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素之问|灵枢官针篇的古针刺手法

 为什么73 2017-10-16
原创 2017-10-16 忆忘 腔调中医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灵枢官针篇的古针刺手法


文字/忆忘   图片/来自网络


一、错文修正

甲:

“失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太素作“夫针之宜”。则大者大泻正确,小者不移则非针宜。结合下文“已言其过”则上文应为“失针之宜”,太素“夫”亦误,下接不泻、不移。

 

  甲修正文本:

“失针之宜,大者不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乙:

“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校注:參讹为亝,即古齐字。参通叁,本为三刺。

乙修正文本:

“四曰叁刺,叁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丙丁:

“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搏大者也。”

“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校注:

今本【甲乙经】:

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热之博大者也。

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此治寒厥中寒者,取踝后少阴也。

 

    新校正引甲乙经:“阳刺者,正内一,傍内四。阴刺者,左右卒刺之。”又云“按别本卒刺一作平刺”。

    可见甲乙经在林校以后被改:阳刺改为杨刺,卒刺改为率刺。改动后与今本灵枢同,显然是后世据灵枢文本改动甲乙,把对的也改成错的。

【太素】:

五曰阳刺。阳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气之博大者也。  

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卒刺之,此治寒厥,中寒厥,取踝后少阴也。

 

    杨注:寒气博大之病,正一傍四,内针浮而留之使温,故曰阳刺。有作“极刺”,错也。少阴,踝后足少阴脉也。病寒厥者,卒刺于阴,故曰阴刺也。

太素作阳刺。且马莳、高世栻引灵枢官针均作阳刺。以上可见,今本人卫版,所据【灵枢】版本与新校正以及明清两代不同。

   

丙丁修正文本:

 

“五曰阳刺,阳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热之搏大者也。”

“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卒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戊己庚辛:

    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七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校注:

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与“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为对文,深浅和稀数对称的操作方法。以为“疾”误为“稀”,或有未及。

 

短刺,短者不长也,则“深之”必误。结合下文最后一刺法,输刺“深内之至骨”,故为输刺错简为短刺;“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方符合浅刺,故为短刺法错简至于直针刺;直针刺错简到七曰输刺,且本篇最后的一条输刺涉上误增“直入直出”四字。

 

戊己庚辛修正文本:

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七曰输刺,输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八曰短刺,短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五曰输刺,输刺者,稍摇而深内之至骨,上下摩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二:官针提要

1,九刺:刺有九变,包括取穴法和刺法。

一曰俞刺,俞刺者,刺诸经荥俞脏俞也;(刺五六腧穴、背俞穴)

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专指取六府下合穴,后世泛化为“上病下取”)

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经刺刺经:大经之结络经分,大的经脉之上的结络,络脉之结,一是络脉结而满、瘀阻,一是局部结节都在经分,不定穴位)

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络刺不同于经刺,取小络,不定穴位)

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不定穴位)

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铍针破脓,为大泻刺,无关穴位)

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毛刺,即浅刺如拔毛,又名半刺、刺热如探汤,非穴位)

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巨刺即矩刺,刺经,不定穴位)

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即火针、焠刺。火针和烧针不同,烧针是刺上去以后加热,发汗的,烧针、烧瓦、热熨,都是加热或汗法。而火针不是为了发汗,主要是治疗寒痹。不定穴位)

官针开篇强调九针之为,各有所宜。但是九刺与九针没有对应关系。

 

2,十二刺: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因为有十二经,所以有十二刺。

 

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

痛处胸背前背后各一针,治疗心痹。心痹不指代心脏病,与胸痹不同。原文是“一刺前,一刺后”绝非傍针,傍针而偶刺,就成为二刺前、二刺后。傍针之,是注文窜入。

 

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痛无定处,跑来跑去,先找个痛处直刺一针,不要拔出来,然后按一下看看跑哪里痛去了,按住新找到的痛处,把先那个针拔出再来刺这处。报,复也。再刺的意思。

 

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恢,大。看意思就是傍针刺,直刺一针,旁边再刺一针,治大筋之痹。

 

四曰参(齐)刺,参(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參,形讹为亝,亝即古齐字。原文为叄刺、即三刺)

參刺即三刺,讹为齐刺。是用三根针,旁边再刺两根。

 

五曰阳刺。阳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热之搏大者也。

阳刺讹为杨刺。刺五针,治大寒大热。与阴刺相对。浮针即卧针浅刺,刺卫不及营。

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卒(率。形讹,据太素、新校正引甲乙改)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取足踝后少阴也。

 

阴刺指的是刺阴经。那么阳刺就该是取阳经肉多处。

 

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直针刺与赞刺同为直刺,但深浅、稀数相对。直针刺深刺、刺数少。

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赞刺为浅刺、多次刺。

 

七曰输刺,输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输刺刺骨痹、磨骨、深刺。

 

八曰短刺,短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短刺为浅刺法。引,拉弓。把皮肤像拉弓那么拉起来,再刺进去,属于“持而内之”。不适合深刺的胸背部位,常用此法。

 

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浮刺即卧针浅刺,刺卫不及营。

 

十一曰傍(针)刺,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恢刺、三刺、阳刺、浮刺,均为傍针刺法。因此十二刺的归纳难免凑数嫌疑,也与所谓的“应十二经”没什么关系。

 

3,按脉而刺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气出,独出其邪气耳。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言下之意就是脉是可以看见的,深部而看不见的脉那就是动脉或者深部静脉了。后文可证。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按绝其脉,是要把脉动按到没有了,是说的浅部动脉,穴位在这里,要刺,只好使劲先按住按得没有脉动。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可见精也是血的另名,也就符合针中脉留针则精泄,所以要避开浅动脉。

 

4,三刺谷气出

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阳邪之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邪之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

 

浅刺破皮,刺破皮肤阳部的邪气就出了。再稍微深点到肌肉出阴邪,再刺分肉间。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实际解释的不太满意,深刺以后深部邪气来了没有说怎么办?再极深刺不是把邪气带进去了?他说这叫下谷气,所以还得动作三次,应该是刺三次不是一次完成。这就复杂了,一个地方,内外都有邪,而且还里虚,就得刺三下。【终始】云“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是在解释《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因此这篇晚于《刺法》。

 

5,“年之所加”:

【官针】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杨上善注云:人之大忌,七岁已上,次第加九,至一百六,名曰年加也。不知年加,气之盛衰虚实为不知也。

《素问·六节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后人马莳、张介宾、张志聪等注解注解年之所加,认为是运气术语,每年主客气加临之期。与【太素三刺】之扬注不符。杨注之年加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次第而增加的“大忌”注意事项,而不是运气理论的主客加临。

 

6,五刺法:凡刺有五,以应五藏。

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令针伤多,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半刺,即拔毛状、刺热如探汤,即九刺法中的毛刺,刺浮痹皮肤。  

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前后左右的多次刺,刺络放血。美其名曰豹纹,一针刺中,就没豹纹了。

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开(渊。据太素作“开”。開關形訛)刺;一曰岂刺。

关节病刺尽筋。到底是开还是关,已经无法搞清。

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如鸡足一样多个方向刺入,用于肌痹,肉之大会为谷。 

五曰输刺,输刺者,稍摇而深内之至骨,上下摩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输刺刺骨,与上文七曰输刺见合。

 

7,官针基本把所有针刺法列举出三个分类,其中还存在重复,仍有所阙,如著名的缪刺在本篇不见。而缪刺实际是刺络法、豹文刺的另名,由于对【内经】文本的误会误读,被误为与巨刺对举,参见【缪刺的千古错解】。对于针经来说,理论恢弘,对于临床实践,首先要掌握针刺,练会各种深浅的刺法,由浅到深,因此毛刺、半刺、刺热如探汤,赞刺、短刺等,才是最基本的刺法,然后才谈得上深刺输刺多针刺等,各种刺法皆有所适。当今临床应用的针刺,无论标榜何种理论,如干针等,皆不出古针刺法范畴。

古针刺手法多依据解剖结构以及病之深浅寒热虚实,在官针篇强调以经脉穴位的刺法居于少数,多数刺法都与固定穴位无关。干针之争,实际是对经脉穴位概念以及刺法的误会。

 

 



灵素之问:

灵素之问|缪刺与巨刺的误会以及真假针灸的荒谬

灵素之问|阴阳容:第三类模型

灵素之问|素问篇目演变

灵素之问|从半夏看汉晋经方药升量

灵素之问|危险的针刺学标准化

灵素之问|生命力的文化

灵素之问|从恶闻人声到恶闻木音的制作流程

灵素之问|吃瓜神仙与学者

灵素之问|漫谈结构决定功能

灵素之问|胃气与经脉

灵素之问|三焦名实正义(二)

灵素之问|三焦名实正义(一)

灵素之问|真气

灵素之问|五行理论概述

灵素之问|长夏的来历

灵素之问|九卷指代针经的命名

灵素之问|医经与经方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一)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二)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三)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四)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五)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六)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七)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八)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九)

灵素之问|等价原理与中医(十)

灵素之问|西汉侍医李柱国传(上)

灵素之问|西汉侍医李柱国传(中)

灵素之问|西汉侍医李柱国传(下)

灵素之问|黄帝 、扁鹊 、白氏医经三家

灵素之问|略谈【内经】的断代问题

灵素之问|从【灵枢】看针刺的起源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