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创业30人」地平线机器人余凯:现在正是科学家创业的春天

 藏镜龙 2017-10-19

在我国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中,由百度研究院前院长、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余凯创建的地平线机器人公司也许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家。在成立的不到两年时间内,这家公司致力于研发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公司已经在除北京本部外的上海、南京、深圳成立了研发中心与子公司,并在安防、智能家居以及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与经验。

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这家企业不仅与英特尔联合研发了ADAS系统,还提出了面向汽车驾驶场景的专用架构“雨果”。在3月28日,地平线机器人还与上海国际汽车城联合成立了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推动“雨果”平台加快实现成熟与量产。

对于人工智能这个大类的技术而言,嵌入式人工智能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它将为自动驾驶汽车以及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创投市场又处于怎样的状态?带着这些问题,亿欧和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未来,所有的机器都会拥有智能的大脑

在我国,很多人对于“地平线机器人”这个名字存在误解。因为和美国、欧洲或以色列不同,我国的许多人对于robot这个词的理解是机器“人”。而在其他国家人的语境中,robot一般指的是具有智能的机器,没有“人”的形象在里面。

比如说我们经常谈论的自动驾驶,实际上未来的每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就是一个robot,但显然它不是人形的。

地平线正在做的,就是为汽车以及其他机器提供大脑,让其变成有智能的robot。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正在开发的“雨果”便是汽车的大脑。这个平台能够对道路环境进行感知,预测下一步发生的变化。此外,系统还能通过类似沙盘推演的方式,推理出车辆采取不同决策后其他交通参与者将会作何反应。最后,系统将进行最终决策,作出相应的路径规划并操纵车辆行驶。从感知到预测、推理和决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汽车大脑。

在家居领域也是如此,空调装上人工智能后也会变成robot。当有人走进屋内,空调会自动检测使用者的体表温度,若高于正常温度就会把送风温度调低。当使用者在屋内走动时,空调就会尽可能避免直吹,从而让人有凉感而无风感。

以上这些也是从感知到决策的完整闭环,不久之后我们会看到有更多产品内部装上嵌入式人工智能的芯片与算法,使其从原本的被动操控产品,变成一个可感知、决策、思考的智能robot。

总之,一个robot长什么样子,以什么状态运行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其是否可以感知环境,并按照环境变化及时学习,并作出正确决策。未来,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上千种robot,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与舒适。

嵌入式人工智能前途远大,但门槛高

当前,地平线机器人正在研发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大类中一个较为特殊的分支。该技术顾名思义,是将原本处于云端的人工智能,嵌入到本地芯片实现计算。这样既能保证运算的实时性,还能够降低功耗。

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像自动驾驶汽车这种对时延要求较高,需要即时决策的使用场景而言非常关键。假如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像儿童横穿马路这种突发情况,汽车若采用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计算处理,并最终将决策信息传给车辆的方式,很可能就会耽误时机。而如果车辆行驶在隧道这种信号不好的地方,很可能就会导致危险的发生。

因此,在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对带宽要求较高的视频监控领域,很多信息都需要在本地进行计算和处理,这就有了嵌入式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

但在现阶段,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开发门槛很高。不像在云端的数据中心,移动终端没有近乎无限的电力支持,因而需要满足超低功耗的设计。同时,像汽车这样的终端对于系统可靠性要求很高,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高性能运算。这会导致发热等问题,影响到芯片的物理性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就需要考虑到散热等问题。

此外,本地的系统不需要服务器端那么大的计算能力,更重视软件与硬件的一体化,更加需要芯片和算法的简洁和高效的设计。

目前,汽车行业内做的最好的是一家名为Mobileye的以色列公司。该公司便是一家典型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公司,它的产品能够在2到3W的功率下,实现实时的高性能计算,这使得Mobileye在本月被英特尔高价收购。未来,地平线将致力于采用算法加芯片的解决方案,生产出计算能力比Mobileye芯片高一个数量级以上,但功耗在1W以内的产品。

招人的心法:要让我看到你的闪光点

目前,地平线机器人有约200名工程师,平均年龄32岁,而我在百度时整个公司的平均年龄是25岁。因为人工智能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大家的平均工作年数是6到7年。于是我经常开玩笑说,地平线是老年人创业。

因为我们主要在做技术,且不光做软件还会做硬件,因此整个产品的迭代周期相对较长。而由于地平线要打造的是一体式的嵌入式解决方案,我们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更偏向于招募更加资深的人才。

地平线的核心算法团队大多来自于互联网公司,例如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FAIR的创始人杨铭,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主任架构师黄畅和我,我们都是搞算法出身。

在硬件团队方面,前诺基亚副总裁方懿,前华为芯片架构师周峰都是资深的硬件与芯片处理器设计的专家。此外,我们还拥有体系架构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招人方面,我最看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其中核心的有三点:

第一,德才兼备。在地平线,“德”指的是软实力,主要为团队协作能力。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团队配合。在“才”方面,指的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算法,以及整个硬件的架构系统。地平线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多的工作经验,要能够深度掌握知识,并且实现触类旁通。

第二,学习能力。我们经常对员工强调的一点,就是永远学习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固态的知识储备对于未来而言是永远不够的,不会持续学习将会让人遇到发展瓶颈。而如果一个人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去自我更新,自我循环,那么他就能持续突破自己的瓶颈,这种能力对于地平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闪光点。从我在百度工作的时候起,便对招聘问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个人必须让我看到他的闪光点。对于个人而言,闪光点可能是在技术方面,也可能是为人处事方面。但不论是哪一点,这个人都需要有一件事情或者一个维度让我觉得特别闪光,让我看到他与别人不一样的优秀的、卓尔不群的品质,这是最能打动我的。

因此,地平线有时候招募的人才可能在基础能力方面由于过去工作经验的关系而没有积累,但只要他能够不断学习并让我看到一些闪光点,那就能够获得我的认同。

现在,正是科学家创业的春天

我在机器学习这个领域已经工作了20年,可能是华人中从事相关领域最早的几个人之一。从1996年起至今,我见证了机器学习从一个比较安静的研究命题,转变为现在这样更加为人们所知,甚至变得有些娱乐化话题的过程。在我看来,这对于机器学习的发展而言也不是太好。

最早我参加全球机器学习最核心的会议NIPS时,曾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大会主席说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年我们的参会人数突破了600人。”但在去年,该会议的参会人数多达5000人,其中300人是记者。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开始变成了一个公众话题。

这种情况也导致一些资本盲目追求人工智能这个创业风口。在我看来,真正能够做长线投资的、又具备冷静思考能力的投资人永远是少数。当人工智能真正地展现威力的时候,实际是很多人无法察觉到的。然而等人工智能获得公众关注时,这项技术的发展速度又赶不上大家的期待。

我预计到明年或后年,很多投资人与从业者就会感觉这个行业很难获得利润,从而大量退出。但实际上,这个行业正在许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因此,对人工智能的创业投资就像买股票一样,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会踩错点,赚钱的永远都是少数。

投资人工智能需要做长期打算,至少是要做好五到六年才能看到结果的准备。特别是在商业模式方面,在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周期中,更多是面向消费者的,也就是to C业务的爆发性增长,但借助技术突破带来的to B业务巨大成功的例子在我国很难看到。例如英特尔、思科、高通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其实并不多,华为算是其中一例。因此目前中国投资人对这种商业模式还不够习惯,这需要时间来解决。

但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冷静思考,试图捕捉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他们不再被眼前的利益和现象所影响,这说明我们的投资环境和创投生态正在改善。

当前,中国经历了一批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巨大产业变革后,正在进入了一个有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新阶段。在当今,模式创新已经变得非常沉重,投入50亿乃至100亿美元都不够。十几年前,谷歌在上市前仅进行了2500万美元的融资,而百度在上市前也才融了1.1亿美元左右,这放到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创新已经变得太沉重了。

在我看来,创业的核心——创新,本质上还是利用技术突破来提升效率。正如知名投资人Peter Thiel所言,真正带来时代进步的,是技术的进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现在正是科学家创业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