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尺胃”穴治疗急性胃痛30例

 渐近故乡时 2017-10-16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00

 

   笔者于201510月至201610月运用针刺“尺胃”穴及周边反应点治疗急性胃痛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急性胃痛患者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7     65岁,平均(38±10)岁;均为急性胃痛发作后24h内就诊。中医辨证属食滞胃肠型8例,寒邪犯胃型18例,肝胃气滞型4例。符合西医“急性胃痉挛”诊断依据1。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增高,大便常规化验有或无阳性指征。同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胃脘痛”的诊断标准,排除因急腹症、胃出血、心绞痛等引发者。

2  治疗方法

取穴:“尺胃”(位于右侧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中点,腕横纹上6寸,孔最下1寸。见图1)。


1  “尺胃”穴定位示意图

操作:嘱患者取坐位,医者先在“尺胃”穴及其周围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用拇指按揉30120 s,同时让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然后再用     0.30 mm×40 mm毫针直刺到条索状物或压痛点上,留针30 min。针刺结束后即刻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用一根长10 cm的刻度尺,始端标记“0”表示“无痛”,末端标记“10”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将自身感受疼痛强度标记下来,医者进行记录。治疗前后各评定一次。

3.2  疗效评定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胃脘痛”相关内容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计14例;好转:胃痛缓解,其他症状减轻,计13例;无效:症状无改善,计3例。有效率为90.0%3例无效者均为肝胃气滞型。

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7.64±0.45)分,治疗后为(2.21±0.3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个月,均未复发。

4  体会

急性胃痛系中医“胃脘痛”范畴,多因饮食不节、受寒、情志不畅、劳累等因素,以致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本临床观察发现30例患者以实证居多,本法对寒邪犯胃引起的急性胃痛有良好的疗效。“尺胃”穴是高树中教授发现并命名的治疗胃痛的专穴,首见于《一针疗法》3。《素问·脉要精微论》有云:“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尺肤诊法”是古人对前臂腕横纹至肘横纹段划分为6个区域,左右对称,分属于胸腹及相应的内部脏腑。“尺胃”穴正好对应胃部,可以治疗胃部疾患。从经脉角度来看,“尺胃”穴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中点,虽为奇穴,但定位却在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上,肺卫主表,固护体表,既能防止寒邪入侵,又能祛除已入侵寒邪。《灵枢·经脉》记载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胃同调,体现了针灸“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则。应当注意的是操作前应在其定位周围找压痛点或条索状物,不能拘泥于定位。若无明显条索或压痛点时,也可按照定位针刺。针刺同时嘱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这也是取效的关键之一。(选自《中国针灸》杂志第1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