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阳霸主高欢

 思明居士 2019-02-22
晋阳霸主高欢

晋阳古城(今山西太原古城营一带)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来为虎踞龙盘之地。北魏末年,高欢由晋州(治今山西临汾)刺史起步,逐渐成为主宰天下沉浮的风云人物。东魏时期,高欢名为丞相,坐镇晋阳,实际上遥控朝政,左右皇帝,晋阳大丞相府成为东魏的权力中心。随后高欢之子高洋取东魏而立北齐,其基业在高欢时期已经奠定。

北魏起家

高欢(496—547),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出身官宦家庭,六世祖高隐,曾为晋玄菟太守。北魏灭亡后燕,曾祖父高湖率众归降北魏,任北魏右将军。祖父高谧,官至北魏侍御史,因犯法流放到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高欢即出生于此。

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因其世居北方边镇,举止习俗类同鲜卑人。他年少时即体现出人中之杰的不凡样貌,长大后更是深沉大度,轻财重士,为当地的豪侠所推崇。

乱世出英雄,高欢起家也是从北魏末年反抗朝廷的军镇起义中开始。北魏孝昌元年(525),高欢同友人参加了杜洛周起义,因不满其行事方式,遂投奔葛荣,之后在刘贵的引荐下,又投奔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尔朱荣。由于风尘仆仆,形容憔悴,初次见面,高欢并没有给尔朱荣留下特别的印象。但一谈起时事,高欢语出惊人,言及北魏朝廷皇帝愚弱,太后淫乱,宠臣擅权,朝政不行,皆切中时弊,又力劝尔朱荣举霸业,正中尔朱荣下怀。这次谈论从正午一直到半夜,颇为投机,从此以后,尔朱荣的军国大事谋划每每都与高欢商讨。尔朱荣徙据并州,高欢随行,很快就成为尔朱荣的左膀右臂。

但高欢出众的才能也引起了尔朱荣的猜忌,为抑制高欢,尔朱荣将他调往晋州任刺史,使其远离京城洛阳,不料,这反而给了高欢培植个人势力的机会。不久,尔朱荣被孝庄帝杀死,其子尔朱兆从晋阳起兵攻打洛阳,攻入洛阳后,挟持孝庄帝北还晋阳,进而杀死孝庄帝,另立长广王元晔,封高欢为平阳(今山西临汾)郡公。高欢表面上服从尔朱兆的领导,事实上已经起了二心。

高欢心机深沉,擅用权谋,又吸取了葛荣起义军失败的教训,治军严明,很得民心。高欢设计取得了尔朱兆的信任,被任命为统领,统帅并、肆二州镇兵马。高欢出滏口时,号令诸军“倍加约束,纤毫之物,不听侵犯”。路过麦田,高欢亲自牵战马步行,众将士见此,无不恪守军令,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远近百姓听说如此,都称颂高欢治军有方,民心归附。高欢谎称尔朱兆要征发六镇军士去当契胡的部曲,引发六镇人的不满,让这些军士转为己用。高欢制定了严格的军纪,不得欺辱汉族,不得违犯军令,生杀赏罚由他一人决定,这支军队成为高欢讨伐尔朱氏的重要力量。

北魏永熙元年(532),尔朱氏同高欢决战。当时尔朱氏军号称二十万,而高欢军马匹不满两千,步兵不到三万,实力悬殊。但高欢的兵士多为六镇人,他们深受契胡族的压迫,对尔朱氏充满仇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欢在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设圆阵,将牛、驴绑在一起以断归路,造成背水一战之势,将士皆拼死奋战,尔朱氏大败,尔朱兆逃亡晋阳。北魏永熙二年(533)正月,尔朱兆再遭攻击,兵败自杀,高欢亲自将尔朱兆厚葬。至此,控制北魏王朝七年之久的尔朱氏彻底垮台。

高欢进洛阳,废节闵帝,另立北魏孝文帝曾孙孝武帝。孝武帝即位后,封高欢为大丞相、太师,世袭定州刺史。高欢返回邺城时,孝武帝亲自为他饯行,执手而别,北魏大权实际已落入高欢手中。

东魏权臣

随着高欢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些对他不满的朝臣开始在孝武帝面前诬陷他,孝武帝本就不甘心做傀儡,渐渐对高欢有了疑心。

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假称南伐,征发河南诸州兵马,增派宿卫,驻守河桥,欲对高欢不利,高欢立即调兵遣将应对,双方呈剑拔弩张之势。孝武帝其实无力对抗高欢,就投奔关西势力,将关西势力当作新靠山,任宇文泰为武卫将军,任贺拔岳都督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以对抗晋阳高欢集团。后贺拔岳遇刺身亡,宇文泰成为关西大军的主帅,高欢派人慰劳宇文泰,宇文泰拒不奉命。至此,魏末两大对抗势力形成。十月,高欢入洛阳,另立清河王元亶之子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孝静帝,改元天平,北魏从此分裂为东、西两魏。高欢迁东魏都城于邺。

东魏历任皇帝几乎都为傀儡皇帝,军国政务皆归晋阳大丞相府,东魏虽名义上都邺,而朝堂冷清,晋阳大丞相府则热闹非凡,高欢成为不戴皇冠的皇帝。高欢死后,其子高洋干脆取而代之,建立北齐王朝。高洋虽然是北齐王朝的始皇帝,但是其王朝基业都是高欢时期创造的。高欢是北齐的奠基者,而晋阳则是高氏的发祥地。

东魏时期,晋阳是高欢从尔朱兆手里夺过来的,高欢认为晋阳表里山河,东有太行屏障,西、南有黄河天堑,北有雁门关,天险四塞,便决定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高欢长居晋阳,为了有效地控制皇帝,除安插子弟及亲信于都城外,又将小女送入宫中做皇后。

为了营造晋阳,高欢还在晋阳周围的天龙山开凿石窟。天龙山石窟在今天山西太原西南四十公里的天龙山山腰,高欢曾在天龙山上修建避暑宫。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高欢坐镇晋阳时,在这里开始了大规模的石窟营造,其子高洋也追随其步伐。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二十七个洞窟,其中东峰的第2、3号窟,为高欢时期开凿,东峰的1号窟和西峰的第10、16号窟,为其子高洋开凿。天龙山石窟以小而精著称,造像的艺术水平在同时代其他石窟之上,生动显示了石窟艺术由北朝向隋唐转化的进程,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数征西魏

高欢主政东魏时期,与一河相隔的西魏成为宿敌,他以晋阳为根据地,与西魏在军事上展开了数次较量。

东魏天平三年(536)十二月,高欢从晋阳出发讨伐西魏,并派遣汝阳王元暹、司徒高昂等趋上洛,大都督窦泰统军趋潼关(今陕西潼关)。次年正月,窦泰兵败自杀,高欢当时驻扎在蒲津(今山西永济),因黄河河面上冰薄不能渡河援救,只得退兵。

天平四年(537),高欢率军二十万,从蒲津渡河,再次出兵讨伐西魏,西魏大将周文进据沙苑(今陕西大荔南)迎击。西魏宇文泰采纳大将李弼的建议,向东推进十里,在芦苇中伏兵。待高欢察觉形势险恶,命令将士向后稍撤时,西魏军鼓噪出击,东魏军大乱,落荒而逃,所丢弃盔甲十八万之多,高欢本人亦险遭不测,最后跨橐驼逃到黄河边,抢船渡河才得以逃脱。

元象元年(538),高欢部将侯景、高昂将西魏大将独孤信包围于金墉(今河南洛阳东),西魏帝及宇文泰领兵救援,高欢也领兵支援,八月,双方大战于河阴(河南洛阳东北),结果西魏军大败,被俘数万人。

兴和四年(542)十月,高欢由晋阳南下,连营四十里,欲西击西魏,宇文泰任命王思政守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以断高欢归路。高欢攻玉壁九日,遇大雪,士卒多死,只好解围退归晋阳。

武定四年(546)八月,高欢自邺会兵于晋阳,最后一次出师讨伐西魏。九月,高欢兵围玉壁,守将西魏晋州刺史韦孝宽坚守待援。高欢攻城五十天,玉壁坚如磐石,东魏军已死七万人,高欢将这七万人葬在一起,众驴齐鸣,将士人皆恐惧,高欢也由此病倒。十一月,班师回晋阳。武定五年(547)正月,高欢带着西征大业未竟的遗憾病逝于晋阳,时年五十二岁。

武定五年(547)六月,孝静帝于东堂举哀三日,制缌衰,并下诏葬礼依汉朝大将军霍光、东平王苍故事,兼备九锡殊礼,谥献武王。八月,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魏帝亲自送于紫陌。后来,高欢之子高洋,即北齐文宣帝,于天保初年追崇高欢为献武帝,庙号太祖,陵曰“义平”;高欢孙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元年(565)改谥高欢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史家对高欢评价极高,称其:“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文武乐为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