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三十八:高欢北齐崛起、孝武帝西迁)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530年

高欢崛起:移镇山东

公元530年,权臣尔朱荣被孝庄帝杀死,尔朱宗室子侄尔朱兆起兵攻入洛阳,杀死孝庄帝,宰制朝政。晋州刺史、尔朱荣生前的手下心腹高欢趁机骗取兵权,带兵移镇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根据地和嫡系部队,为之后逐鹿北方,建立北齐打下了基础。

高欢原本也不是池中之物。他本是六镇守将杜洛周手下,526年六镇起义被镇压后,跟随杜洛州来到河北地区,随后又参加了杜洛州和葛荣领导的河北起义,葛荣失败后,他叛逃到尔朱荣队伍中。尔朱荣在世的时候是很欣赏高欢的,曾经说过“堪代我主众者,唯贺六浑耳”,贺六浑正是高欢的小名。也因此,尔朱荣一直对高欢既有欣赏也有防备。高欢手中没有多少兵,担任的也是晋州刺史这样一个偏重地方行政事务的官职。

尔朱荣死后,尔朱家族的势力都控制在他的侄子尔朱兆和族弟尔朱世隆手中。同年十月,尔朱兆率先攻入洛阳,推翻并且杀害了孝庄帝元子攸。相比于他的叔叔尔朱荣,尔朱兆的政治神经更加迟钝了,领兵打仗他还算在行,但治理国家和勾心斗角的事他确实是门外汉。这就给了高欢可趁之机。

六镇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鲜卑人,还有不少汉人、匈奴人、高车人、氐族人、羌族人。他们被迁置于河北后,因为被尔朱氏嫡系部队中的契胡士兵暴凌,又不断反抗,曾大小二十六次起义,被杀过半,仍造反不已。

刚刚缢死孝庄帝掌握北魏政权的尔朱兆对此感到头痛,高欢遂在酒席上向尔朱兆建议:“六镇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杀掉,大王应选心腹之人去统领他们。再有反叛,就归罪其将,不能每次都杀掉大批兵士。”尔朱兆觉得建议很好,就问他谁能去当统领。当时一同饮酒的还有尔朱荣的另一员大川寺贺拔允。贺拔允心直口快,当即在旁建议让高欢统领六镇降兵。高欢佯装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贺拔允满嘴冒血,门牙落地,骂道:“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听大王(指尔朱兆)的,你是什么东西,大王没发话能轮到你说三道四!”

尔朱兆十分感动,觉得高欢忠心耿耿,就趁酒劲宣布高欢为六镇降兵的统帅。高欢大喜过望,一直以来他缺的就是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军队,如今尔朱兆发出这么一个命令,简直是正中他下怀。高欢恐怕尔朱兆酒醒后悔,一出大营后马上宣令:“我受命统管六镇降兵,都到汾东受我号令。”吩咐完毕,立刻奔赴阳曲川,建立统军大营。六镇降兵本来厌恶尔朱氏和他手下的契胡兵士,极短时间内就奔赴高欢处集合完毕。

就这样,高欢迈出了崛起的第一步。

有了军队,还得有自己的根据地。不久高欢上书尔朱兆,说山西霜旱灾多,兵士没有粮食,请求移师太行以东,解决军粮问题。高欢本意是远离尔朱兆,摆脱他的威胁和控制。尔朱兆长史慕容绍宗见书立即劝说不可,他认为让高欢出镇“譬如借蛟龙以云雨,将不可制矣”。但尔朱兆竟然以为慕容绍宗在挑拨离间,遂关押了慕容绍宗,下令高欢移军山东。

高欢率军自晋阳出发,中途遇见尔朱荣的妻子北乡公主带着大车小车的财物从洛阳返山西。高欢见她随行有好马三百匹,遂以军需为由用自己的劣马换了好马过来。尔朱兆听婶母回来哭诉后大怒,亲率亲信部队追赶至襄垣(今山西长治)正好赶上漳水暴涨冲断桥梁,高欢隔水向尔朱兆解释借马是为了备山东盗。尔朱兆投刀于地,与高欢杀白马而盟,结为兄弟,又渡河在高欢营地留宿夜饮。

夜间,高欢属下埋伏壮士要杀尔朱兆,高欢认为自己实力不足,当即阻止。次日早晨尔朱兆归营,又召令高欢渡水过到他的大营,说想继续共饮。高欢犹豫不决,其都将孙滕出来阻止:尔朱兆蛮暴、性情不定,此去必遭毒手。高欢遂借口“手下人力谏不可耽误行程,他日再聚”,急忙带大军开拔。尔朱兆隔水谩骂了一通,也无计可施,只好返回晋阳。

次年二月,高欢抵达信都,守将高乾、封隆之开门迎接,自此高欢在河北山东一带盘踞,发展出了自己的势力。

结论:移镇山东是高欢崛起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体现了高欢的权谋与政治智慧。这之后他才能够摆脱尔朱兆的控制,据守冀州,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甚至开始对抗尔朱家族。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三十八:高欢北齐崛起、孝武帝西迁)

北齐奠基人——高欢

公元531年

高欢信都起兵:北齐崛起

公元531年,高欢在信都拥立北魏宗室安定王元朗为帝,起兵反抗尔朱家族对北魏的军事统治。

高欢是北魏末年乱世中涌现出来英雄人物。北魏的六镇之乱爆发后,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陷入了混乱。高欢家在河北,爷爷本来是北魏的侍御史,因为触犯了朝廷律法,被贬谪到河北边境,逐渐定居于此,成了专门为国家服兵役的兵户。高欢继承祖业,少年参军,养成了豪放豁达的性格,六镇之乱在河北爆发时,高欢参加了河北义军领袖杜洛周的队伍。杜洛周被杀后,高欢又投奔了帮助朝廷平叛的尔朱荣,成了其麾下的一员悍将。尔朱荣死后,他的侄子尔朱兆继承了主要的军事力量,成为左右局势的一方诸侯。

但高欢和尔朱兆两人的想法不同,尔朱兆想把朝廷继续当傀儡,甚至在时机成熟时取而代之。高欢想要独自的发展壮大,不愿意跟着尔朱兆成为众矢之的。尔朱兆率军赶赴洛阳时,本想带着高欢一起去。高欢却说现在后方不太平,我得帮你守着。此后高欢一直忽悠尔朱兆,寻找机会自立,经过尔朱兆的同意,高欢打着安抚后方的旗号,终于在这年的二月到达信都,成了割据一方的人物。

起兵反抗尔朱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既需要人力物力,也需要凝聚人心。所以高欢到达信都之后,就开始招兵买马,但想让众人去反抗实力强大的尔朱兆,他需要在战争动员上下功夫。

于是高欢就欺瞒众人说,尔朱兆的军令来了,不久就要把大家都发配去做奴隶,这事儿我也没有办法。到了约定的日子,高欢亲自到郊外去为士兵们送行,还拉着很多将士的手哭个不停,众人想着自己要去做奴隶,前途未卜不由得失声痛哭。

手下谋士见了,就按照事先的约定说,将军能不能给大家宽限几天。高欢回答道:“我们虽然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之人,但大家在一起,情义上就是一家人。但如今尔朱兆有命,延误了日子就是死罪,但若是去给人当奴隶,也还是个死。现在怎么办,你们来决定吧。”于是众人决意要反,拥戴高欢为主。高欢见将士气势旺盛,在再三严明军纪之后,就正式起兵了。

高欢在信都起兵后,并没有对外界大张旗鼓地宣称讨伐尔朱兆,他希望继续做些准备工作。把高欢直接推向尔朱兆对立面的李元忠。

李元忠是河北地方豪强,在高欢起兵时前来投奔。当时高欢想要占据殷州扩充实力,就派李元忠去攻打,然后又派麾下将领高乾去假意救援,好里应外合的拿下殷州。但李元忠攻下殷州后,故意把尔朱家的尔朱羽生给杀了。高欢被李元忠推了一把,和尔朱兆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看着尔朱羽生的人头,高欢知道不得不反了。为了师出有名,他拥立了北魏的宗室安定王元朗登上皇帝宝座,名正言顺地率兵讨伐尔朱家族。

当时,尔朱家族的势力仍旧非常强大,除了尔朱兆占据太原之外,还有占据关中的尔朱天光、占据河南濮阳的尔朱仲远和在洛阳城内随时把持朝政的尔朱世隆。

这几个人都手握重兵不易对付,但却并不和睦,尔朱荣死后,他们一直在争夺头号权臣的位置,相互之间猜疑不断。高欢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断地释放谣言,前来消灭高欢的尔朱家族联合部队很快被瓦解,高欢用不到三万人击败了尔朱家族的二十多万大军。

此后,尔朱家族的掌权者被相继消灭,高欢进驻到曾经尔朱家族的老巢太原,并以此为根据地,遥控指挥洛阳朝廷,建立了自己的军事霸权。尔朱家的霸权持续了六年,但高欢显然更具才略,随着他路的南征北讨,山东河北地界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入高欢的掌握之中,一个新兴国家北齐的雏形,已经基本奠定。

结论:高欢信都起兵,击败尔朱氏,为北齐建国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三十八:高欢北齐崛起、孝武帝西迁)

信都起兵

公元534年

孝武帝西迁长安:流亡的皇帝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因惧怕权臣高欢篡位弑君,率领洛阳的宗室和大臣搬迁至长安,投奔据守关西的宇文泰。

两年前,高欢打败尔朱氏,废尔朱氏所立节闵帝,立孝武帝元修。孝武帝元修封高欢为大丞相、渤海王,高欢从此走上了权臣之路,几乎成为第二个尔朱荣。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舒坦日子,高欢过了两年,他不急着篡位,但坐在皇位上的孝武帝却却如坐针毡。孝武帝身边有个叫斛斯椿的臣子。这个人首鼠两端,唯利是图,当年曾效忠尔朱氏,后来见尔朱氏倒台,竟杀尽了尔朱家在洛阳的宗族,以此邀功于孝武帝。现在他见高欢势大,心中嫉妒,便与南阳王元宝炬、中军将军王思政等一同劝说孝武帝元修除掉高欢。孝武帝本就有心,一番鼓动后更加按捺不住,遂授命斛斯椿增加侍卫人数,选出数百骁勇武士担任近卫军。孝武帝又多次以出猎为名,排兵布阵,秘密操练这些勇士。另一边孝武帝派人与在外拥兵的太傅贺拨岳、骠骑大将军贺拔胜兄弟暗中联络,约定好内外响应。贺拔兄弟原本就是尔朱氏的部下,后来高欢击败尔朱兆,才率众投奔了孝武帝,但从此与高欢结仇。

高欢自然在孝武帝身边也安插了亲信,这个人就是司空高乾。当年高欢移镇山东,正是高乾打开城门,迎接高欢,这才使得高欢有了第一块自己的根据地。

孝武帝暗中谋事,害怕败露,就想收买高乾,借一次宴饮机会忽然要与高乾拜盟结为兄弟。事出突然,高乾来不及多想,只好以自己“以身许国,不敢有二心”为由搪塞过去。事后他又见到孝武帝增加近卫,屡屡交结外臣贺拨岳等人,心中暗知孝武帝准备生事,遂暗中劝高欢做好准备,还劝高欢自立为帝。高欢当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拒绝了高乾的提议。

高乾进退两难,在都城朝廷里夹在两派之间,便密启高欢要求外派,出任徐州刺史。孝武帝元修获悉高乾要外任为官,害怕他泄漏自己密图高欢的事,就先发制人,诏告高欢说高乾与自己立过盟誓,不应离京。高欢知道后也很生气,为了试探就把高乾劝自己称帝的事透露给孝武帝。这一招害惨了高乾,孝武帝很快就赐死了高乾,还要诛其族人。高乾之弟高昂和高慎拼死带十几个人突围,到晋阳投奔高欢。高欢得知高乾已死,悔恨不已,从此也对孝武帝起了杀心。

534年孝武帝元修终于准备要对高欢动手了。他借口讨伐南朝梁,和斛斯椿征发河南诸州兵马,在洛阳近郊进行阅兵。为了麻痹高欢,他密诏给高欢说,讨伐梁是幌子,其实是要带兵攻打关西的宇文泰和贺拔胜。

高欢不好戳破,但立即回信说自己手下22万人已兵分五路出发,前来洛阳助援征讨,顺便清君侧。孝武帝此时不得不和高欢摊牌,他让中书舍人温子升代写一封信给高欢,信中对高欢又是示弱,又是晓以大义,劝其止兵。高欢不为所动,回信只是极言斛斯椿等人罪大恶极,但仍旧兵进不止。

这下轮到孝武帝慌了,此时要避开高欢的兵锋,只有离开都城洛阳。但当下有胆量收留自己,还能与高欢抗衡的只有关陇地区的宇文泰。孝武帝急下诏书给宇文泰,封其为关西大行,并许以公主为妻,交换宇文泰支持他声讨高欢。

双方商讨好一切,当年七月,孝武帝亲率十万军队屯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驱列阵于邙山之北。结果两军还未交锋,孝武帝一方已有贾智、田怙等人暗中投降,高欢大军很快就渡过了黄河。孝武帝慌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但根本无将可用。颍川郡王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欺骗皇帝说高欢军已逼近,斛斯椿却畏战不出。孝武帝惊惧,一面派人召斛斯椿还军,一面带着几个宗王率五千兵马出逃。

高昂为兄长高乾报仇心切,率劲骑追孝武帝一直到关中。孝武帝一路饥渴困顿,最后终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率兵迎驾的宇文泰,这才逃过劫。另一边,高欢立清河王世子、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

结论:孝武西迁之后,高欢又觉得洛阳距西魏和南梁太近,遂下令迁都邺城,北魏自此分裂成东西两魏。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三十八:高欢北齐崛起、孝武帝西迁)

北魏末年孝武帝实际控制的地区有哪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