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七十六:魏惠王

 陆一2 2017-10-16

 

魏惠王(公元前400 ~ 公元前319年,其中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又称梁惠王(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开封)后,魏国亦称梁国),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惠王并改此年为后元年。

 

简言之,魏惠王、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以后各国纷纷称王(僭越称王,无视周王的权威。之前各国都是诸侯国,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史称“徐州相王”。

 

所以战国中后期的君主的谥号都是XX王,而之前的谥号都是XX公、XX侯,如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韩昭侯、秦孝公等等。(吴、越、楚三国春秋时期已称王)

 

错过商鞅

 

一次,魏惠王在探望公孙座:“相国百年之后,谁可以继任?”

 

公孙痤说:“我门下的公孙鞅。”

 

魏惠王听后说:“公孙鞅这样年轻,怎么能当国相呢?”

 

公孙痤说:“陛下如果不用此人,就杀了他,免得他到其他的国家去,到时对魏国不利。”

魏惠王没有理睬。

 

等魏惠王走后,公孙鞅来看公叔痤。公叔痤觉得对不起公孙鞅,对他说:“我要惠王让你继任我的相位,他不听,要他杀你他没点头,你不如快点跑到其它国家去施展你的才华。”

 

公孙鞅听了,说:“既然惠王不听你的话重用我,也不会听你的话杀我。”

 

公孙痤死后,大夫公子昂又一次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当丞相,魏惠王还是没有用他。

 

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这次魏惠王的拒绝,也给以后魏国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迁都大梁

 

由于庞涓大败秦军,在重创秦国后,魏惠王决定召集大臣商议迁都之事。

 

魏惠王说:“诸位大臣、将军,本王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在屡次战争中,我们的国都安邑多次遭受危险,怎样避免这些危险呢?只有迁都了。”

 

庞涓说:“大王,的确如此。安邑地处河东,受秦、赵、韩三国包围,只有上党山区有一线地可以和河内交通,如果赵韩联合攻魏,切断上党的交通线,再加上秦的进攻,形势就岌岌可危。”

 

公子昂说:“大王认为哪里合适呢?”

 

魏惠王说:“我想到了一个地方,就是我们魏国的第一大市——大梁。韩赵魏三家分晋时,我们的南部平原还是贫瘠荒芜的原野,大梁城也只是一座小城。安邑是我们的势力中心,地处黄河汾水交汇处,农耕发达,城池坚固,自然就做了都城。自文侯起用李悝变法以来,全力在黄河南岸发展农耕,大梁地处丰腴的平原,得到天时、地利与人和,迅速发展起来了起来。如今,大梁不是都城,但城池规模与街市气势要比安邑大上很多。诸位认为如何?


龙贾说:“大王圣明。大梁有地利之便,北临黄河,南依逢泽大湖,水路陆路皆是四通八达,的确是建都的好地方。不过……”

 

魏惠王问:“不过什么?”

 

龙贾说:“大王想过没有?我国的土地比较分散,安邑与大梁之间的土地联系很薄弱,只能向北绕道榆次、阳邑南下进入河内、大梁版块。这条交通线不仅绕道、麻烦,而且非常容易被切断。大梁的西面是韩国国土,北面是韩国的平丘、户牖、首垣三地,三地连成一线,被魏国的大梁地区呈弯月型半包围着。因此,大王若想迁都大梁,首要的便是要将平丘、户牖、首垣三地拿在手中。这韩国同意吗?”

 

魏惠王还没有回答,公子昂发了话:“这有什么难的?我们拿地换地就是了。大不了。我们出兵拿下就是了。”

 

魏惠王面露喜色:“我看公子昂说的有理,就派公子昂出使韩国,与韩国商议。我们先礼后兵。”

 

公子昂出使韩国,韩迫于魏国的压力,同意了魏惠王的换地要求。


 

魏惠王通过这一系列的换地,把对魏国来说不是很重要和不易控制的一些地区给了赵、韩,却得到了十分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赵、韩插在魏国境内的军事据点,魏国的形势更有利了。


公元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这是开封历史上的第一次建都。

 

迁都以后,魏惠王苦心经营,把大梁城建造得规模宏大、坚固无比。他所建造的大梁城周长达30余里,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护城河四面沟通,又宽又深。城内大街长约10里,居民约有三四十万。大梁是战国时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诸侯各国中规模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城市,惟有齐国的都城临淄。

 

大梁不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而且周围水系众多。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对大梁西边的圃田泽进行整修,引黄河水南下入圃田泽,把圃田泽改造成了方圆300里的巨大湖泊,然后凿沟修渠,从圃田泽引水到大梁。在此后20多年间,魏惠王命人向东南继续开凿,使水系工程不断拓展,经通许、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阳东南流入颍水,最后汇入淮河。

 

这些水系工程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形成了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人工运河——鸿沟。鸿沟就象一条四通八达的水上走廊,从大梁向四周延伸,连接着豫东大平原上的众多的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之间的水运交通网。

 

魏国的船只从梁出发可以直接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促进了魏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凭借巨大的交通优势,大梁城在短短十几年间,便一跃而成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富甲中原的商业大都市。

 

魏惠王迁都大梁使中原各国的竞争骤然加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