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为什么不在夏天过年呢?会不会有一年,是在夏天过年?

 迈克尔罗杰斯 2018-02-15

过年(正月初一)一般都是在阳历的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徘徊,这个季节一般是在冬季和春节,而不会跑到夏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不得不从中国古代的历法说起。

在汉武帝之前,中国有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合称古六历,黄帝历、鲁历建子,也就是说以农历的十一月为正月;颛顼历建亥,以农历的十月为正月;殷历建丑,以农历的腊月为正月;夏历建寅,以农历的一月为正月。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历法是不同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开始采用颛顼历,颛顼历以农历的十月为正月,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汉承秦制,历法采用的也是颛顼历,并一直沿用到了汉武帝的那个年代。

(年画)

为什么古六历都需要有正月呢?而且正月都在不同的月份呢?中国古代的历法其实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变化而制定的,在中国古代,有政治岁首和天文岁首的说法,天文岁首以冬至为一年的开始,因为冬至这一天日影的长度最短,最容易被测量,以冬至所在的月为子月,然后以此类推,子月(十一月)、丑月(十二月)、寅月(一月)、卯月(二月)、辰月(三月)、巳月(四月)、午月(五月)、未月(六月)、申月(七月)、酉月(八月)、戌月(九月)、亥月(十月)。这十二个月的安排,完全是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而安排的,反映的是四季的变化。

而政治岁首是需要兼顾月球的运动变化的,为什么非要兼顾月球的运动变化呢?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正朔”问题,政治正统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也常常被简称为“正朔”。

我们都知道,在农历的一个月之中,每个月的十五月亮都是圆的,而每个月的初一月亮则完全看不见,十五的月亮被称为望月,初一的月亮被称为朔月。每个月的初一就是朔日,每个月的十五就是望日。

朔日很好定,也就是出现望月的那一天,那么正月如何定呢?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历法是不同的,黄帝历、鲁历以十一月为正月;颛顼历以十月为正月;殷历以十二月为正月;夏历以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用的是颛顼历。

(古代朝鲜年画,图为鹊虎图。)

颛顼历以十月为正月,到了汉武帝之时,人们发现历法与天象的运动变化失衡了,必须改进历法,于是就命人创制了《太初历》,《太初历》以寅月(一月)为正月,以寅月为正月也被称为建寅制,为什么以寅月为正月呢?冬至所在的月为子月,因为冬至那天日影最短,冬至之后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十二个月对应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每一个月都对应一个节和一个气,子月对应的是大雪、冬至;丑月对应的是小寒、大寒;寅月对应的立春和雨水。

因为寅月通常含有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立春的前面是大寒,后面是雨水,立春前后是一年当中冬季结束、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所以以立春、雨水所在的那个月为正月,再以这个月的朔日为初一(初一常常是雨水前的朔日),这就是正月初一了,以立春、雨水所在的那个月为正月的好处,从气候上来说,是象征着寒冷的冬天的结束,温暖的春天的开始,在农事安排上,这个月的朔日前后,也正好是一年当中最闲的季节,晚上看不见月亮,不用出去打猎,白天也不需要干农活,正好可以休闲,庆祝节日,这就是正月初一为什么不会出现在夏季的原因。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一年四季都有农事安排,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只有立春和雨水所在的寅月,休闲的时间最多,最有利于用大量的时间来庆祝节日,也可以置办年货,所以,在中国古代,整个正月,人们都在过年,都在庆祝春节。

(古代的农民都很忙,图为治理黄河的场景。)

如果把过年的时间安排在夏季,那就麻烦了,夏季是农事最繁忙的时刻,没有时间庆祝节日。

夏季虽然没有春节,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那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正月是寅月,五月就是午月,“端午”就是午月的第一个五日。

因为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既反映了月球的运动变化,也反映了太阳的运动变化,所以每一年的正月初一那一天都是朔,但这一天总是在阳历的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徘徊,而不会跑到夏季和秋季,正月就是立春与雨水所在的寅月,农历的正月初一其实就是元旦,而阳历的元旦总是在1月1日,但阳历的1月1日那一天不一定是朔日,因为阳历不会反映月球的运动变化,只反映太阳的运动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