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基本问题的追问

 Zhengsqhz 2017-10-14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基本问题中的基本。只有明确“何为教育”才能正确确立“为何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1]也就是说,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人的活动。尽管这一表述相对简明,若探究其意,却意蕴深远。教育是人类独有的活动,其所培养人的过程就是将“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犹如蛹化蝶一般,向着更高一级的“生命”转化。

“更高一级”的转化是对人的“本性”进行升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2]对人本性的升华便是作为具有生命的人的超生命价值的体现。足以可见,闪烁光辉的人性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黄金分割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人性应该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善恶则应该是人的社会属性。由此产生的对人性问题的认识,不外乎如下几种。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告子以为“生之谓性”、“性无善无不善”;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孔子并没有对人性是善是恶给出明确的定论,不过,子曰:“性相近,习相远”。这说明后天的“习”,即教育担负着塑造人性善恶的重任。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性善论者还是性恶论者,亦或是主善恶兼有或善恶皆无者,都承认人性是教育的支点,基于人性可以撬动与旋转整个教育,同时也都强调教育是人性向善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正如孟子所倡“求其放心”;荀子所提“化性起伪”;世硕所指“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等。“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预设:人性向善,‘在我们之中,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之中,终究是好的多,坏的少’(Norman Meiler),人类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内在冲动永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之中。”[3]

“更高一级”的转化同时也是对人的“技艺”进行提升。即在具有超生命价值的引领下,通过教育,向新生一代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促进其在人类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个体生命的价值。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众策群力,协同合作的发展史。每一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必须掌握一技之长,用以安身于社会之中。如远古时期的守猎,在集体的协同下,个人发挥其技艺以捕获猎物,并凭此分享生活资料。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生活在信息爆炸年代中的现代人,更需要一技之长,确切地说,更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技的复合型人才,技艺能使人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和专家,据此安身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随着人类开发利用大自然的进程,物质世界越来越被人类所掌握,技艺是人所必备的,是生活所必需的。因此,人类对于“技术”的掌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与迫切。这也就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主义”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对于技艺的培养,中国有“六艺”,即礼、乐、射、书、御、数,西方有“七艺”,即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从中西方针对提升人的技艺所开设的课程看,“中国提倡的是道德学,西方提倡的是智慧学。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教育不重视智慧的培养,只不过中国传统教育提倡的是一种人际的智慧,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伦理道德的智慧。而西方所提倡的则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是对抽象知识的追求,对辩论智慧的培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4]

“教育的本质应是传授知识的同时或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探索正确的生活方式,使人成为人的一种过程,它当然应该包括技术、技能的训练,但绝不完全等于技术、技能训练。片面追求适应市场需要的‘实利’和‘实用’,而忽视对受教育者必不可少的‘如何成为人’的教育和训练,就会造成一味追求功利、人文精神失落、价值观混乱的后果。”[5] 人“本性”的升华和人“技艺”的提升彼此并非对立,而应该是相互贯通的。列宁曾说过“如果一切都发展着,那么一切就相互转化”。在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中,只有两者相依相托,才会互化培育出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8.

[2]孟子.离娄章句[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271.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92.

[4]金忠明.教育十大基本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7.

[5]袁咏红.“以文化人”:池田大作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探本之论[A].见:华中师范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日本创价大学合编.中外学者论池田大作: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2.教育基本问题的追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