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职能部门的部门墙

 洸河白兰鸽 2017-10-17

分工带来效率的提升,分工不仅仅体现在流水线上,也体现在组织结构上。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及管理的专业化越来越强,分工越来越细,以部门为支撑的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最初的组织往往没有结构划分,只有内部人员的分工,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部门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但都要想老板汇报,形成直线制。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复杂,开始出现职能部门,负责某一专项职能的管理,直线职能制开始出现。组织规模的增加带来了管理难度,而为了提高协调的效率,往往要增加组织层级,但这又可能带来新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总之,对于大企业而言,其规模化和专业化将使得部门增多,部门的增多又会增加横向协调与沟通的难度,很多人称之为大企业病,而破解大企业病的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墙。

破解部门墙的思路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有如下四种方式:


1、合理设置部门


企业扩张需要设置部门,通过部门来体现企业的成长,如获得认可的业务和人员,往往会成为部门经理。这种企业的等级比较森严,尤其是部门经理将是在企业中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千军万马要提升职能只有通过成本部门经理这一条路,同时,企业把更多的资源与关爱也往往放在部门经理层面上。因此在员工希望成为部门经理,企业奖励员工也是提拔为部门经理的情况下,只能造成部门的逐步膨胀。所以说,一定要合理设置部门,部门是出于业务规模扩张和分工的需要,并不是为了提拔人而设置的部门,同时尽量做到部门间的均衡,尽量减少部门的设置。


2、部门主管领导的相对集中


组织层级的增加往往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横向协调,因此,对于职能部门而言,尽可能的把交集比较多的部门由一个主管领导(一般为总监或副总)来领导,以便协调。很多企业为了加强总部机关之间的协调,往往只设置一到两位主管副总来管理所有的总部职能部门,一般即使划分出去,也是分成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由两个不同的领导主管,并总经理可以实现最后的协调。

对于那些总经理习惯放手的企业,必然有一个常务副总来管理总部的职能部门,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协调,而总经理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思考战略问题。


3、推行跨部门协作的管理模式


对于部门间的协调而言,我们设置的管理机制可能就是不鼓励一些跨部门的协作,或者没有明确的机制实现有效的跨部门协作。这种跨部门的专项协作其实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模式,把一些重要的任务作为项目来管理,并借鉴项目的组织模式与绩效考核方式。


4、实现共享愿景与价值观,建立合作文化


打破部门墙,除了前述的硬件与机制环节外,还需要建立公司上下认同的企业文化。首先是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既有共同的目标。在共同的愿景与价值观之下,企业的各部门都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而一般部门间的协作,打破部门墙对公司整体是有利的,所以各部门都会向这个方向努力。再有就是在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之下,还要重点强调合作文化,形成互相合作的氛围,找到合作有效的路径,形成鼓励合作,不断提高的文化氛围。

总之,为打破部门墙,必须要关注上述四个问题,员工的晋升通道是否顺畅,部门主管领导是否过于分散,是否有好的跨部门协作的管理机制,是否有加强的合作文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