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粪菌移植让腹泻男孩获生机 07

 达成书藏 2017-10-18
          本报讯(记者 黄杨子 通讯员 夏琳)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采用“粪菌移植”新技术巧妙治疗两名深陷腹泻痛苦的免疫缺陷患儿。近2个月的随访中,两位小患者的腹泻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为后续治疗抢得一线生机。

  常规治疗对IPEX无效

  今秋将满4岁的小文只有10公斤。他从出生起就不曾有过成型的大便,稍不注意便发烧感染、腹泻加重。医生诊断其为重度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经基因检测,小文被查出是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免疫失调综合征(IPEX)患者。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法改善小文的感染腹泻问题,目前医学上唯一的根治方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今年7月,奄奄一息的小文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院组成多学科团队为其制定诊治方案。然而配型及志愿者的筛查调度约需2个月,生命危在旦夕的小文等得起吗?感染科团队突然想到近年来诸多领域开始尝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粪菌移植。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在感染科、消化科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张发明等合作下,小文通过“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实行了两次经空肠管的冻存菌液复苏后的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应统一标准

  移植后,小文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至每天3至4次,体重也增长了。目前,小文顺利完成了干细胞回输。另一名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症患儿小涛也是受益者,8月接受粪菌移植后,目前已恢复到每天1次的排便状态,体重逐渐增长。
  普通大众眼中的污物、排泄物,竟然是治疗新技术?感染科主任曹清介绍,“这群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一直被认作是异物共存于人体内,直至本世纪,才有专家提出‘肠道微生物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器官’的观点。”目前粪菌移植疗法已广泛应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顽固性便秘等疾病。学界证实,它在艰难梭状杆菌感染(CDI)、炎症性肠病(IBD)、功能性胃肠病(IBS)等疾病中均有一定疗效。专家呼吁,粪菌移植应与其他器官移植一样形成统一标准,“希望未来可制定临床实践指南,开启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