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看书这件事不再艰难——功利化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奉予 2017-10-19


 


在我们都还没有变成那条最咸的咸鱼之前,


相信很多人在每天打游戏、刷微博、刷微信的空隙里,或多或少都曾出现过一些愧疚,或者焦虑的情绪。


“又没看书...”

“又没健身...”

“又没学习...”

 

只是这种焦虑往往伴随着励志鸡汤、成功语录而减轻。


所以在每个“下定决心”的夜晚,我们又总是能心安理得的睡去...

 

 

我有一个朋友...

 

好吧,就是我。

 

 

曾经也是这样的人。不过我缓解焦虑的办法,是看书和学习。

 

每当觉得落后于人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拿起书大量阅读,然后开始环顾身边的朋友...


这种知识上的优越感,极大的缓解着我的精神焦虑...(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


 

不过,因为知道是自欺欺人,这种方法变得越来越没用。


以至于我上周怀着同归于尽的心态,残忍的揭穿了大多数人缓解焦虑的伎俩:

 

很多人依赖看书和学习来缓解焦虑。


这是荒谬的。

 

看书只能带来知识。你会因为不了解“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这个知识而感到焦虑么?

 

不会的!

 

你之所以会因为不读书,而感到焦虑;之所以觉得读书的行为,能够缓解生活里的落后感,只是因为你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读书能够致富啊!

 

 

别不承认。

 

大多数人对于读书其实都有一种“虽然说不清楚具体有什么用,但总觉得这很厉害”的心态。

 

在朋友圈、公众场合读书被骂装逼,或者被称为牛逼,其实背后都是这样的心理机制——承认读书是个不一般的事情。



而这种感觉,往往又只是一种归因错误:

 

圣贤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你觉得读书就能名利双收。


富豪都在劝年轻人读书,所以你以为读书才是致富的秘诀。


有钱人自己也在读书,所以你以为读书就能变得和他们一样有钱。

 

大量相似的所闻所见,让我们因果颠倒、归因单一。

 

这和看多了“下雨会刮风”就认定“刮风一定下雨”没有太大区别。

 


而真相或许仅仅是像和菜头说的那样:

 

你觉得读书很了不起,是受了学校、传媒的影响,而学校和传媒都是由读书人开办的。

 

不知道你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没有?

 

读书也有可能改变不了我们失败的现状啊!最糟糕的是,它和玩游戏花的时间还是一样的,你还用它缓解焦虑吗?(哈哈哈...)

 



如你所料。

 

这个同归于尽的观点出来以后,虽然也赢得了很多读者的认同。


但是必然也躲不过一些反对派的质疑和吐槽:

 

“那么多牛人爱读书,读书和赚钱之间怎么可能没有联系?”

 

“我就不觉得读书可以赚钱,但我不读书还是会焦虑啊!你又怎么解释?”

 

“现在资讯这么发达便捷,如果真是你的读书无用论,那还读书干嘛?”

...



读书和赚钱的潜在联系,以及读书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不读书还是会焦虑?这些问题都不难解释。


但是最先要反驳的,必须是那个扣出“读书无用论”的人了...

 

不能赚钱,怎么就是读书无用论了呢?


读书一定要用来赚钱么,阅读理解到底有没有得过分?

 



01 »»» 信息时代与读书无用论


 

人人都会说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但讽刺的是,人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却没有几个人会觉得自己因为信息爆炸带来过飞速的成长。

 

这就让我想起了李笑来说过的一段话:

 

信息爆炸是没错,知识并没有爆炸,爆炸的是垃圾。真正的知识,生成成本是很高的,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被生产出来的。  

 

这大概也是身边“劝读”的呼声从未减小的原因。毕竟网络信息的筛选成本实在是过高了...

 


在这样的信息环境里,想进行体系化的深度学习,是不太现实的。


信息质量是一道成本,信息干扰又是一道成本。


就连阅读微信文章时收到一条新消息,都会让很多人陷入“看与不看”的两难。

 

于是,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其实都用在了明星八卦、时事热点、社交谈资这类信息单一结构简单的娱乐化内容上。

 

像本文这样字数的文章,其实都应该取名叫“震惊!看哭13亿人的深度长文”了...

 


 

当然,这些垃圾爆炸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垃圾在围着你爆炸...

 

我们都知道。当下的媒体(或自媒体)已然成为了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赚钱信息渠道。人们大部分的网上“阅读”,也都依赖于此。

 

所以任何时候只要有了足够的“料”。


你的朋友圈、微信群、浏览器等一切网络渠道,也都会变成它们的流量战场。


 

假如我现在问你2016年发生了什么网络大事,相信很多你都记不起来了。


但有一件事你却一定记得——王宝强离婚事件。

 

在那风波四起的几个月里,所有媒体渠道都在争相报道这件事,可谓弄得满城风雨。


相比最近的薛之谦事件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同样面对自己造成的垃圾爆炸,并不是每个明星都会像羽凡那样,意识到这占用了太多的公共资源...

 

 

内容价值不重要,传播效果才重要,这永远都是媒体内容的核心。

 

在各类媒体文章报道里,你很少能看到什么高价值的信息。


它们所热衷的,总是那些满足人的原始欲望、利于传播的话题——金钱或伦理。


 

大家都知道吃垃圾食品不好,但都觉得垃圾食品好吃。


于是乎,当人们对事件投去关注,关注也在反向塑造着媒体。


一个垃圾信息围着你爆炸的恶性循环就这样悄然形成了...

 

身处洪流中,谁也逃不掉。

 

 

这难道不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事情?

 

注意力作为人最重要的稀缺资源,它一天的总量不受任何因素影响而增减,你在为a付出时,就意味着放弃了得到b的机会。


当媒体都在释放低价值内容、当所有网络渠道都充斥着垃圾信息。


当x日头条那样的App,打着个性化推荐的旗号,用各种标题党、低价值内容吸引眼球,偷偷侵占用户的时间。

 

专心读书这句话,从未变得如此奢侈。

 

而如果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网络环境,习惯了依赖媒体内容做价值判断。

 

终有一天,你我就都变成了那笼中被投食的鸟兽——在日复一日的麻木里,它们放弃了草原和远方,我们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02 »»» 读书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读书。


早前,我听过一个说法:

 

一本书是一个人30年的经验和心血,如果你读了100本书,那么你就有了3000年的功力。

 

比白素贞还高1000年...

 

这当然是闲扯。一方面现在的垃圾书太多,另一方面知识也存在传输和吸收的损耗。

 

但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它指出了读书的价值和本质。

 

 

首先,书的背后是人,是作者的思维。

 

看书,其实就是一个向作者学习的过程。


你所谓看书得到的启发,说白了就是有人把他花时间想明白的道理,讲给了你听。

 

所以相比人丑就要多读书,我认为更该提倡的是人穷就要多读书。


 

逻辑很简单。

 

思维是一个人经历、经验和思考的集合。而人的行为又是由思维指导的。

 

所以如果你旧有的行为行事只给你带来了贫穷的结果,那么学习牛人(作者)的思考方式(书籍)自然显得迫在眉睫。

 

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却在期待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叫神经病。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读书就能变得有钱。


而是作为穷比的我们,实在没得选。

 

看书,只不过是一个低成本获取高价值信息的渠道罢了

 

相比有钱的人,穷人能利用的资源显然是更少的;能接触到的牛人和高价值信息,显然是更有限的。

 

除了看书你还有其他高性价比的学习路径吗?


 

正所谓“贫困以及对贫困的路径依赖,决定了贫困系统的再生产。

 

如果指望身边的信息和思维,我们就只能得到同等价值的结果。不信你看看身边要好的几个朋友,和自己能有多大差距呢?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了解的东西有高手指导,你完全不用把时间浪费在看书上。


因为有人指导的学习效率显然是更高的,这也是老师存在的价值。

 

 

行文至此,相信你已经明白了。

 

抛开兴趣不谈。看书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学习行为。


这有点像废话,而且学习本身并不能代表财富。


但有一点我想你已经忘了,一切的学习,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展开的——服务于生命的效率!


 

设想一下。

 

如果一个人活得足够长,足够聪明。他是不是可以掌握世界上现存所有的知识呢?

 

理论上是可以的,现存世界上所有事情它都能遇到,所有道理也都能想通。


100年不行1000年,1000年不行10000年...以此类推就好了。

 

但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知识讲究时效性,所以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实现。


你永远不可能了解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你身边的人也等不了你。

 

于是为了在有限的生命里得到更多,我们才开始花别人的时间,过自己的日子——学习那些已经被他人总结出来的知识。

 


这就是学习的意义。


要知道,一个人在某个行业十多年积累的经验,他可以用几个小时就告诉你。而这些东西如果你自己摸索,可能还得花十多年。


这不就是在提高你人生的效率吗?

 

而当你在同样的时间长度里,赢得了认知的优势。所谓财富上的差距才会就此拉开。

 

你可以回看所有的赚钱逻辑。本质上都是依靠信息差来完成的。要么我知道的你不知道,要么我知道的比你多。

 

只不过因为大多数人知道的东西,相差都不大,所以我们都被称为普通人...

 

 

现在你再回过头看牛人都喜欢劝人读书这件事。

 

它的潜台词其实根本不是读书能致富,而是说读书是一个能提高人生效率的高价值投资。

 

而提高效率从来就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它只是让你比以前的自己更高效一些罢了。

 

至于你能走多远,或者说走多快。这从来是由起点、交通工具、执行力、运气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所以当你改变了对书籍的期待,


看书这个事情,就成了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度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谁利用得好,谁成长的快,就是把一辈子当几辈子活。

 

你仔细想想身边的书籍,不都是服务于这样的目的吗?

 

励志学、成功学书籍是效率——当你成为了一个更自律、更努力的人,本质上你提高了一天的时间效率。

 

干货、方法论书籍是效率——当你有了“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启发,本质上是降低了自己的思考成本,节省了走上“正轨”的路程。

 

专业书籍是效率——当你对专业形成了系统的认知,本质上是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质量,减小了工作损耗。

 

非专业书籍是效率——当你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本质上是提高了某些知识给生活带来“意外之喜”的概率。

...

 


相比于网络信息,


书籍作为一种相对系统的知识载体,学习起来的效率必然是更高的。


它不一定能够致富,但却能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

 

你千万别小瞧这点力量,大多数普通人口中的力所能及,不过也就一句“勤能补拙”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