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研究(连载二)

 自学中医的医馆 2017-10-19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解读:

   寸脉浮;病在表;

尺脉浮,病在里;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解读:

“厥阳独行”就是“有阳无阴”,是阴阳脉相背离。在伤寒论则为厥阴病脉。

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目出,为入府,即愈。
 
解读:

     以脉论预后。

  问曰:脉脱,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解读:

    脏腑有病,以脏病重而腑病轻;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肤,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解读:
本条是对疾病的分类。

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了。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解读:本条是讲治病有先后的:

一是有表里证,先救里;

二是“痼疾加以卒病”,先治卒病。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解读:本条也是讲治病的原则

五脏各喜其所得,恶其所不喜;这种五行辩证,可能是中药的五行属性与五脏相匹配,则生,所相克则病。

五脏病的治疗原则:“随其所得而攻之”?与那里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加以理解,运用呢?没有。

“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该如何推而广之呢?更是入驻云雾中。

其实,金匮也没有按照五脏来编排,所以,也无所谓推而广之了。

 

总结:以现代医学来看,金匮要略的第一篇几乎没有太大价值。很多文献可能是摘编的,所以有许多的缺失,而缺失北方可能是需要口传心授的,我们现代人无法得到的。

 

 

 

                                               2017-10-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