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眼,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1、选好角度,自拟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明显。 拟题:1、仁者情怀暖世情;2、仁慈花雨再归来。 运用高境界立意法之一点深透法,选取具有高境界立意的材料角度——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提炼出服务者在超越本职之外服务(本职是为读书者服务,只是进来休息的超越了服务范围)而透出的散发着仁者普世关爱芬芳的为流浪者、拾荒者设身处地着想的仁者情怀,在冷漠世情依然大有市场的当下,这一小小关爱弱势群体生存状态之举所折射出的巨大普世关怀正能量,意义非凡。可由仁者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核心思想是“仁”,刘备的莫以善小而不为等)谈起;到房主拒绝把房子租给把碎玻璃倒入垃圾桶的租客(因为他缺少为他人着想的关爱之心),自己一片一片检出碎玻璃以免伤害拾荒者的善良的为他人着想的仁者情怀;直到习总在美国放弃承担大国责任,退出环境保护的《巴黎协议》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坚持承担,并大力治污,使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兼济天下苍生的大国领袖的仁者情怀。联系前些年世情冷漠,深感仁者情怀于今弘扬,意义重大。据此立意并论证,居高望远,层层深入,胸怀博大,境界高远。 (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拟题:美善为风标,“三书”骋天下 运用高境界立意法之辩证立意法,在认清三书内涵(有字之书指书本知识,无字之书指生活实践或自然、社会实践,心灵之书指反省自己的心灵或解读他人的心灵)的前提下,联系实际和辩证法一分为二思考,无论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是心灵之书,都分美丑、善恶,故此,我们在读三书时,要以美和善为风标。然后分三个方面论述:以美善为风标,读有字之书,成为具有兼济天下情怀的有用之才(可分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一是为中华崛起而读经世济用的文化知识,一是塑造美的心灵,提高自身修养的诗词、名著等);以美善为风标,读无字之书,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将自己打造成具有兼济天下情怀的有用之才(可分两方面论证,一是以自然为师,一是以生活中美善者(如小到帮扶弱者,大到兼济天下——美国霸权思维,利己主义,习总和谐共赢,发展中华,兼济天下)为师);以美善为风标,读心灵之书,在成长历程中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逐渐成熟的具有美善心灵的胸怀兼济天下之心的有用之才(分两方面论述,一是反省自身,如孔子一日三省吾身的自省传统,鲁迅的、巴金等老一辈深刻解剖自身的反省精神。二是读他人的心灵,向美善者学习)。这样立意,站在高端,一分为二,弃恶扬善,以天下为己任,弘扬正能量,宏阔高远,领悟深刻。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着人间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道理。 拟题:牛铃汽笛两悠然 运用高境界立意法之抽取共同元素法,既不写车见证了时代变迁,进而讴歌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富强(这样的立意,美却略显肤浅,且撞车频率高),也不写讴歌车承载人间真情(可以写成美的境界的记叙文,以真情感染人),也不写车折射着观念变迁,蕴含着人生的道理(可以写,估计写的人会多),而是运用抽取共同元素法,从人们对昔日牛车的态度(或对牛铃富含诗意的生活悠然神往歆羡的态度,或对牛车简陋缓慢的鄙弃态度)和对当下汽车的态度(或对汽车的美观舒适快速的赞美自豪感,或对汽车的速度快节奏使人们丧失了慢生活的悠然后的鄙弃态度)中,提取出共同元素“态度”,并加以整合,其实改变人们悠然生活情趣的不是车的变更,而是人们的生活观念的改变,因此,无论交通工具车怎样变迁,只要人们悠然的生活观念不变,每个交通工具时代,我们都可以过悠然的生活,故此提出“牛铃汽笛两悠然”的立意,既适应了现代人渴望改变快节奏令人疲累的生活现状的需要,又富含诗意美,引人深思,富有启迪意义。可分三步论述。先否定一味沉迷昔日车的悠然诗意生活,而看不到古代的简陋缓慢,是历史的倒退,是不足取的;再否定一味坠入现代车的快节奏使人丧失了悠然诗意的生活情趣,而看不到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车的舒适与速度,也是片面的;最后得出,其实并不是车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是我们的生活观念和态度使然,进而提出牛铃汽笛两悠然的富含诗意人生的高雅立意,取得立意高远而新颖的独特效果。 (上海卷)写作(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拟题:预测变通两相权 运用高境界立意法之发展观立意法,可知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而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因而是可以预测的。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事物的发展受自然力、人力等不可知、不可控因素较多,因此事物的发展又存在不可知、不可控的偶发影响而存在偶然性。故此,我们既不能一味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而不懂变通,也不能因预测充满变数而不以为然,因噎废食。而是既要坚持利用预测的积极面,又要正确看待预测因不可控而突发变化的一面,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随机权变,以取得最好的结果。故此得出预测变通两相权的充满哲思境界的立意。可从三方面论述。先论述准确的预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可从天气预报、市场预判、社会发展预判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用事实雄辩地证明预测的积极作用)。再论述不预测或预测失误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危害(如不预测造成作物失去好的播种或收获时机而减产或绝收,地震、海啸、冰雪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财产巨大损失,个人或企业发展因缺乏预测造成盲目发展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最后,提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随机权变的发展策略。由于运用一分为二的发展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而立论不片面,不僵化,辩证发展,全面深刻,具有指导性和启迪性。 二、运用手法,创造拟题的高远境界。 1、借宏大美好意象,创造高远境界。 如《揽浩然之月入怀》拟题形象、浩大、洁净、美好,意蕴丰厚,“浩然之月”这一经典意象富含古典文化意蕴和诗意美。表现了让澄澈、洁净,浩大、美好的心灵之月照亮我们的美好世界的愿望,创造了心灵澄澈美好的高远境界。 再如《坚守心中的月亮树》月亮树,这一独特而富有意蕴的美好意象,形象而富诗意,澄澈美好,意境阔大,创造了美好高远的境界。 2、运用新奇想象,创造美好高远境界。 如《一条渴望飞翔的鱼》运用拟人笔法,驰骋想象,创造了“渴望飞翔的鱼”这一充满童话色彩而富有诗意意蕴的优美意象。描写了想象中的童话场景,色彩缤纷绚丽,形象繁复多姿,创设了形象优美、色彩斑斓的绮丽世界,充满浓浓的童话味道,创造了美好高远的境界。 3、引用、化用有境界的诗词、名句、名地名等,或拟写富有诗意美的题目,创造高远境界。 如《数风采人物,还看大李!》,就巧妙化用了毛泽东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放词意,蓬勃昂扬,豪情满怀地赞美了时代风云人物大李,创造了豪放高远的境界。 再如《风沙渡》,将古渡口一个招牌拿来巧作题目,使读者眼前仿若浮现大漠黄沙古渡,苍凉、粗犷、豪放、劲键,以一个粗犷、豪放的古渡口地名,来拒绝平庸,创造了不平庸的高远境界。 再如《牛铃汽笛两悠然》,想表达改变人们悠然生活情趣的不是车的变更,而是人们的生活观念的改变,因此,无论交通工具车怎样变迁,只要人们悠然的生活观念不变,每个交通工具时代,我们都可以过悠然的生活,故此提出“牛铃汽笛两悠然”的立意,既适应了现代人渴望改变快节奏令人疲累的生活现状的需要,又富含诗意美,以“牛铃汽笛两悠然”为题,情思悠然,诗意盎然,创造了令人悠然神往的超妙高远境界。 4、运用蓬勃向上,阔大高远的比喻,创造高远境界。 如《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以梵高的向日葵为喻,耀眼的黄,浓郁的绿,夺目的蓝,梵高的向日葵以咄咄逼人的颜色,宣示着青春的热烈、张扬,豪情满怀。梵高的向日葵,色彩奇异夺目,仿佛宣示着热烈张扬的青春,创造了蓬勃高远的境界。 5、托美好高洁之物,创造高远境界。 如《啊,那洁白的粉笔屑》、借物寓意、借飘飘洒洒的粉笔屑,赞美勤勤恳恳不惜把汗水洒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借飘飘洒洒的粉笔屑,抒发对教师的赞美情。创造了诗一般美好高远的境界。 再如《雨花赋》,对雨花的描写形象生动,细腻逼真,以雨花喻人、衬人,清新脱俗的雨花映衬无瑕美好的心灵,花人融合,完美无间。赋予雨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洒进我们日益灿烂的生活,深化了文章主旨,创造了美好高远的境界。 再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令人想到明媚、美好,春色无边的美好景象,富含美好寄托,形象美而富诗意,蕴含深而有高度,作者借春光寄托美好情思,创造了美好高远的境界。 6、大气对偶,创造高远境界。 如《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运用对偶手法,再现了自然的江南雨水,在坚守水的本色的同时四季变通,才创造了“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气势飞动、境界阔大、风情万种的江南雨水,联想到到苏武、苏轼等于困境中坚守本色但不忘变通,才创造了泰然豁达的洒脱人生。如此拟题,思维开阔,诗情浓郁,创造了充满浓郁诗美和哲思美的高远境界。 7、运用移用,创造高远境界。 如《生命的芬芳》本文描述了老王胃穿孔,他的老板雪中送炭,医院开设绿色通道,老王感恩爱心回馈,这样形成一个平凡者组成的爱的火炬传递,温暖冷漠的社会,形成充满爱的社会大家庭,芬芳满园。运用移用手法,赋予生命以品格的芬芳的馨香,再现了由平凡者爱心传递铸就的平凡而伟大的生命的芬芳,创造了美好而高远的境界。 再如《让善在全社会流淌》,运用移用手法,赋予善以水的特质,细小的善行汇成爱的洪流,在全社会流淌,浩浩汤汤,创造了阔大美好而高远的境界。 8、一语双关,创造高远境界, 如《消逝的钟声》,面对书信材料,考生想到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进而想到了与消逝的书信性质相似的独具深刻意蕴的消逝的“警世钟声”——获美国“无耻、无畏但极棒”头衔的媒体人,并联系中国缺乏这样的媒体人的现状,忧患、呐喊、针砭,发人警醒,写出了仅就书信发议论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震撼文字,以《消逝的钟声》为题,一语双关,借自然的钟声,暗扣社会媒体人的钟声,令人震撼,发人警醒,创造了蕴含深刻而高远的境界。 9、运用对比,创造高远境界。 如《 爱是这么短,遗忘却这么长》以 “铭记与忘记”话题作文,用对比手法,以聂鲁达打动全世界恋人的诗句为题,充满浓浓的生活体验中刻骨铭心的人生体悟,创造了充满哲思韵味的高远境界。 再如《米卢与孔明》,本文立意超越了什么该铭记忘记,或什么不该,在人们对待米卢和孔明的对比中,反思我们滋生的功力、短视和狭隘等问题,见识超拔,超然脱俗,作者以《米卢与孔明》为题,在人物鲜明对比中凸显超越凡人的远见卓识,创造了不同凡俗的高远境界。 10、运用借代,创造高远境界。 如《卧剥莲蓬何处寻 》以借代手法,以“卧剥莲蓬”形象,代指童真、童趣。再现了童年单纯、洁净的心灵以及孩童真趣不再的忧患和渴盼。用形象化“卧剥莲蓬”表现童真、童趣,使文章富于诗意的美感,犹如望见一个“在船头卧剥莲蓬”的绰绰人影,创造了诗一般美好而高远的境界。 抛砖之见,希望读者悟得一二,幸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