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朔日见“道”,窥中华文明纪日

 何日君沐书 2017-10-17


 

正文

 

每月初一,农历称为“朔”朔也是开始的意思。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朔月又

新月,是一轮看不见的月亮
每月十五,望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望月又满月,月影呈圆形。

 

    农历十六为满月后一日,称为即望”。苏轼前赤壁赋中云》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既是言在农历七月十六日,秋日中,泛舟于赤壁之下。

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 

中国历法重视“朔”。西周初年可能还是以胐(阴历初三)为月首。在当时的国君每月初一(朔)要到庙里设祭,叫做“告朔”。但朔这天月亮不可见,需要根据“胐日”逆推。可是到了西周,已经能定出“朔”这一天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据考证,这是记述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5年)十月初一日发生的日食,也是我国明确记载“朔日”发生的最早一次日食。

 

朔日,君王于朔日至宗庙之中设祭,“告朔”之前斋戒,士人与众自当斋戒忌荤,以随圣行

国人自古重视“元、始、首、朔”,年首、月首、日首均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时刻。

国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中国为民众众多的泱泱大国,从来重视农桑。“农”能颐养万民免饥荒,“桑”能护民保身免寒凉。而一年的农桑生产全在春季的安排和打算。自古中国的历法便以利民惠民为原则,以养生护生为纪日的原则。从家国天下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那么,为什么又常在其后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计划来说,凡事自当早做打算,争于朝夕,往往利于全年的计算落实。

而落实年首所做的计划,就需要日日勤勉,不可懈怠。而落实每日的计划,一日之计就在于晨。清晨,人从睡梦中苏醒,是一日中精神最为饱满的时候,最利于读书、学习、浇菜、下种,和太阳高照时不同,大地微温,即不寒凉也不火热,也是一日中最利农时的时候。

在一年在于春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中间,就是一月之首“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