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是你的生日 武汉长江大桥

 胜利胜7ed7f4m7 2017-10-15

如果

长江武汉段上的大桥们也有朋友圈

今天的画风应该是这样的



这两天大乔君的朋友圈

都被桥界老大——武汉长江大桥刷屏了

因为大哥迎来了

60-大-寿!

武汉长江大桥

总长:1670米

跨区:武昌区、汉阳区

通车时间:1957年10月15日



六十年前的今天,我们有了你,于是我们有了一尊百姓的偶像,有了一座时代的坐标。

今天,你六十岁了,你的135位“弟弟、妹妹”在长江干流上值守,让人们“到处都可以走”。而你依然年轻,依然是我们的骄傲。



     

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华儿女终于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了千百年来在长江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区龟山之间,全长1670米,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更是新中国桥梁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它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

武汉长江大桥之后,一代代建桥人成长起来,一批批新材料新设备研制出来,一项项新技术发明出来,一座座新大桥建设起来,一项项新纪录创造出来。6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正在用“中国智造”的桥梁,向世界展示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新时代的风采。




1955年的武汉长江大桥工地


  大桥江中8个桥墩及两岸引桥同时施工的场景。  资料图片


1957年建成不久的武汉长江大桥


  江上的帆船排成一列从桥下鱼贯而过,数年以后江上交通的主力变成动力船舶,此种景象不复。  资料图片


1970年代的武汉长江大桥


  写满时代特征的大桥全景图。    资料图片


1990年代的武汉长江大桥


  任发德 摄 


2007年,50岁的武汉长江大桥 


  陈金 摄


2017年的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上游处是2014年底通车的鹦鹉洲长江大桥。     

陈勇 赵融   马永红 摄 


像当年那样不断研发新技术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中国建桥人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在桥墩基础施工中试验成功了“管柱钻孔法”。这种方法能够大大缩短施工时间、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且不需要大量购置特殊设备,从而节约工程资金。这种在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使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速度大为提高,桥墩基础工程从全面开工到基本完成仅用了一年零一个多月的时间。

此后,武汉长江大桥所用的这种方法被进一步创新发展,许多当代宏伟桥梁的基础施工技术都脱胎于此。武汉长江大桥的桩基础直径为1.5米,而目前正在建设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桩基础直径已经达到4.5米,这其中的技术飞越凝结着无数桥梁建设者的心血。随着桥梁基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围堰施工也已经在桥梁施工中广泛运用。这种基础施工方式可在深水中施工;防水性能好;能按需要组成各种外形的围堰,并可多次重复使用。

为适应复杂的地质环境、水流状况以及实用需求,桥墩基础更是发展出双壁围堰钻孔桩基础、钢沉井加管柱(钻孔桩)基础、浮运承台与管柱、井柱、钻孔桩基础以及地下连续墙加箱形基础等多种组合。在墩身和承台的施工技术上,港珠澳大桥所运用的大型一体化自动开合模板整体预制方式是我国目前跨海大桥进一步实现工厂化、装备化、快速化施工最新的成果。

与此同时,我国的桥梁建设者们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目前,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为依托,中铁大桥局正在研究大直径复合钢桩基础的钢桩打入、斜桩钻孔取土、复合桩施工等施工工艺及配套装备。而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设计采用设置沉井基础,为深水基础建造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奠定基础。

在上部结构施工方面,以中铁大桥局为代表的桥梁建设者提出“现场作业工厂化、高空作业平地化、水上作业陆地化、零散作业整体化”的思路,并先后研发打造了搬、提、运、架系列建桥利器,实现了桥梁装配式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能。

在设计方面,我国的桥梁设计者不满足于已有的桥型,引进消化了斜拉桥、悬索桥等现代化桥型,并加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主流桥型,跨度越修越大,形式越来越新颖,在桥梁赶超世界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国际上得大奖的基本上都是这两种桥型。

目前,我国桥梁领域,得国际大奖近十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几十项,获国家专利几百项。可谓硕果累累。




武汉长江大桥五米大型管柱试验实物纪念塔。    成莉玲   摄



像当年那样不断研制新料机


桥梁建设领域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进步和新型桥梁材料的涌现。

武汉长江大桥施工时,中国只有几台从苏联引进的30吨振动打桩机,远远无法满足武汉长江大桥钻孔桩90吨的需求。大桥局机械经租站的年轻工程师们经过努力,成功研制出BⅡ3至BⅡ5和中160型等一系列震动打桩机,突破了大型混凝土管柱穿过覆盖层下沉到岩层的难关。

而在这6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最大起重量达到3600吨的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大桥海鸥号”、最大钻孔直径达4.5米的KTY5000型钻机以及全球第一台起重量和升高度均超过200(吨、米)的D5200塔机等世界先进的施工装备,相继被研制出来,并且已经在世界的江河湖海上展现出“中国智造”的威力。

武汉长江大桥的钢结构使用的是苏联进口的CT3M以及国内生产的三号低碳钢、桥梁钢板16q。1968年,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主跨160米的南京长江大桥。这座桥的正桥钢梁原设计拟采用苏联生产的低合金钢,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不再供货,国家决定自力更生。在鞍钢与大桥局的工程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符合需要的桥梁钢被生产了出来,中国增添的这种新钢种当时被称为“争气钢”。进入新世纪,我国工业水平大幅度提升,随着桥梁跨度越来越大,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院成功研发出了高强度、高韧性与良好焊接性能的Q420qE级新型钢材,并在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建设中首次运用。目前在建的沪通长江大桥所用的Q500qE,是我国桥梁用钢的最新研制成果,具有碳含量和Pcm低、高强韧性、低屈强比的特点,而且钢板的耐候性能、止裂性能和抗层状撕裂性能好。在桥梁斜拉索方面,钢丝的强度也走过了一条从1570MPa、1670MPa、1770MPa到1860MPa不断提高的道路。


  南京长江大桥  桥梁建设报资料图片


像当年那样不断培养新队伍

1954年,国务院批准了铁道部聘请苏联专家组来华支援的请求。同年7月,苏联政府派遣了以西林为首的专家工作组一行28人到华进行技术援助。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通过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逐渐培养起了一批桥梁建设人才,真正做到了“建成学会”。后来,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人才力量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实现了“奋发图强”的愿望。上世纪90年代,西林来到武汉长江二桥参观访问,看到工程施工场景时,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修武汉长江大桥时,是你们向我们学习,现在看到你们建的长江大桥,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了……”近来,在施工中的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地,俄罗斯同行多次来学习,也表达了类似的感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已经成为桥梁建设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中铁大桥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双导师带徒制、培养中铁大桥局研究生,建立博后流动站,并且不断打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为了适应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大桥局也鼓励内部的技术骨干优秀人才到海外工程项目一线接受培养和锻炼,并且鼓励海外项目的职工,参加国际职业资质培训、考试、取证。中铁大桥局还积极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并不断吸纳国外高校毕业生到大桥局就职,使高技能人才长流水、不断线。在历史上共涌现了四位院士,五位设计大师,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同时中铁大桥局也作为人才的摇篮,为社会上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桥梁建设管理和科技人才。

如今,中国的建桥队伍已经撒向海外各大洲,又像当年的苏联专家一样,在培养当地的建桥队伍,为人类的建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九江长江大桥   陈勇 赵融 马永红 摄



像当年那样不断创造高质量


   武汉长江大桥60岁了,遭受过70多次轮船碰撞,依然健康,专家说,只要保养好,长命百岁没有任何问题。媒体纷纷称之为“桥坚强”。这都是跟当年的建设者十分重视质量的意识分不开的。

桥梁,作为供行人及车辆通行的重要建筑物,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武汉长江大桥建造之初就被定位为百年工程,为了确保质量万无一失,坚持先试验,试验成功的管柱现在还立在汉阳桥头的莲花湖公园里。1956 年,在引桥施工中,大桥17 号桥台发现中线略有偏离,当时立即将其炸掉重建。在钢梁架设时,发现铆合质量不符合规范,并立即停止了拼装,待解决问题后,才恢复施工。“质量第一的观念保证了大桥的优良。”这种观念也一直在企业里传承。

新世纪前后,国内一些工程频频出现工程质量问题,1999年8月25日,面对巍然横跨于滔滔长江之上的芜湖长江大桥,随着醒目的《世纪大桥质量宣言》碑揭幕,数百名大桥建设者庄严宣誓:“我们承诺,以大桥质量为生命,对大桥质量终身负责,保证建成国优桥,誓夺质量鲁班奖。”那铿锵有力的誓言,震动了当时的社会各界,今天似乎仍回荡在耳边。

狠抓质量成为每一位桥梁建设者心中绷得最紧的弦。

这些年来,中铁大桥局一直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并在工地专设质量部,普遍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至今大桥局已获30多项“鲁班奖”,可以作为行业的一面镜子。 



 芜湖长江大桥        桥梁建设报资料图片



像当年那样不断享誉全世界


   

武汉长江大桥一建起来就是享誉世界的工程,不仅因为它是万里长江第一桥,还因为桥上的许多创新国外也没用过。当年的苏联专家把武汉桥当作他最重要的业绩刻在他的墓碑上,也刻在了世界桥梁史上。

在跨越天堑的道路上,中国建桥人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大河,现在更是迈向了海洋,架虹海外,建设了一座又一座海上长虹和中外友谊之桥,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天兴洲长江大桥     桥梁建设报资料图片


2009年建成通车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主跨504米,它让中国高铁首次跨越长江,它也是世界上首座三索面斜拉桥,于2010年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大奖。2011年1月11日开通运营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京沪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更是世界首座6线铁路大桥,并于2012年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大奖。2014年12月3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开建,其主跨更是达到了1700米,建成后将实现“一跨过江”的梦想,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公路悬索桥。而2014年3月1日开建的主跨1092米沪通长江大桥,建成后将刷新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记录。


大胜关长江大桥   陈勇 赵融 马永红 摄


自2005年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建成通车,我国的桥梁事业开启了征服海洋的新篇章。随后,我国相继建成杭州湾大桥以及青岛胶州湾大桥、泉州跨海大桥等世界著名桥梁工程,并且正在加紧修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港珠澳大桥和平潭跨海大桥。


帕德玛大桥首片钢梁架设成功时的场景。       张卫东   摄   


“世界桥,中国造”一直是指引着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前进的方向。从孟加拉帕克西大桥到美国新海湾大桥,从多瑙河上的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到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中国制造的桥梁已经在各国水域上展现自己的风采。2016年6月2日中铁大桥局集团中标孟加拉帕德玛公铁两用大桥,项目合同额15.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6.7亿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中标的最大国际桥梁项目。

截至目前,世界跨度最大的10座悬索桥中,有5座为中国制造,其中世界排名第二的舟山西堠门大桥主跨达1650米;而世界跨度最大的10座斜拉桥,有6座为中国制造,其中世界排名第二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跨达到1088米。桥梁已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新中国从武汉长江大桥一路走来,走过了成百上千座大桥的建设历程,正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大踏步迈进。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本报见习记者   赵李源   记者   成莉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