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中国星空(二)

 上善若水l52ag5 2017-10-18

三垣二十八宿”星官体系的组成


中国的“三垣二十八宿'恒星体系,就是把全天星空划分为三垣和二十八宿共31个天区。


三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紫微垣,它居于北天中央的位置,也称中宫、中官或紫宫太微垣在紫微垣和南方七宿之间,而天市垣在紫微垣和东方七宿之间。之所以称为三垣,是因为每一垣中,都有星官排列成各自的左右垣墙,墙外附近也有若干相关的星官属于垣。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史料中关于三垣所含的星官有所不同,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划分中,紫微垣含有37个星官,太微垣20个星官,天市垣19 个星官。

石刻天文图

该图最早由南宋的黄裳绘制并呈皇帝。后于淳祐七年(1247年)刻在石碑上,得以流传至今,现存江苏省苏州文庙。黄裳是南宋时期的制图学家,精通天文、地理和制图,他根据北宋元丰年间(1078一1085年)的一次恒星观测资料绘制该图。本图是世上现存星数最多的古代星图,多达1440颗星,并且绘图为准确。它作为“三垣二十八宿'星官体系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天文学奇珍,已被载入人类科学史册。


人们为了便于观察日月和行星的运行规律,将黄道、赤道附近的星空沿经线方向划分成大小不一的28个天区,每段称作一宿,每宿中选出一个代表星官,以它的名字命名整个区域。于月亮在上运行一周约为28天,即一个月,每天晚上月亮就会位于某一个区内,好似住宿在这里一样,因此这28个区域被称为二十八宿。在古天文中“宿”发音同“秀”。


这二十八宿的名称为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每一宿不仅包含了与这一宿同名的主要星官,凡是落在这一区内的星官,也都属于这一宿统率,但三垣范围内的星官,只单独属于三垣。


二十八宿按照方位分为东、北、西、南4组,每组含7宿,分别是:


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共有46个星官;


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共有65个星官;


西方白虚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共有54个星官;


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共有42个星官。


依上所述,天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的中国星空,一共283个星官,共计1464 颗星。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星官体系。

 

《步天歌》——宝贵的文化遗产


《步天歌》和所配文图

出自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所载《灵台秘苑》


三国时代陈卓关于星官的著作和原图早己散失,未能传世,只能通过相关史籍来观其原貌。这些史籍主要有隋代丹元子的《步天歌》、唐代李淳风的《晋书·天文志》和《隋书·天文志》,以及唐代瞿昙悉达的《开占经》等。它们都以陈卓星官为基础,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形式论述了中国传统星官体系


600年前后的隋代,法号为丹元的隐居,按照陈卓所定全天星官的布局,将此前流传的石申、甘德和巫咸的三家星官重新整理,作了一首认星歌谣《步歌》。到唐朝初年,王希明对歌词又作了裁订。从此《步歌》成为表述中国星象的代表作,至今流传。


三垣二十八宿'体系的划分和星官形象的记载,尽管在汉代物中到,但涵括全天恒星,图像、星名和星数清晰可辨的天文学著作最早的仍要数《步歌》。《步歌》首次详细整理和记录了二八宿三部成员,其分章、星官、星数、寻星顺序都严格遵循实际观测。先描述每宿的主体,再以宿星为主,描述所统率的各星官与主体间的相对方位关系。形式上采用通俗的诗歌体例。 《步歌》成为后世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著述的一种标准范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步歌》的特点是文辞浅显,内涵丰富,星名完备。它所用语并不深奥,所取用的材料也不过是整理串联起己有的专业知识,这些特点使它能够在中国天文学史上长久地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很少有其他著作能与之相比。清代学者梅文鼎对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步天歌》所列星象,特为简括。故自宋以来,天官家多据为准绳。


《步歌》以生动的韵文,将周天恒星连缀在一起,它“句中有图,言下见象”,辅以文图,弥补了星图难以流传和文字不够形象的缺点。它以明白的句勾勒出星空世界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如同漫步其间,繁难而秘的星空,竟因它而变得平易且充满诗意。


《步天歌》易懂、易学、易掌握,成为中国古代学习天文的必读书,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就一面读《步天歌》,一面观察星象,“时素秋无月,清天如水,长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一天星斗,尽在胸中矣'。 

月球下面

石申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星占术石氏流派的代表人物。月球上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周晓陆先生在《步歌研究》一中指出,在流传下来的《步天歌》各个版本中,基本都是360句到366句。作为一部天文学著作,这当然不是巧合,作者细密的设心思暗藏其间,中国古代周天为365.25度, 句一步,一步一度,至365度而恰好步一周,此即“步'一原意所在!


《步人歌》作为产生于中国中古时代的一部重要天文学著作,在延续和普及中国传统星象方而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历经一千多年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明的一份宝贵遗产。


“二十八宿”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如:《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摘自《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