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2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6-19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饮食与调护
   下面看第16条,饮食与调护。二类条文。

《金匮要略》“16.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词解]五脏病,五脏病也包括了六腑病,它是泛指一切内伤杂病。

“所得,- 请大家注意 这一条的“所得”,和下一条还有一个“所得”,它们两个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一定要搞清楚。
   有关饮食与调和的这个“所得”是护理方面的要求,就是指适合病人的饮食、居处,就象我刚才说的健康的范畴里面,包括精神情志。
​   除了护理以外,就是药物治疗和护理并重,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药物的性味,包括时令和气候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要有利于病人的康复,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

“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所恶”- 就是指病人所厌恶的饮食、居处,等因素在内。

   分析这一条,首先看,要根据五脏的喜恶,病人对饮食居处的喜恶,要进行辩证施护,辩证施护的理论在这一条里面,可以说是中医学里面较早的,有关护理学的记载。
   这护理学的知识,这是篇章里面属于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在具体篇章里面,方药、方后注,包括药物的煎煮法,药后的反应,怎么处理呀,统统属于护理学的内容,所以这一部分,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讲义》里面,它都举了很多的例子,我现在首先提示,比方说,五脏的生理特性自有喜恶。
   上次我们说以肝病为例的话,
* 肝体阴而用阳,你要补肝体,它就喜酸味药,因为它能补肝体,酸收能补肝体,所以,就得选用五味子、山茱萸、白芍等。
   那么反过来说,
* 你要理肝,使肝气疏泄条达,肝就喜欢这样,不喜欢压抑,那就得用辛味的药发散,辛能散能行,才能使肝气条达,因此你就得用川芎、薄荷,它们就是理肝用的。
   脾胃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一阴一阳,脏腑相合,脾就是恶湿而喜燥。喜润而恶燥,是胃的生理特性。但是妇女的早孕,妊娠的初期,她恶心、择食,那这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病理状态,作为肝病,它也恶心、厌油腻,这是一个病理现象,病理状态。
​   所以在五脏病里面,“各有所恶”,提示要根据五脏的特性和病理特点,来选用药物和进行恰当的护理。

   又比方说,
* 心病,它就恶热,所以他就得穿薄衣服,盖薄被子。
* 肺病的人,你看他,穿的挺厚,他还说他冷,脸色还霎白,所以,肺病它就恶寒、怕冷。
   这都是病理状态特有的,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是我们临床诊断的指征之一。
   这个决对不要在望诊和问诊上忽视它。刚才我也说,误诊的第一点,就是不能够细致问诊,就容易漏诊,漏诊就给误诊先垫了底儿了。

   所以讲,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原文的精神说“近其所喜,远其所恶”,给他一个适合的饮食居处,随其所喜。
   而治病,那么你只近喜而远恶还不够,还应该给予适当的药物和护理,才能够达到促进疾病向愈,防止病情恶化,这就是饮食护的基本原则,也就是第16条原文的精神。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这个是讲的病人突然想要吃自己平时不爱吃的东西,还有发热的情况,这实际上两种认识:

* 一种是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就相当于《伤寒》所讲的“除中”,它就是脏气被邪气所改变,食后可能助长病气,而引起发热,在这个发热的问题上,不要拘泥,就是说,是一个病理状态的代表,用发热来说明他的病情加重了,或者说是不祥之兆了,不一定是发热,也许会是别的,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脏气被邪气所改变,所以,突然吃这种平时不吃的东西,可能助长病气,就会使这个病理状态加重或者转危,是不祥之兆。

* 还有一认为,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这是一种将愈之兆,尤其久病或者是大病初愈,尤其是慢性的急重病证,一旦有转机之后,这病人最想的就是吃点东西,或是吃的很香,我想多吃点,这个时候切记! 他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好,胃肠的功能还是比较虚弱,所以这个时候,尽管他想吃很多,或者想吃平时不想吃的东西,要考虑到不胜谷气,要慢慢地,逐渐给他吃,以促进病愈,防止恶化。

   我认为这这一条里面,他讲的是前者,是不祥之兆。老百姓都知道,突然改常了叫做“回光返照" 。这个里面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