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静归一入妙境,佛道之人长寿多

 财知行 2017-10-15

人所以不健康关键在于心的不健康,心的不健康又表现为心中的私欲,杂念,妄想众多。心的虚静的过程就是消除杂念私欲妄想的过程,若达到心的完全空虚静寂状态也就能达到心的完全没有私欲杂念妄想的状态,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心平气和,喜乐常生,这实际就是天人合一的高级健康态。

庄子的坐忘就是心灵的虚静归一态,无人无我,离形去知,混屯为一,不过坐忘是一种专门的练功态,广义的虚静归一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只是日常生活中的虚静是相对的虚静。

从表面意义来说虚静中的虚为空虚无物,静为静止不动,而日常生活既不可能空虚无物,也不可能完全静止不动的,日常的虚静是一种相对的虚静,就是说生活中肯定是要做事要动要有东西的,只是这种做事是做该做的,不该做的一点也不能做,就是做事要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合客观规律的一点也不能做,不但不能做连想都不能想,相对于不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心灵是处于无视无听无形无象,没有所谓的私欲杂念妄想的虚静归一态。

庄子的坐忘是一种静中静,日常生活中的做事严格按事物的规律办事是一种动中静。

佛教的禅宗六祖慧能有一次碰到一弟子问他:师傅在练功否?慧能说:我在练功。弟子说:师傅在练功为何未见师傅打坐?慧能说:你们练功是打坐,我练功是吃饭在吃饭,睡觉在睡觉。

慧能的意思是说:我做事时只做该做之事,不做不该做之事。按现在的话来说,吃饭就是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的吃饭,吃饭在说话,吃饭在看电视,都不叫吃饭在吃饭,吃饭在吃饭就是专于事,精于事,所谓睡觉在睡觉,要睡就睡得深沉香甜,睡觉梦境不断,时睡时醒都不叫睡觉在睡觉,所以庄子有句话叫至人无梦,即得道之人睡觉是不做梦的,而要做到至人无梦,就要做到仁者无忧,即醒时无忧,睡时才能无梦,而醒时无忧就是做事顺于客观规律,事事圆通,自然无忧,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吃饭在吃饭。

因此,慧能说若能吃饭在吃饭,睡觉在睡觉,也无需打坐了,因睡时无梦就是最好的打坐。

佛道大德高僧高道长寿者众多,百岁之人比比皆是,为何如此?原因在于佛道之中趋于虚静归一者众多。

老子是道家的创史人,相传活了三百岁,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言虚静归一可说是一个接一个,如"至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复归于根,归根曰静","天得一清,地得一宁,人得一灵""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老子提倡少私寡欲,知足常乐,提倡柔弱不争,都是心的虚静状态,老子的道就是最高的无限虚静状态。

庄子也是道家的创史人,一生穷困潦倒,但也活了九十多岁,他主张天地与我并作,万物与我为一,身在世中,游心于世外,坐忘心斋都是虚静归一的状态。

在老子庄子之前还有一个道家的鼻祖广成子,相传活了1200岁,黄帝为此还向广成子请教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抱神以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视无听,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抱神以静就是心灵的虚静归一态,在后世的道家象孙思邈,陈抟老祖,张三丰都是活了少则100出头,多则150,160多岁的。

另外,佛家长寿的也很多,常听说有得道高僧年过百岁,还精神抖擞肤若处子。佛家讲的就是放下执着,五蕴皆空,若能明心得空,可以瞬间得道成佛,空就是无,就是虚静归一,就是天人合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