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学用知行 2017-10-19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

——关于分享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玩儿的时候,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孩子们都很“护玩具”,自己的玩具,即使自己不玩,也不愿意别的小朋友玩。当妈妈们要求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时,孩子往往激烈反抗。

那么,怎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01

分享的前提——孩子的物权意识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宝宝都是自我为中心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有强烈的意识“我要!”,然后用手去拿,这是宝宝手眼协调的重要成长动力。一岁多点的宝宝如果被抢了玩具,已经知道紧紧抓住不放手。当然,这时候的物权意识还不算很强烈,过一会儿可能就忘了自己的东西了。

大约在宝宝两三岁的时候,物权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变得很“护食”。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如果两三岁的宝宝被抢了玩具,可能就会发展成一场冲突,对于自己的东西,宝宝已经有了清晰的物权界限,懂得保护自己的所有物(主要是食物和玩具)了。

有清晰的物权意识,这是宝宝学习分享的前提。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02

分享的动机——宝宝为什么会有分享行为?

宝宝为什么会有分享行为呢?观察你的宝宝,一般自主的分享行为,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表达爱意。宝宝其实很小的时候就会有自主分享的行为。比如会自然的把沾满口水的零食分享给爸爸妈妈,因为宝宝觉得东西好吃,而亲爱的爸爸妈妈又正好在身边,所以会自然的分享给大人。所以,分享其实是一种自主行为,即使宝宝都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也会通过分享事物和玩具,来表达他们的爱意。宝宝的潜台词是“我爱你,快跟我一起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吧!”

2.社交需要。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们也慢慢有了社交的需要,小孩子大多会被比自己略大的孩子所吸引,希望跟大孩子们一起玩,这时他们也会选择分享玩具和食物,以融入孩子们的玩乐中去。此时宝宝的潜台词是:“把我的好玩的/好吃的给你们,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儿吧!”

03

分享的范围——宝宝愿意分享什么?

愿意分享使用权,不愿意失去所有权。对于一个有了物权意识的宝宝而言,如果分享意味着失去“心爱的东西”的所有权,那他们是绝对不愿意的。举个例子,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因为客人家孩子喜欢某件玩具,临走时爸妈把我们的玩具擅自送给客人了,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耿耿于怀?因为送玩具,让我们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东西”。但是如果客人家孩子只是玩一会儿,并不带走,是不是就会好接受一点。所以,宝宝愿意分享的是短期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