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7篇“日”│从母亲到车夫,羲和的传说透露了什么?

 金色年华554 2017-10-17

日,以象形符号出现的时候,最初被写作“O”。

远古之人,每天看到日出东方,坠于西荒,轮转不息,却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好以视觉形象做为记录。


甲骨文中的“日”写作“O”

日,为什么会发光,光能够普照大地?不可解释之事,遂归于神灵之说,东西方皆然。

故,西腊神话赋予日以神祗地位,日神名阿波罗;中国神话则认为“日中有金乌”“故日以昼明”——所以“O”的中心还要加上一个黑点,成为甲骨文字中的“日”。这个黑点,有时也写作一道短横。如下图。


大且日己戈 商代后期

传统天文学称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加上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合称七曜(yào)。

远古先民凭借眼和脑积累经验,再利用器械和工具推测太阳的运行。于是,太阳一出一没是一个昼夜,一根固定的木标两度影子最短的时期是一年。这不可捉摸的日出日落,似乎有某种运行的规律,而掌握这一规律,就具有了把握控制的意味,因而,羲和的传说出现了

《山海经》记载,太阳是羲和之子:“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说羲和是一位女神,生了十个孩子就是十日,她在甘渊给他们洗澡。


实际上,羲和是黄帝时代的一个氏族,他们垄断了天文学知识,历代族长负责“占日”之职——观察日的运行,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黄帝、尧等执政者就用羲和作为“占日”的官名。

直到满清倒台前,历朝统治者都要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颁行次年历书。

《山海经》的记载显示出先民对于“占日”者的崇敬,甚至赋予其“神格”,同时,也折射出有规律可循的“日”,似乎是可以“被养育”“被管理”的。

后来又有新传说出现,认为羲和是“御日”之神。


屈原在《离骚》中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羲和变成替太阳驾车的神。据说太阳坐着六条龙拉的车子,羲和是车夫。虽然太阳同样是“被驾驭”的角色,但母亲和车夫的角色变化,是主从关系的变化,是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变化,显示出“占日”者的敬畏。

古人以为天象伴着人类的灾祸和幸福,于是乎有天人相应之说。占星、望气、推测灾祥之学应运而生。天空中最耀眼的太阳,理所当然被视为人间君主的对应,夏朝末代君主桀曾理直气壮地喊出了这样的名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当然,他得到了一首大合唱——“吾及汝偕亡”。

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据说背后就有天象异变的因果——古训“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则国有二主,天必有二日——明《夜航船》记载:周主遣赵匡胤率兵御辽北汉,癸卯发汴京。苗训,善观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指示楚昭辅曰:“此天命也。”是夕,次陈桥,遂有黄袍加身之变。

当然,“日下复有一日”的天象之变,可以是造反的诱因,也可以是尘埃落定后的加工粉饰。

本文作者是生姜乌梅,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