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园地‖浅析《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披衣闲坐养幽情 2017-10-15

文学园地‖浅析《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内容摘要]:

北曲之冠,《西厢记》,乃为元杂剧泰斗王实甫倾心之作。其作品唱词华丽而富于诗意,宾白简明而犹有远意,语言丰富而展众人之个性,其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本论文选取其语言艺术为视角,从作者丰富的语汇运用、词性选用、叠词巧用、宾白及语调五个方面分析了《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关键字]:《西厢记》 语言艺术

中国古代名典戏剧,余独欣然于《西厢记》。往古今来,对其评价论说者,数之不尽。北曲泰斗——王实甫,以其惊人的语言构化力,展开了崔张的情感世界。此作品,语言轻巧,工于煽情动容,听之者,心内泠泠透入;言之者,情涔涔潜出。表于言辞,易于心声,内容溶然有度,情感发之若细腻之琼浆。言之凿凿,语之切切。情牵梦绕,似真人浮于眼前。巧若漓光陆怪于现世,勃而悦之,愤而喜之,忧而狂之,悄然若来。语之精妙,华而有味,丽而动容,仅就语言而言,实属乃北曲压卷之品。余管窥之见,动心之感,试论二三,浅陋之处,在所难免。

一、笔法细腻,博言情之众长

1、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精切的副词神态.

西厢记以自己独到的语言,刻画人物的神态,表现人物的情思: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身单)着香肩,只将花笑拈。(引第一本第一折)

寥寥数字,已将那应取之人,化作了“情痴”一枚,然而这枚痴人,并非痴呆之状,而乃一心专其意志,不能拔也。多种情丝融为一体,使其痴中有智,痴而生慧,一介书生,“往常见傅粉地委实羞,画眉的敢是谎”。而今日“心儿里早痒痒”于是便果断决定,“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随烦和尚借僧房一间,并以“早晚温习经史”为推托之辞,达到自己与崔女相见之目的,此时此刻,其早已忘却了自己的“大志”和“八拜之交”其脑中尽显了这风魔之女,“百年前的风流业冤”。种种动向,丝丝情感,笃达其痴情之意深,多情之状坚。其间文辞优美,笔法细腻,内容传神而悦读者之心,意境深幽,发人深省,而博言情之众长,其每一笔丝丝入人心弦,每一句声声润人情迁,以神来之笔展开人物内心的情感活动。

具体而言,口语“颠不刺” ,是指轻佻、风流、放浪的意思,通俗而直白的将一位情男着重意中人的急切之感。他此时已经不知方向之感,“见了万千”,“罕”字一出表了这一女子旷世无二,但紧接着又“曾见”,这无赖缠绕之情,表了张生的情痴,亦现了崔莺莺之美,衬托了张生的内心情谊已然不受理智之左右,充分的将这一男主角怜喜与急切表之露骨。本该到此已经结束,但作者又以“眼花撩乱”反衬崔莺莺容颜衣饰倾城倾国之美,用“口难言”进一步表现崔莺莺的美与张生对此闭月羞花的美丽惊诧.一“乱”一“难”,加剧了的动作,深化了情谊之思,尽饱了神态之夸张,致使最后“魂灵儿飞在半天”,这般神情,内心不予言表,着实将一位情痴刻画得风姿淋漓。这还没有完了,再往下走: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末云]我死也!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引第一本第一折)

这样美貌的女子——“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在尽情的展现了她的美貌之资后,也适时的开口说话,即一个“恰”一个“方”,将女子画面美展现后,又出现了音乐之美,达到了画面的动静结合,体现了人物的和谐之美。“恰”是刚刚,“方”是才,这两个副词形象而又生动的将崔莺莺腼腆刻画出来,又与文章中“未语前先腼腆”遥遥呼应,语言多变而神态归一:腼腆。

2、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精确的动词神韵.

相国之女崔莺莺,“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在“遂大志者”张生眼中,先有腼腆之态,再缀以柳骨花容:

[村里迓鼓]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此,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莺莺引红娘拈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引第一本第一折)

开场崔莺莺,“游了洞房,登了宝塔。”接下来,“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这一连串动词,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心情舒畅,情痘初开,无忧无虑的美少女,一个大家闺秀的卓越风姿。“游”,“登”把这个女子仙境之美做了美好的铺垫。进而,又“数”又“参”又“拜”,将一个懂事调皮的崔莺莺活化于眼前。将这个过程中的嬉戏玩耍之音刻画的淋漓万分。也只有前面的这些语言的反衬,才叫这张生“撞”了个“五百年前风流业冤”。这个“撞”字,点出了两人相见的在偶然性,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才有力的勾画了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接下来才有了张生情痴之举: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身单)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拈”字,把相国之女崔莺莺情感动作描绘的活灵活现,向我们彰显了一个深受古代封建大家庭教育,具有矜持,羞涩而又想表现自己情欲的的女子。然而,“拈”字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崔莺莺的举动,而成为了古代佳人的一个很典型的特征——病态的美。既然是“拈”,就摒除了女子正资站立的影样,直接给人一种依斜之资。在柔美中展现女子特有的困倦,以病态的刻画体现了美的完整。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末云]我死也!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引第一本第一折)

其间语言文字,流畅昭然,仿若这一可喜之女,以隐显于眼前。在张生眼中是“遇”见了神仙,这个神仙不仅使张生神魂颠倒,亦使观之者,溶溶欲滴;听之者,悦性已然,这才有了这被“风魔”的张生言出一句“我死也。”此情此景,这一个“死”字了得。言尽于一个“死”字,而其间澎湃之心潮,忐忑之情理,宛若明镜在手,不得其容;皎月明心,不落其影。丝丝点点,蠢蠢之心,容动之情,何以一个“死”字可以谢了张生,然而,那女子“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更是“风魔”了张生,情缠了张生,那“呖呖莺声”脆而鸣外,情而言心,那举动“可人怜”,“ 似垂柳晚风前。”至此,一位柳骨花容之女,隐现了世间,将这个“傻角”飘入了青云端,每一字皆有催女之容,每一音皆有催女之鸣,然而,容之动者,已无具象;鸣之听者,已无完音。似人间已无,天界少有之物。初容之中,更显了这一对小脚之风姿: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引第一本第一折)

这一女子,处处留情,这小脚亦“将心事传”,这那里是“传”,其实乃张生之举。盈盈之足,可以衬花容,佼佼之步,可以表柔情,这段小脚此时,已然不是崔女之物,乃已化作情简一枚,让其神似归洞天,情似跟着小棕儿转,突实为天界一罕物。“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一个“留”字,更进一步刻画了张生此时对崔莺莺的留恋之思,从而亦一个侧面彰显了崔莺莺也是一位风姿留情之人。进一步展现了她的美貌,这个“留”字的现在已经不单单是表现她的外貌的美,也说明了莺莺有她的特有的内在感人美。此时,留得不是莺莺的人影,而是莺莺的情影.致使张生这个本来就痴情之人,无法自脱,只得这情思随这小脚移,移情,移物,张生已非张生,此时乃为崔女之脚影,随之不离,离之不弃,这一传神之足,实然乃大手笔,言于小足,而情之意味摄之久远,此后,容貌尽显,言之曰: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引第一本第一折)

其“摇曳”之姿,已将这小足饱含之情,倾倒所有,“桃花”之容,点缀了河中开府之“水月观音”,此刻,那“傻角”更“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且不正面说这女子风流万分,光这张生之举已然尽显了袅娜之姿,旖旎之状。由此可见,那“掩映”之中的蒙胧之美尽显了这“牵惹”的吸引力。“牵”字好像一根无形的情线已经拴住了这个情痴,在“珠帘”的“掩映”之下着实展现了《西厢记》在语言上的蒙胧之美。

再看那二人,离别之时,尽显了这“松”“减”二字: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辶屯)辶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引第四本第三折)

怨恨交加,见”“去”二字,尽显了两个人爱恨之情,又以“迟”“疾”反衬离思情绪,此时这根游线,着实难理难辩,此一女子,让“玉骢”举步难艰,“难系”二字尽展了崔莺莺舍不得那张生之资,恨不得叫那“斜晖”永挂“疏林”,然而,天气运长,总有数,“听得道一声去也”致使那女子“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让人恨也不能,爱也不当,这一“松”一“减”,让离者感伤,促送者悲凉,这松减二字,怎能舍得,没见怎么离日,依然肉体减半,此时,看似写了崔莺莺,着实让张生生的可怜之心顿生,这一女子,人比黄花瘦,却依然遥望十里长亭,送别之心不能止息,思念之情怎能了断,已经爱恨交加,恨即是爱,爱亦是恨,只是一句“此恨谁知”,妙语连珠,让人实属难猜,此时之情,只有那二人一一知晓,只那“西风紧”,催人泪,紧了西风,紧了人情,亦紧了那离人之思,苍苍凉凉,秋霜难耐,林亦晓醉,昏昏沉沉,靡靡万分,着实让揪心的情双,伤感烦恼,离离落落,这长亭一站,女子恨上青云端,爱上九重天。

柳留之别,已然绪思万千,然而还是难以系住“玉骢”之足,又恨不得叫那“斜晖”永挂“疏林”,这一“挂”字,要牵住时间,留住至爱,然而,时间的往逝,总是让人离别之感,加剧一二;留思之情,彳亍万分。“挂”的人儿肝肠寸断。

二巧施叠词,蕴人物之神思

1、颤人心弦的叠词之美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引第一本第一折)

张生见崔莺莺则多以花柳相映衬,喻之而无不及,比之而尚有余,其间不乏细腻入微,贴人心肺,然而,“呖呖”之声,颤人情迁,动人心尖,这一声,令人尽显感知风流。

[滚绣球]马儿(辶屯)辶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引第四本第三折)

“(辶屯)辶屯”乃走一步,停一步之意,马儿“(辶屯)辶屯”正是女主人公莺莺希望张生前面的马走慢点,再走慢点,却让自己的车儿“快”一点,再”快”一点,能与心爱的人离得近一点,再近一点,这两个叠词把主人公不愿离别,不忍心离别之心表达得异常的恰切.

2.佩环之音的叠词之美

[迎仙客]我则见他头似雪,鬓如霜,面如童,少年得内养;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却便是捏塑来的僧伽像。(引第一本第二折)

“貌堂堂,声朗朗”简言六个字,就将一位高僧声容展现在读者眼前,“堂堂““朗朗”都是以后鼻韵母结尾的词语,让人读完之后,仿若佩环已远,余音仍绕于耳际,将一位“头似雪,鬓如霜,面如童”的方丈刻画的栩栩如生,历历在目,让人有一种亲近之而远在,遐寻之而迩藏。语气真切,描写到位,将这个年老而又抖擞的和尚活化于读者深心之处,让人不免产生声如洪钟,面如童颜的幻景,人物或隐或现,形貌慈悦而严禁,未用引者之语而表现了一位大隐于市的老者形象,实在使叹之万千,感之不已。

三 宾白简明,展人物之情貌。

1.简明的细腻之语,塑造了女性月下的朦胧画面美。

[旦云]红娘,移香桌儿近太湖石畔放者![末做看科云]料想春娇厌拘束,等闲飞出广寒宫。看他容分一捻,体露半襟,(身单)香袖以无言,垂罗裙而不语。似汀陵妃子,斜倚舜庙朱扉;如玉殿嫦娥,微现蟾宫素影。是好女子也呵!(引第一本第三折)

月影无限,花阴有情,“料想春娇厌拘束”,已然知晓那对情双,耐不住思肠,银月之明,花阴之庭,美幻之境,焉舍了那女子为凭,融景融情,已经俨然将崔莺莺置于广寒宫中,“等闲飞出广寒宫。看他容分一捻,体露半襟”,其艳容只丽,冰纯之美,渐渐浮于眼前,但这寒之意味尚且刚刚蕴出,寒于张生未曾进京应取,寒于崔女之急切情思未能稳当,加之其无言与“不语”就尽显了崔女之风姿,闺中之人,时时难以离门,恰似广寒宫之女,心猿意马,愁思丛于天际内外,然实难迎凉打开垂帘,让凡人见他个真貌实脸,妙于月中,巧于花影,让这凡间之物更显了仙界弦音,仅一句“是好女子也呵”,已然再度风靡了这应取之人。泰斗王实浦塑造了这种蒙胧之美,实乃为美之极也。想之者,无可比之貌;观之者,无可塑之容。只见月下之人,唯以影线隐现,难以捕捉其真实之丽容花貌,仿若画师之笔,未见其人,而音容已跃然心中,自品自酌,似已尽美矣。

2.简明的对白之语,塑造了人物的个性之美。。

[末唤云]有书寄与杜将军,谁敢去?谁敢去?

[惠明上云]我敢去!

此句看似急促于书信之中,其间夹杂了张生之慕爱之思,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一个立体的人物,此时的张生已经摒除了病态的娇柔之美,体现了一个于危难之际的男子汉的气概,果断而又勇往的特点。文章又以“我敢去”三个字,充分的彰显了惠明刚健勇敢,直爽豪迈的性格。语言不多,个性突出。再如:老夫人第一次赖简的情景:

[末见旦科][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

[末背云]呀,声息不好了也!

[旦云]呀,俺娘变了卦也!

[ 红云]这相思又索害也。

仅仅四句,每人一句情感性格一一凸显。老夫人以“拜了哥哥者”之语其虚伪封建卫道者的身份尽显于文语之中;此时张生惊恐害怕之感陷于其神思内外,崔莺莺意外之神态淋漓于眼前。红娘老诚再次一句“这相思又索害也”,其文后也就是相思万千,正中了红娘之语。笔法简明,语句内涵蕴于字里行间,真是简明之魁也!

四 语汇丰富,博采众家,饱意境之深幽

王实甫,文,采众家之长;言,通古今之变。其间,语汇宏大,内容充实可考,令阅者心旷神怡,叫览者情思万端。

1〉典故

[四煞]夫人忒虑过,小生空妄想,郎才女貌合相仿。休直待眉儿浅淡思张敞,春色飘零忆阮郎。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引第一本第二折)

此段文字,取张敬画眉,刘阮遇仙之典,用来形象的说明张生的情感世界,让人启而幽思。张生与崔莺莺两者情谊岂非才貌二字可以了断,其间你我情牵,绵绵可表,眉前唇后,一个情字惹了人事,“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两者才德兼备,再加之情谊点缀,让这张敬刘阮尽显了风姿,点化了张生和崔莺莺,使文笔简明,情谊风姿袅娜而倍加诗意,于表达超越之上。

2〉诗文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引第四本第三折)

诗由心发,作者触景悲悯,感伤万千,以诗化的语言尽情地抒发一位离人的悲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此诗乃为北宋名臣范希文所作,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由这首诗点染而成。全诗上阙以节气时令入手,渲染了悲悯慌凄之感,送人者情谊绵绵,天荒而地广,“西风紧”,这风不仅刮凉了空间环境,刮折了黄花劲草,亦刮凉了人情离别,一句“总是离人泪”,秋景萧索,秋风沥沥,秋人伤感,点点之情,滴滴之意,浸染了整首诗歌,境界幽怨,一幅凄美离别的秋色送别图便跃然纸上。

3〉诸子百家之《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圯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引第二本楔子)

此段充分展现了一位儒者风范的将士,以独到的笔墨说明了杜榷兵法之精湛,而且也将王实甫的才智一一彰显。

4〉成语

[越调][斗鹌鹑]则着你夜去明来,倒有个天长地久;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你则合带月披星,谁着你停眠整宿?老夫人心数多,情性(亻刍);使不着我巧语花言,将没做有。

此段文字蕴藏“天长地久”,“握雨携云”,“带月披星”,“花言巧语”等成语,使语言简练明了而又不乏意境之清淡。

除此之外,有《诗经》之风:“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亦有《书·吕刑》之言:“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有古语:“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语出丰富,博采众家,寓意深刻。

五 语调多元,促情节之鲜活

《西厢记》语言丰富,语汇形式多样,虽为言情之物,但也时时适时的雄浑豪放: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驽箭乍离弦。

这九曲黄河风涛显,气势宏大,磅礴万千,跨地域跃河川,连南北紧离弦,“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读之者,气吞山河;阅之者,情态博大。是言情中的武魁,柔弱中的刚健,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文章生动、活泼。又不失迤逦华美之辞:“[越调][斗鹌鹑]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紫花儿序]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一更之后,万籁无声,直至莺庭。若是回廊下没揣的见俺可憎,将他来紧紧的搂定;只问你那会少离多,有影无形。”还有惠明勇敢猛健之态:“[惠云]他不放我呵,你放心![白鹤子]着几个小沙弥把幢幡宝盖擎,壮行者将杆棒镬叉担,你排阵脚将众僧安,我撞钉子把贼兵来探。 [二]远的破开步将铁棒(风彡),近的顺手把戒刀钐;有小的提起来将脚尖(足庄),有大的扳下来把髑髅勘。

文章内容时而健朗,时而旖旎;时而豪放,时而迤逦。文辞交错,使文章活泼鲜明,内容庞杂丰富。让读文章者,时紧时缓,语调多元。

欣然之后,余感慨万千。单就语言方面,我仅就《西厢记》曲词中的叠词,副词,动词,语汇和语调来简明的进行了叙述,尤其是它的叠词,代表了中国古代语言类文学的最高层,彰显了语言的画面美,以朦胧之资尽展于读者思慕之中,尽显了语言的音乐美,以叠词之质永环耳际之边。遣词造字,语境悠远,很是言情冠主执笔,对后来的言情之物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1〉王实甫撰,何乔锁,白松清评注,《西厢记》,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版

2〉罗宗强,陈洪主编,赵春宇校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154——15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