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欢(魏权臣、北齐奠基人)

 狐独是我 2017-10-15

破落子弟

高欢画像
高欢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后来的三位先祖又仕慕容氏燕国,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国时降附魏朝。他爷爷高谧官至魏朝待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到他父亲高树时早已家世沦落,高树又是个“性通率”、“不事产业”、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高欢的少年时代确实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成了个完全鲜卑化的汉人。

当时这样的破落户子弟,遑论什么前途,单就生活而言,想必各方面都是不太如意的。这一点直到鲜卑族的富家女娄昭君慧眼识英雄,在城门口对他一见钟情委身下嫁,才得到改善。高欢这才从女方的嫁妆中得到匹马,有马才有在边镇队伍中当队主(下属100人左右)的资格。当了队主,也才有机会结交各式人物,除了一大帮子平时飞鹰走狗的同僚(司马子如、孙腾等),还有南来北往的生意人(譬如刘贵)。另外镇将段长也觉得高欢相貌不凡,资质卓异,对他说:“你有康济时世的才能,这辈子不会白活!我这岁数见不到你发达了,希望你日后能照顾我的儿孙。”当时这几句小小的鼓励,高欢一生不忘。等他掌握魏朝国柄后,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段长的儿子段宁为官。

据史诗传说,高欢曾与远古人类(石器时代以前就已存在)一支曼洛理人(后称曼洛理族)圣女联姻,并诞有一子高睿,因曼洛理族圣族也姓高,这一子解救了曼洛理圣族无后的危机。做为条件,高欢一生不得与子相认,只换得一些布匹、牛羊而离开曼洛理圣地。曼洛理族人建立过非常宏大的文明(至今只存有吉林松原龙华寺一处遗迹),但一直未扩张领土,除去明朝时期占领高句丽建立“考瑞亚”子国以外,几乎一直以微型国家的名义存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根据史书《海北齐证》的内容来推算,传位至今是281世圣子高言,但民间传说,曼洛理族人像玛雅人、闪族等一样神秘消失。

讲起高欢,必须先讲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六镇是沿长城而筑的六个军镇。有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怀朔(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县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交界处土城子)、怀荒(今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民族的入侵,专门派鲜卑族兵马长年驻守于此。六镇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都是内陆犯罪官民或被发配到这里来的。魏朝早期对边将待遇不错。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快速汉化,王公朝士多以清流自居,六镇兵民不仅被边缘化,还受到朝贵的鄙视和轻蔑。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柔然南侵,怀荒镇兵民无粮可食,请示镇将开仓放粮,吃饱肚子好打仗。镇将不准许。兵民忍不无忍,聚众杀镇将起义,六镇大乱。524年, 沃野镇破六韩拔陵(匈奴族)起义,声势浩大,席卷边城。北魏大惊,联合柔然一同镇压,击杀破六韩拨陵,把二十多万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带。河北本来连年水旱灾害不断,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俘囚,矛盾激化,反叛不断,接连有杜洛周、鲜于修礼、葛荣等镇兵镇将的起义,且相互兼并攻杀,乱成一团。高欢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荣;后脱离义军投奔尔朱荣。他向尔朱荣提出讨伐胡太后亲信郑俨、徐纥,以“清君侧”为名,从而成就霸业的方针,因此受到尔朱荣的赏识,并被提拔为尔朱荣的都督。

讨平葛荣

河北的葛荣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无逐鹿天下的大志向。范文澜评价道:“他们是变兵,是寻求生存的流亡者,是根本不知生产为何事的破坏者。”他们毫无纪律,专事屠杀掳掠,攻破沧州城,城中居民十之八九遭到屠杀,然而这还只是被历史记录下来的一小部分而已。

他们所到之处肆意残破,但从来没有萌生过收罗人心,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根据地的念头,这是胡族理念中所不存在的一个论题——他们因这个王朝的汉化而失去地位,因此坚决反对汉化,甚至于反对汉人,更不用说汲取汉民族统治思想中的那些精华了。数年间,葛荣空拥百万之众,却只不过是在华北平原上四处游荡就食。然而河北经数年战乱,也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不足以养活袖手坐食的成百万人。

葛荣遂分兵南下,其仆射任褒率军南掠至沁水。北魏军团也开始集结,准备寻葛荣主力决战。尔朱荣以上党王元天穆为前军,司徒杨椿为右军,司空穆绍为后军,而自己亲率左军。

五二八年,七月,葛荣亲率号称百万的主力部队,包围重镇邺城,外围游兵已活动到汲郡一带。尔朱荣亲率七千配有副马的精锐骑兵自晋阳出击,以狡黠善战的羯族人侯景为前驱,倍道兼行,东出滏口,越过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平原。

当时葛荣势力强大,横行河北无敌手,根本不把尔朱荣这区区七千人看在眼中,听说他来了,喜形于色,下令军中诸人各自准备长绳子,待尔朱荣“至则缚取”。葛荣将其百万大军,自邺城以北列阵数十里,箕张而进。

尔朱荣把部分兵力藏在山谷中,作为奇兵,分督将以上三人为一集团,每集团数百骑兵,到处扬尘鼓噪,虚张声势,让对手莫测多少,尔朱荣又以混战之中,刀不如棒,勒令全军将士每人准备木棒一根,置于马侧。同时颁布战场纪律,规定战时不以斩级为功,以防因此而扰乱阵列,影响己方骑兵机动。和葛荣的大大咧咧相反,尔朱荣战前的准备相当充分。

葛荣一方虽然人马众多,但布置太过分散,连葛荣自己也难以掌握。尔朱荣大将高欢,原来在杜洛周、葛荣手下都呆过,熟人不少,此时趁机于阵前招降了葛荣军中七个王和一万多人的军队。尔朱荣军事政治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高欢展开政治攻势,另一方面他亲自陷阵力战,率骑兵突破穿透葛荣的大阵,又从后返击,葛荣军大败,他本人于阵前被生擒,尔朱荣把他装入囚车送往洛阳处死。

此时,上党王元天穆的部队才进抵朝歌以南,勉强算是进入战场,而穆绍、杨椿两军还尚未出发。

当时,尔朱荣威震天下。后来葛荣取代鲜于修礼,宇文泰又继续在葛荣帐下效力。邺北之战中,葛荣军大败,年轻的宇文泰走投无路,只好通过老交情贺拔岳投降了尔朱荣。尔朱荣对宇文泰欣赏而又猜忌,将他带回根据地晋阳,后来拔归贺拔岳帐下效命,从此龙飞鹰扬。

对于投降的葛荣数十万众,尔朱荣怕立刻加以处置会导致新的变乱,乃诈称众人可以自由组合,愿意去哪里也可自便,于是数十万人一朝作鸟兽散。待这帮降众欢欢喜喜地各自分散,走出百里之外后,尔朱荣密令各地方将其分道押领,随宜安置,于是河北诸州皆被平定。但尔朱荣的处置方式,并不比北魏对当年破六韩拔陵军投降者的处理更为高明。这群胡族叛乱者,被强行迁离熟悉的草原游牧环境,失去了牲畜,又没有原住民汉人耕种的技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确实无以谋生,所以大大小小的叛乱仍然不断发生着。

葛荣失败后,高欢收编葛荣余众,以山东的冀、定、相诸州(今河北及河南北部)为自己的据点。

讨灭尔朱

尔朱荣在其鼎盛时期有一次忽然问左右:“哪天我死了,谁能够做军中统帅呢?”周边人都回答:“尔朱兆”。尔朱荣不以为然。他说:“尔朱兆虽然勇猛善斗,但能统领的人马不过是三千左右,军马多些他就乱了阵法。能代我统军的,只有贺六浑(高欢)。”虽然英雄识英雄,惶惶相惜又相戒。对高欢产生疑戒心后,他一方面指醒尔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面把高欢远调为晋州(在今河北,非晋阳)刺史。

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杀死尔朱荣,尔朱家族起兵讨伐孝庄帝,孝庄帝战败被杀,尔朱家族立长广王元晔为帝。高欢却没有参与这次行动,他选择保存实力,引二十万余众回河北。尔朱家族残暴不仁,不得人心,高欢遂产生讨伐尔朱家族的想法。六镇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鲜卑人,还有不少汉人、匈奴人、高车人、氐人、羌人。他们被迁置于河北后,不断受到尔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屡屡造反,大小二十六次,被杀过半,仍造反不已。刚刚缢死魏庄帝、掌握魏国朝政的尔朱兆(尔朱荣侄儿)对此感到头痛,特地向高欢咨询意见。高欢回答:“六镇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杀掉,大王您应选心腹之人去统领他们。再有反叛,就归罪其将领,不能每次都杀掉大批的兵士。”尔朱兆觉得建议很好,就问谁能去当统领。一席饮酒的贺拨允不知是计,当即在旁建议,让高欢去统领六镇降兵。高欢佯装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贺拨允满嘴冒血,门牙落地,骂道:“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听大王(指尔朱兆)的,你是什么东西,大王没发话能轮到你说三道四!”尔朱兆很感动,觉得高欢忠心耿耿,就趁酒劲宣布高欢为六镇降兵的统帅。高欢心中大喜过望。一直以来在尔朱氏手下混事,缺的就是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军队,天假其便,出了贺拨允这个大傻冒给自己提名,尔朱兆又喝酒过量,发出这么一个命令。恐怕尔朱兆酒醒后后悔,高欢出大营后马上宣令:“我受命统管六镇降兵,都到汾东受我号令。”吩咐完毕,立刻驰奔阳曲川,建立统军大营。六镇降兵一向厌恶尔朱氏和他手下的契胡兵士,极短时间内就奔赴高欢处集合完毕。

不久,高欢上书尔朱兆,表说山西霜旱灾多,兵士没有粮食,请求移师山东,解决军粮问题。高欢本意是远离尔朱兆,摆脱他的威胁和控制。尔朱兆长史慕容绍宗见书立即劝道:“不可!现在四方乱起,人怀异望。高公雄才盖世,又握兵于外,正如借蛟龙以云雨,再也不能控制他了。”尔朱兆勇而无谋,说自己和高欢是拜过把子的兄弟。慕荣绍宗说:“亲兄弟尚不可信,何况是把兄弟!”尔朱兆大怒,把慕容绍宗关进牢房,下令高欢移军山东。高欢率军自晋阳出发,中途遇见尔朱荣的老婆带着大车小车的财物从洛阳返山西,又有好马三百匹,就派兵把马匹全都换掉。尔朱兆听婶子回来哭诉后大怒,忙把慕容绍宗放出来问计。慕容绍宗说:“高欢现在还跑不掉。”于是尔朱兆自己亲率军队追赶。追至襄垣,恰值漳水暴涨,高欢隔河拜谢:“我借公主马(尔朱荣的老婆获封为北乡长公主,不是魏朝宗室女)是为了用来抵御山东盗贼。如果您相信公主的谗言,我就立即过河受死,只怕您把我杀了,我属下这些人马上就叛亡而去。”尔朱兆胆大无脑,策马渡水,与高欢在营帐间坐定,抽出佩刀给高欢,伸出脖子让高欢砍。高欢大哭,诉说尔朱荣对自己的恩惠和自己的忠心。于是两个人欢饮极醉,又杀白马盟誓。夜间,高欢属下尉景埋伏壮士要杀掉尔朱兆,高欢马上阻止:“现在杀了尔朱兆,他的党羽一定奔归聚结报仇,我们马少兵饥,不能相敌,如果有英雄趁机而起,将成大祸。尔朱兆凶悍无谋,还是放了他好。”转天早晨,尔朱兆归营,又下令让高欢渡水过到他的大营。高欢也想壮着英雄胆过去,被部将孙滕劝止。尔朱兆隔河破口大骂,无奈河水奔涌大军又过不去,只得驰还晋阳。高欢回营,到了军中统管兵士家属的念贤那里假意寒暄。念贤是尔朱兆安插在高欢营中的心腹,用以监视高欢。高欢坐下后就夸念贤腰中宝刀漂亮,取来观看。念贤不知是计,递刀与高欢。高欢随手一刀,结果了他的区区性命,也消除了尔朱兆在军中最后一个钉子。

高欢到山东后,严肃军纪,秋毫无犯,每过麦地,自己下马拉住缰绳,当地人民非常欢喜,受到拥戴。毕竟受尔朱荣恩多,高欢也不知自己属下对尔朱氏控制的魏朝有多么忠心,他还不敢明挑和尔朱氏决裂。为了让属下军人无路可退,和他一道起兵,他想出一计——他派手下人伪造尔朱兆的军令,下令高欢所率六镇降兵全部要回山西,作为契胡军人的部曲去攻打稽胡。本来六镇降兵就一直饱受尔朱氏契胡兵的欺凌,又要被征发去当契胡人的奴兵,都有生不如死的感觉。高欢假装军命严急,从军中简选万余兵士,马上催促出发。部将孙滕和尉景也假装为士兵请命,宽缓五日。士兵又忧又惧,高欢接着又假意再宽缓五日行期。待到六镇军士的惊恐酝酿得差不多,火候正好,高欢作为统帅,与这支万余人的先遣军举行告别仪式,他自己也泪落如雨,作出一副万般无奈的样子。即将踏上去山西之路的士兵一片嚎哭之声,悲从中来,惊天动地。高欢叹息一声,说:“我和你们都是镇户出身,一家人呵。现在西去打仗,肯定得死!迟误军期,到目的地后也得死;发配给契胡人当部曲,还得死!总之,都是死路一条。我们该怎么办呢?”士兵一听马上齐呼:“只有造反!”高欢很焦急的样子,“造反是不得已的事情,谁能带头呢?”将士雀呼,共推高欢。高欢一副万不得已,为众担罪的样子。踌躇再三,他对六镇降兵说:“你们这些人乡里乡亲很难统驭。想想看,葛荣有百万之众,就是没有军规战纪,散漫无制,最后难逃败亡。如果你们推我为统帅,就不能再象从前一样,不能随意欺负汉人(六镇降兵多为鲜卑人),不能违犯军令。不然的话,我可不和你们一起造反。”“生死由您做主!”万余军同声呐喊。于是高欢杀牛宰羊,犒赏士兵,在信都起兵。

为了名正言顺,高欢与属下拎出魏朝宗室、渤海太守元朗为帝。532年,高欢初次与尔朱氏交锋,以少胜多,在广阿(广阿(ē)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河北隆尧东,东汉废,北魏太和中复置。)大败尔朱兆,俘获五千多人。原本尔朱兆、尔朱世隆等人在尔朱荣死后兴兵,杀入洛阳并缢死魏庄帝,立节闵帝,宰制天下。接着一家窝里斗,各怀异心,相互猜忌。此时忽然之中生出高欢这么个共同的敌人,反而一条心联合起来。尔朱天光从长安出发,尔朱兆从晋阳举兵,尔朱度律发自洛阳,尔朱仲远从东郡赶赴,四路大军共二十万人在邺城汇集,夹洹水列阵,准备和高欢决战,想一举攻灭他们口中“忘恩负义”的“贼子”(其实尔朱荣归尔朱荣与他们根本不是一回事,他们虽同姓尔朱,但更加变本加厉毫无人性,连尔朱荣的次女也被尔朱兆杀死)和他手下六镇降附兵士。

高欢派封隆之留守邺城,亲自率军屯兵紫陌。其时,高欢战马不满两千,兵不过三万,而敌兵有二十万之众。众寡不敌情势之下,高欢用牛驴连系在一起堵塞自家军队的退路,在韩陵一带摆成圆阵,兵无退路,都有必死之心。两军交战在即,尔朱兆立马于阵前责骂高欢反叛尔朱氏。高欢此刻理不亏辞不穷:“本来我们是想一起共同辅佐皇帝,现今天子何在?”尔朱兆策马言道:“永安王(被杀的孝庄帝即位前的封号)枉杀太原王(尔朱荣),我为报仇才做出这样的事。”高欢大声叱责:“从前我们一同在天柱(尔朱荣)帐下,你劝他造反的事我都清楚。况且,帝王杀大臣,何报之有!今天我和你恩断义绝!”言毕,两军交战。高欢自领中军前突,大将高敖曹将左军,高欢堂弟高岳将右军。高欢中军迎战不利,被逼后退。尔朱兆军直扑而来。高岳率五百骑兵突前迎敌兵,高欢另外一个部将斛律敦(即斛律金,金是后来改名)收拾败退四散的兵士重整旗鼓从尔朱兆后面又扑上去,大将高敖曹自率一千多骑兵横击而入阵中,尔朱兆军大败。败逃之际,尔朱兆对慕容绍宗捶胸大叫:“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尔朱家族四散奔逃。本来就首鼠两端的大都督斛斯椿等人抢先一步回到洛阳,尽杀留守的尔朱氏党羽。尔朱世隆、尔朱度律、尔朱天光相继被俘斩。为尔朱氏所立的节闵帝派人慰劳高欢。高欢此刻觉得从前所立为帝的安定王枝属疏远,就派属下魏兰根前去观察节闵帝为人如何,准备重新迎立他。魏兰根认为节闵帝神采高明,恐怕日后难以挟制。高干兄弟及其他手下也劝高欢说节闵帝是尔朱氏所立,其名不正,劝高欢废掉他。高欢就把节闵帝幽禁在寺庙中。拣来挑来,选中平阳王元修。当时元修正躲藏在和他关系不错的散骑侍郎王思政那里,突然见到王思政带高欢人马找他,吓得面无人色:“您是把我出卖了吧。”思政说不是。又问:“能保我一命吗?”思政答:“世事变化无常,我真的说不准。”元修被四百骑兵拥夹在中间,到高欢大帐中。高欢下拜陈述衷由,泪下沾襟,元修回拜,表示不敢。这位落魄王子这时才知道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立他为帝。安定王手写的禅位表、印章已经递到他手中,突然之间。落魄汉元修成为皇帝,即北魏孝武帝。

五月,成了皇帝的元修鸩杀节闵帝(时年三十五)。又杀曾经为帝的安定王元朗、东海王元晔。再杀孝武帝叔父汝南王元悦。事后立即迎娶高欢长女为皇后,年轻的高欢成为国丈。转年,尔朱家族最后一个漏网之鱼尔朱兆在秀容兵败,被逼自缢。尔朱氏最后一个钉子被拔掉。尔朱兆大将慕容绍宗携尔朱兆妻子及余众归降,高欢以其忠义,待其甚厚。他不仅大仁大义,也深知“各为其主”的道德,并未因从前慕容绍宗向尔朱兆进言要杀自己而记前嫌。

宰制朝廷

原属节闵帝臣下、又奔抢回洛阳杀光尔朱氏党羽的斛斯椿见到高欢势力强大,心中很不舒服,他与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和王思政一同劝说孝武帝除掉高欢。斛斯椿重新安排宫内都督人选,增加侍卫人数,选出数百骁勇武士担任孝武帝的近卫军。皇帝又多次以出猎为名,与斛斯椿排兵步阵,互相密谋。又派人与在外拥兵的贺拨岳、贺拔胜兄弟暗中联络,准备内外响应。魏朝司空高干本是高欢的死党,孝武帝想收买高干以为己用,借一次在华林园宴饮的机会忽然要与高干拜盟结为兄弟。由于事出忽然,高干来不及多想,表示自己“以身许国,不敢有二心。”而后见到孝武帝增加武卫,又屡屡交结外臣贺拨岳等人,知道事变即将发生,暗中劝高欢准备。高欢把高乾召至并州面议,高乾就劝高欢自立为帝。高欢当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装出非常害怕的样子拒绝了高乾的提议。高乾进退两难,猜不透高欢心思,在都城朝廷里夹在两派之间很难受,于是密启高欢要求外派,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孝武帝获悉高乾要外任为官,害怕他泄漏自己密图高欢的事,就先发制人,诏告高欢说高乾与自己立过盟誓,反复两端。高欢得知高乾与孝武帝盟约一事也很生气,为了试探就把高乾劝自己称帝的事通知给元修。这一下,元修把高乾召至殿上质问。事已至此,这位自少就“性明悟、俊伟有智略”的河北豪杰也无计可施,说:“陛下您自立异图,现在反过来说为臣我反复。欲加之罪,无话可说!”于是赐死。孝武帝又派人去杀高乾的弟弟高敖曹。高敖曹劫夺诛杀自己的敕令,带领十几个人奔晋阳投奔高欢。高欢与他抱头痛哭,大叫“天子枉杀高司空。”高乾另一个弟弟高仲密(排行第二)也投奔高欢。借皇帝之刀杀人之兄,而又能获得被杀者二弟的尊信,高欢手腕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534年,魏孝武帝准备率军攻伐驻扎在晋阳的高欢,下诏戒严,声称要南伐梁国。又和斛斯椿征发河南诸州兵马,在洛阳近郊进行大阅兵。为了麻痹高欢,他密诏给高欢说要带兵攻打关西的宇文泰和贺拔胜。高欢何等人,他马上回复,说自己属下五路兵马共二十二万已出发,助援皇帝征讨,并清除朝中奸佞,实际上是讲明了我已带兵赶赴洛阳要和你争个高下。孝武帝此时不得不和高欢摊牌,他令中书舍人温子升(此位正是为孝庄帝草诏诛杀尔朱荣的那位爷)以自己名义给高欢写了一封历史上有名的书信:“朕不劳尺刃,坐为天子,所谓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近虑宇文为乱,贺拔应之,故戒严,欲与王俱为声援。今观其所为,更无异迹。东南不宾,为日已久,今天下户口减半,未宜穷兵极武。朕既暗昧,不知佞人为谁?顷高乾之死,岂独朕意。王忽对昂(高敖曹名昂)言其兄枉死,人之耳目何易可轻!如闻库狄干(高欢麾下大将,亦为其妹夫)语王云:‘本欲取懦弱者为主,无事立此长君,使其不可驾御,今但作十五日行,自可废之,更立余者。’如此议论,自是王间勋人,岂出佞臣之口!去岁封隆之叛,今年孙滕逃去,不罪不送,谁不怪王。王若事君尽诚,何不斩送二首。王虽启云‘西去’,而四道俱进,或欲南度洛阳,或欲东临江左,言之者就应自怪,闻之者宁能不疑!王若晏然居北,在此虽有百万之众,终无图彼之心;王若举旗南指,纵无匹马只轮,犹欲奋空拳而争死。朕本寡德,王已立之,百姓无知,或谓实可。若为他人所图,则彰朕之恶;假令还为王所杀,幽辱齑粉,了无遗恨!本望君臣一体,若合符契,不图今日分疏至此!”

文人刀笔犀利,把皇帝一番忧惧无奈、不甘示弱、晓以大义、表面贬损自己实际威胁对方的心迹披露无疑。书面文字虽美轮美奂,高欢丝毫不为所动,只是上表极言斛斯椿等人的罪恶,兵进不止。孝武帝亲信中军将军王思政劝皇帝避高欢兵锋,前往关中依附宇文泰军队。东郡太守裴侠是个明白人,对王思政说:“宇文泰为三军信服,位处关中形胜之地,已握权柄,怎会轻易让权于人(指孝武帝一帮人)?如果去投靠他,无异于避汤而入火啊。”王思政觉得很有道理,但南去荆州又离敌国梁朝太近,就问该怎么办。裴侠说:“与高欢相战有立至之忧,西奔到宇文泰处有将来之虑,先往关右一带驻军观察一下再做决定。”

于是孝武帝以宇文泰为关西大行台、尚书左仆射,赐以公主为妻。又下诏宣示高欢的罪恶,两人从此公开绝裂。高欢宣示自己的军队说;“孤以尔朱擅命,建大义于海内,奉戴主上,诚贯幽明,横为斛斯椿构谗,以忠为逆。今表南迈,诛椿而已。”同时以高敖曹为先锋,浩浩荡荡而来。宇文泰也发檄各地声言高欢罪恶,从高平出发到弘农屯军。贺拔胜屯军汝水。两人都观望待变。534年7月,魏孝武帝亲师十万军队屯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驱列阵于邙山之北。斛斯椿请两千兵马趁夜渡黄河趁高欢立脚未稳进行偷袭。孝武帝开始时觉得此计很好,黄门侍郎杨宽劝道:“现在这紧急关头把兵权给别人,恐生他变。万一斛斯椿渡河偷袭成功,那可是灭掉一个高欢又生出另外一个高欢啊。”孝武帝闻言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发兵。斛斯椿叹息道:“皇上不用我计,真是天意不兴魏室。”在关中附近的宇文泰也听到风声,对左右讲:“高欢数日内急行军八、九百里,疲军迎敌,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惫奇袭。当今皇上以万乘之尊御驾亲征,不主动出击渡河决战,反而沿河据守,很是失策。而且长河万里,只要一个地方被突破,必败无疑。”

两军未交锋,孝武帝一方已有贾智、田怙等人暗中约降,高欢很快就率军渡河。魏孝武帝慌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有的讲要奔依梁国,有的讲南依贺拨胜,有的讲西就宇文泰,有的讲守洛口死战,众口纷纷,不能定夺。朝臣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从军中跑至孝武帝处,欺骗皇帝说高欢军队已经逼近。孝武帝又惊又急,一面派人召斛斯椿还军,一面带着几个本家王爷率五千兵马准备出逃。大家暗中知道皇帝要西逃,夜里就跑了大半。惟独武卫将军独狐信单骑追随皇帝。试想,成千上万的人马往洛阳方向跑,惟独独狐信一人只身匹马逆向而追,情景感人至深。孝武帝叹道:“将军您辞父母、抛妻弃子跟随我,‘世乱识忠臣’,此言不虚啊。”天日昭昭,这位风度翩翩、忠心耿耿的奇男子最后虽为宇文护所害,但后代荣宠无比:长女为周明敬皇后,四女为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皇后。北周、隋、唐三朝天子均是他的后人,诸子也加官进爵,门庭赫赫。此为后话。

高敖曹为兄高乾报仇心切,率劲骑追孝武帝一直到陕西,终于没有赶上一路狂逃的皇帝。孝武帝一路饥渴困顿,缺粮少食,最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帅兵迎驾的宇文泰。高欢自晋阳发兵以来,给皇帝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没有答复。他还亲自帅兵追赶孝武帝,目的是把皇帝追回以掩免逐君出逃的过错,可惜最终没有实现此愿。无奈,高欢回洛阳后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时年十一。当时清河王元檀自己已经准备好当皇帝,高欢怕他日后不好控制,就选择了这么个少年推上帝位,以免重蹈覆辙。从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魏分裂

魏孝武帝果然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史载孝武帝闺门无礼,有堂妹三人皆不令出嫁,名义封为公主,在宫中实际上充当嫔妃。其中一个平原公主元明月最受他宠爱。宇文泰怂勇西魏元姓诸王把平原公主从孝武帝身边抢出来杀掉,以消乱伦之丑。孝武帝恨恨不平,美人被夺,悲愤可知,他不时在宫内弯弓搭箭,或以刀砍击桌案,宣泄不平,言语之间也掩饰不住对宇文泰的恨意。宇文泰在皇帝身边耳目甚多,闻此也做事干脆,派人把毒药放进孝武帝酒里,毒死了这位很有主见的皇帝,时年二十五岁。随之,他立平原公主的亲哥哥元宝炬为帝。

宇文泰,字黑獭,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其父宇文肱最早是六镇叛军中鲜于修礼的将领。其父战死唐河后,宇文泰又加入葛荣军。尔朱荣击灭葛荣后,喜欢他的骁勇善战,授他为统军一职。高欢灭尔朱氏后,他受贺拔岳之托去并州查看虚实,高欢见他身长八尺,垂手过膝,相貌非常,想留下他为自己效力。宇文泰固请返军复命,高欢犹豫中允许他回去。过后马上反悔,想杀掉宇文泰以绝后患,追至关口也未赶上,正如项羽不杀刘邦、曹操放走刘备、最终养虎贻患,成为一世劲敌。

高欢换掉皇帝后,又觉洛阳西近西魏,南近梁国,就决定迁都邺城。命令下达后,三日即行,四十万户民众狼狈就道。又任命司马子如为尚书左仆射(此人就是尔朱荣被杀后不顾妻子,随尔朱荣一家逃跑的那位流氓文人。他又劝尔朱世隆反攻洛阳,北魏孝庄帝之死,究其根由实出其谋),高隆之为右仆射,高岳为侍中,孙腾留守邺城,共执朝政。

调和胡汉矛盾

高欢深知属下鲜卑士兵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他高瞻远瞩,多方调和,对鲜卑人讲:“汉人是你们的奴仆,男人为你们耕作,女人为你们织衣,上交粟帛赋税让你们温饱无忧,为什么还要欺凌他们呢?”又对治下汉人讲:“鲜卑人是你们雇佣的兵客,得到你们一些衣物吃食,为你们防盗击贼,能保你们安宁度日,干吗那么恨他们呢?”

而对于迂腐不知变通的汉族大臣,他也想方设法予以说服。一次高欢要出门打仗,一名叫杜弼的大臣请求高欢出征前先消除内贼。高欢问内贼是什么人。杜弼说是那些对百姓巧取豪夺的鲜卑贵族。高欢没有立刻予以作答。他下令营中军士都搭弓上箭,高举大刀,握鞘向前,夹道层层而立,接着命令杜弼在行列中来回走动一次。杜弼是个书生,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吓得浑身哆嗦,冷汗直流。

见此,高欢对杜弼说:“虽然搭箭不射,持予不刺,举刀不砍,你都被吓得失魂落魄。诸位勋贵将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百死一生,虽然有人或许有贪污冒抢的行为,但与他们平时的战功相比,怎能相提并论!”接着又说“孤亦知贪不可纵,但方今西寇未灭,时局未稳,士人又望南方萧梁为正朔,若仓促之间强加抑裁,恐武人尽归黑獭、士子悉投萧衍,如此则大事去矣。今日之事,孤记下便了!”杜弼跪地顿首,不仅为自己冒失的进谏表示道歉,也对主公的英明神武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举两得,如此这般。既堵住了谏官的嘴,又收买了鲜卑军士的心,这等深谋远虑,却非常人能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