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练太极的酸痛与疲累过程?(2)

 tjboyue 2017-10-19

 



(文接上续)


站桩中的下肢颤抖是好事,盘架中身体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担心。前辈说“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出完细汗出香汗”。到了只细细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进门。刚开始大汗淋漓的关是一定要过的,因为心静体松尚差而影响周身协调不够好,蛮力拙劲出多了就会大汗淋漓的。抖是调整桩功内里的上乘法门,妙处说不尽,大家自己在练里体会。有太极拳真功夫的人不多, 明理的更是较少。功深不明理,必定伤身体;没有明理,就不能一味的苦练。




太极拳讲究“无过不及”,“无过不及”源自《论语。先进》: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为过分和达不到都不好。无过就是不能超过,有一些习拳练功的人出现了各种偏差,都是由于过,超过一定的度,还会损伤身体;如同在生活中,过分刻求,往往“欲速则不达”,所以说习练的时机要恰当,习练强度也要合理。比如桩功站的时间过长,腿部的静脉就会冗血,久而久之或许有造成静脉曲张的可能,这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不及,指动作姿势没做到位,练习的效果较差;如同在工作中,做事不认真,很难出精品,所以说习拳练功的姿势、动作要准确无误。每个练拳的人,如果姿势不正确,意念调配不合理,造成身体某个部位轻则不舒服、重则伤痛是必然的。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态不同,练拳和教拳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都按照一种方式学拳、教拳。教拳不能死教死练,要灵活,最起码要做到死教活练。再有每个人自身感受伤害程度也不一样。 




?

在小成阶段,练功习拳的过程是从不累到累,又从累到不累,如此反复的前进。起初练拳不累是松沉不好或拳势不到位,过了一段时间练拳累了是松沉比前一段时间好或拳势比前一段时间到位,但动作不协调或内外放松和虚实转换之功尚未跟上也会累的。修炼太极拳的功夫是分层次的,以上现象亦属正常。当然,后来进阶的练功习拳之累与以前初学的练功习拳之累是不一样的,没有以前累得那么多,还能分享“一层功夫一层理” 的进阶乐趣。

?




练拳过后的疲累还涉及到“养”的问题,我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守得住功,还要会养。”拳谚云: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既要明理会练,又要得法懂养。不会练即不会养,不懂养即会伤,会练会养才能成功。何谓养?何谓伤?有位太极拳前辈指出:放松练为养,紧张练会伤;用意练为养,用力练会伤;中和大方练为养,心存打人念会伤;敛神聚气练为养,片面发劲跑气会伤;练拳似休息为养,疲劳身心练会伤;练拳似行气为养,努气练会伤;推手善柔化松放者为养,顶力相抗不善运化者会伤。



(续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