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丞相高欢

 yzsr273 2018-12-02

    高欢(496-547),一名贾六浑,南北朝渤海蓚(今河北省景县南)人。其祖父曾任北魏侍御史,因犯罪徒配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以北),高欢生长于此,史称“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其后,高欢于乱世之中势力益重,成为执掌东魏政权的大丞相,他看中了晋阳的四塞地形,住入居晋阳以此为根据地。

    高欢在怀朔镇娶了鲜卑贵族出生的娄昭君以后,镇将提拔他为队主(小军官),后又转任函使,专门负贵给都城洛阳送公文。此后,他经常出入洛阳,耳闻目睹北魏政权的腐败无能,渐生觊觎之意。用全部家产交朋结友。北魏正光四年(523),北方“六镇大起义”,高欢带着个人野心参加了破六韩拨陵的起义部队。一年后,六镇起义失败,高欢又今加了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镇兵“杜洛周起义”。高欢在杜洛周部队结交死党尉景、段荣等人,图谋叛乱不成,又投奔原怀朔镇镇将葛荣的起义部队。他看到秀容(今山西省岚县西北)契胡酋长尔朱荣势力强大,便与死党们叛离起义军,归硕了尔朱荣,担任亲信都督(相当于卫队长)之职。高欢积极参与尔朱荣镇压起义,利用旧日起义军中的关系,劝降义军中的许多将领及部众万余人,又随同尔朱荣击败邢泉的起义部队,受到尔朱荣“堪当大任”赞誉,以功升任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刺史。北魏永安三年(530),尔朱荣被孝庄皇帝诱杀于洛阳,高欢乘乱将尔朱荣安安置在并,肆《今山西省忻州)两州的原葛荣部下20万人带往河北,摆脱了尔朱兆的控制。至此,离欢有了自己的政治军事资本,他治军较严,每逢行军走过麦田,总是带头牵马步行而过。

    北魏普秦元年(531),高欢率兵进据冀州(今河北省冀县),笼络当地世族,一时声势陡增。尔朱兆见高欢势大.出于羁縻之意,封他为冀州刺史。渤海王。此时,高欢羽翼丰满,不买尔朱兆的人情,开始准备与尔朱氏争权,他利用民族隔阂使六镇军民怨恨尔朱氏而拥戴自己。同年六月,高欢公开撕破面皮.开始攻伐尔朱兆。十月,高欢又奉立渤海太守元朗为北魏废帝,意在政治上正名。北魏永熙元年(532)正月,高欢攻占邺城(今何北省临漳西南),闰三月尔朱兆率大兵20万进攻邺城,高欢用3万兵以少胜多,重创尔朱氏军队。高欢乘势进据洛阳.废掉北魏节闵帝元恭和废帝元朗,另立平原王元修为孝武帝,改元太目。元修封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北魏朝政大权从此尽入高欢之手。同年七月,高欢乘尔朱兆喘息未定攻取了晋阳,尔朱兆败退秀容,不久自杀,尔朱氏政权彻底垮台。高欢见晋阳地势险要,于此建大丞相府(史称霸府),定居晋阳而遥控北魄政权。同时将六镇军民迁徒晋阳周田的恒州(今原平市西南)、显州(今寿阳县西)、云州(今文水县东)、朔州(今朔州市)、显州(今孝义市西南),蔚州《今平遥县西北)等6州,形成拱卫晋阳的局面。从此以后.高欢和北齐的历代统治者都可以经营晋阳.每年来往于邺都和晋阳之间.晋阳成了东魏,北齐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大本营,时称“别都”。

    北魏孝武帝不甘心当高欢的傀儡,找借口斩杀高欢的亲信司空高乾,又扶持匈奴人宇文泰的势力。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假称宇文泰谋反要高欢出兵讨伐,想趁机攻袭晋阳。高欢先发创人,调集大兵20万渡越黄河,孝武帝见势不好弃洛阳投奔宇文秦。高欢兵进洛阳,立11岁的元善见为孝静帝(史称东魏),为便于控制又将都城徒迁邺城。次年,宇文秦另立元宝炬为文帝(史称西魏),定都长安。东、西魏分立后双方都想吞并对方,连年征战,民不聊生。东魏武定四年(546)十月,高欢亲自统兵10万攻打西魏重镇玉壁(今山西省稷山县西南),西魏军坚壁据守50余日.东魏军中阵亡、病死的士兵多达7万余人.高欢智力交困病倒军中.东魏军队无功而回。次年五月.高欢病死在晋阳,时年52岁,谥号献武王。北齐立国后. 追谥高欢为献武帝.庙号太祖。天统元年(565),后主高纬又改谥高欢为神武皇帝庙高祖。

    高欢在晋阳虎据一十五载,遥控东魏政权,“霸府”之名由此而来。他在晋阳修建了晋阳宫和大丞相府,又于城西南12公里的天龙山开凿两座石窟(至今基本完好),还在天龙山修建了避暑宫(已遭毁灭)。金代诗人王廷筠有诗“挂镜台西挂玉龙,半天飞雪扮东风。寒云直上三千尺.人道高欢避暑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