定上朝时的礼仪规定。叔孙通和弟子排练了一个多月,让刘邦观看演习,刘邦认为不错,决定施行。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叔孙通就按照事先的排练,让王侯功臣们依礼仪而行。结果是“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法举不如仪者”就被御史赶出场去,没有人敢喧哗失礼,更没有什么“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人了。于是,刘邦就说了那句很著名的话:“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我到今天才知道,做皇帝是有多么尊贵啊。叔孙通所定的朝仪,不过是仪文之礼,但它的背后体现的却是礼的本质——别也,它让刘邦和群臣都明白了君臣之别。刘邦是君,所以他知道了“为皇帝之贵”。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仍然是臣,所以“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袭人守礼】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历来的红学家对袭人的评价都不怎么样,她人品不好,有心机,为上位不择手段。有人认为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她人品不好的证明。

宝玉向黛玉诉肺腑,错把袭人认作黛玉,原文是这样的:

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

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暗生情愫,互诉忠肠,袭人就怕他二人在大婚之前做出“不才之事”,而在“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这一回,袭人却是完全不同的表现:

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贾宝玉要袭人一同行云雨之事,她却以为这“不为越礼”。同样是男女之事,袭人认为一个是“不才”,一个却“不为越礼”,有人因此得出结论:袭人就是一个有心机的两面派。其实,说她有心机,这没错,但若是根据这个就得出她是两面派的结论,未免冤枉了袭人。为什么呢?关键在于这一个“礼”字。

袭人深知“礼”的内含,她是奴,而宝玉、黛玉是主,奴为贱,主为贵,主奴有别。奴才就是要伺候主子,受主子役使。此时的袭人不过是个丫鬟,宝玉如何役使她,都是情理之中的。金钏跳井而亡,她妈妈也不敢讨个说法,王夫人赔了几两银子就完了,她妈妈还感激不尽。合府的丫鬟,哪个不是以做上姨娘、让主子收做屋里人为荣?这也是袭人的目标。之所以如此,皆是因为主奴之间森严的等级差别。



没有名分而同床共枕,这也是不越礼的。

袭人以为自己和宝玉初试云雨不为越礼,确实不错,她这么做真的不越“礼”。而若是宝玉和黛玉,在未成亲的情况下,就有了“不才”之事,那就越礼了。因为他们二人都是主子,都是一个等级中的人,未婚而苟合,便是违礼。不但主子这样,奴才也是如此。迎春的丫鬟司棋和她的表弟潘又安在园中幽会,被鸳鸯撞见了。潘又安害怕鸳鸯会说出此事,吓得连家也不敢回,逃走了。这说明潘又安也明白,未经明媒正娶而苟合,是有违礼法的。

【中国自诩礼仪之邦,为何有不少素质差的人】

明白了礼的真正内涵,也解决了一个困惑我很久的现实问题。中国历来自诩为礼仪之邦,但是今天中国人素质差、不讲礼仪已是扬名海外,什么中国大妈大闹某国机场,什么中国人顺走人家的马桶等等,这里我们不纠结于个别事件的真伪,但整体趋势却是无法否定的。国人素质这么差,我们还到处向他国宣称我们泱泱大国是礼仪之邦,这不是光着屁股拉磨——转圈丢人吗?

其实,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没错,有些国人素质差、不讲礼仪礼貌,这也没错。二者并不矛盾,我们以前对礼的理解比较肤浅,认为礼不过是指礼节礼貌。礼者,别也,仪者,别之保障也。礼仪之邦并非是指人人讲礼仪、懂礼貌的国家,而是讲求阶级差别,尊卑有等,贵贱有别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有贵也有贱,有尊也有卑,贱者卑者素质差,不知礼不行礼,岂不是再正常不过?所以说,一个礼仪之邦存在着一部分我们所谓的“素质差”的人,是很正常的。

不过各位不要妄自菲薄,中国人有素质差的,难道洋人就都素质高吗?当然不是。只不过中国人口众多,比例就相对高一点而已。反过来,我们泱泱中华,博学知礼的君子也会更多,与西洋人所谓的绅士,可谓各有千秋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