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灯会元(78)

 廿氏春秋 2017-10-18

         时有远禅师者,抗声谓师曰: “今对圣上,校量宗旨,应须直问直答,不假繁辞。只如禅师所见,以何为道?”师曰:“无心是道。”远曰:“道因心有,何得言无心是道?”


        师曰 : “道本无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虚然。穷心既无,道凭何立?二俱虚妄,是假名。”远曰: “禅师见有身心,是道已否?”


        师曰:“山僧身心本来是道。”远曰: “适言无心是道,今又言身心本来是道,岂不相违?”师曰:“无心是道,心泯道无,心道一如,故言无心是道。身心本来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有。”


        远曰:“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师曰:“大德只见山僧相,不见山僧无相。 见相者是大德所见。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其道。若以相为实,穷劫不能见道。”


         远曰:“今请禅师于相上说于无相。”师曰:“净名经云:四大无主,身亦无我。无我所见,与道相应。大德若以四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见,穷劫不可会道也。”远闻语失色,逡巡避席。


        师有偈曰:  “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净秽两处不生心,壅决何曾有二意。 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复云:“一大如是,四大亦然。若明四大无主,即悟无心。若了无心,自然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