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拜宅神

 红瓦屋图书馆 2017-10-19

    唐吉慧

    我出生在上海宝山的罗店,那里是农村,从我现在居住的宝山城区,大概30分钟的车程就能到了。我的家住唐家宅,附近有姓钱的叫钱家宅,姓赵的叫赵家宅。我不清楚唐家宅有多少人家,但以前肯定以唐姓为主。

    我在村里念幼儿园的时候极为调皮不懂事,逢见宅上的长辈直呼其名,从不叫叔叔或阿姨,弄得他们说我是唐家宅的“老祖宗”。因为调皮,做的“坏事”自然不少,翻了墙钻入邻居家的院子,将葡萄架上才长出的青葡萄全部采摘干净;带了小朋友去钓小龙虾,却和他们一起掉进粪坑;在幼儿园将某位小朋友自家带的饭菜偷偷吃掉,害她中午没饭吃,只顾一个人哭鼻子。常常有人上门告状来,为此我总免不了母亲一顿打,有回她甚至气得要拿烧红的火钳子烫我,亏了邻居相救,把我拉开。

    多年前连着几个中秋节,宅上都办拜宅神的活动,我参加了一次,近日突然想了起来。

    那年中秋节,宅上的人家,有亲人外迁的,不论大小老少,按惯例都从宅子以外的地方回来相聚。12时准点在选定的空地并排摆上两张朱漆大方桌,中间架起烛台燃上大红蜡烛,蜡烛中间摆放猪首,两旁是花生、黄酒、月饼等供品。待到12时18分,开始鸣放鞭炮。方桌前堆着厚厚的麻布垫子,参加祭拜的近百人每人点上香,而后开始按户轮流在垫子上叩拜三次,其间还要燃烧锡纸和事先请匠人扎制的“香塔”。风一吹,火烧得极旺盛,烟直往人脸上扑,熏得大家眼红掉泪,倒让看热闹的觉得我们十分虔诚。每户轮流三次叩拜后全宅人齐拜,结束时再燃鞭炮,分享供品。小孩子高兴,能分到不少好吃的。这个习俗听宅上老人说很久以前便有,“文革”时因破除迷信而禁止了。一位奶奶说宅上这段时间不太平,大家商量着才决意恢复:“宅神要连拜三年,中秋团圆之日向宅神乞福,第四年再拜是为谢宅神,待九年后复始。”

    我们家在宅上原先有田有房子,父母为了让我得到更好的教育,自我念小学一年级始搬入了宝山城区,父亲进入农业系统单位,母亲进入建设系统单位,从农民转为了工人,田就由大队收回了。又隔没几年,房子也让父母卖了。对此我一直觉得可惜,因为我觉得自己虽然现在接触着各种时尚的文化,骨子却是徐志摩眼里的张幼仪,十足“乡下土包子”——张幼仪正巧也是罗店人——房子卖了,田没了,感觉自己和这块地方的纽带断了。

    但儿时在唐宅生活的许多记忆却难以忘怀。夏天与哥哥抱着从地里摘回的西瓜用网袋套了沉入水井,仅仅二十分钟,西瓜甘甜沁凉,这景象仍时时浮现眼前,井水早已渗透在我身上每一条血管。我记得那时候,我在棉花地里摘过棉花,在番薯地里挖过番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在油菜花地里肆意奔跑,水稻成熟的时节在金色的稻浪里和小朋友们玩警察捉强盗。夏天的晚上,打谷场的萤火虫多得亮过天上的星星。秋天的晚上,开着窗敞着门,听得到蟋蟀们在菜地里欢快地“咀咀”叫。

    那时候,宅上无论谁家的红事白事,各家都会出人到有事的那户人家帮忙张罗,做饭、端菜、收拾、洗碗,人多了家里不够坐,左邻右舍立时腾挪出地方让给你,加桌子加凳子加碗筷,谁也不拿谁当外人。那时候,大人大多没钱、没文化,每天做的事情不过是种庄稼、带孩子,日子虽苦,可是也自得其乐。西红柿、黄瓜从架上摘下来在身上蹭蹭就能吃,水沟、池塘清澈见底,随时捉得到鱼虾;家家自己养猪,到年终宰了或卖了,都乐得合不拢嘴。他们很少幻想,用勤劳、用力气,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江南的大地不骗人,给了他们最大的回报。

    那时候,同样的一个中秋节,我拖着鼻涕,走进东面奶奶家的灶披间。我的爷爷有个亲弟弟,东面奶奶是爷爷亲弟弟的老婆,因为我们家住西头,他们家住东头,所以我们就喊他们东面爷爷、东面奶奶。那天她正在灶上蒸东西,我问是什么,她说是塞了糯米的莲藕。我一听不愿走了,开心地跑去灶后往它肚子里塞柴火。约摸十分钟样子,奶奶掀开大木盖子,一股清香让我的口水和鼻涕一起流了下来,我用衣袖抹了抹口水和鼻涕。她用菜刀切出一段莲藕给我,叮嘱我慢着吃,小心烫。我没顾得上她的话,馋得几口吃完了那段莲藕,而后跟她说了声“好香、好吃,谢谢”,就风似的跑出了她家的灶披间。这么多年过去,我再没吃到过那么“好香、好吃”的塞了糯米的莲藕了,但心里放不下的其实还是那一口土灶的味道吧。古书记载:灶,造也,创造食物也。农村人靠了这口灶绵延生息,如周有光先生111岁时在一幅汉代陶灶拓片上题的字:民生之本。

    近二十年来,我们宅上有了很多变化。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本地人不再种地了,不再养鸭子了,不再喂鸡了,宅上的人家坐收月租过日,背地却议论蔬菜承包商们种菜打太多的药水,害得他们不敢吃。青壮年则带着孩子去到城镇开启新的生活,有了更好的医疗、学习环境。于是宅上的人家渐渐彼此疏离,剩下的老人们也一个接一个凋零。唐宅人仿佛只有等到拜宅神这样特殊的日子才重新聚在一起,看一看曾经熟悉的面孔。我也不晓得,这一中秋习俗还能坚持多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