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去私意,理欲自明

 精有 2017-10-20


【原文和陈荣捷集注】


侃问:“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

先生曰:“人须是知学,讲求亦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曰:“何谓知学?”

曰:“且道为何而学?学个甚?”

曰:“尝闻先生教,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

曰:“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又愁甚理欲不明?”

曰:“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

曰:“总是志未切。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请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

 

冯柯云:“使果以讲求为只是涵养,则朱子即物穷理,正讲求之事也。何独不以为涵养,而谓之玩物丧志哉?吾闻佛氏善遁……阳明学于佛氏,故得其邪遁之法,以为周遮之说。”(《求是编》卷三,页二上。)

捷案:冯柯护朱为正理,讥王则是意气。

佐藤一斋云:“涵养讲求一也。体认天理,克去私意,求之于身心,即是讲求,即是涵养。至于询诸父兄,质诸师友,稽诸古圣贤遗训,亦涵养之志。切至处自能如是,则不可谓之心外事。就如今日侃问而先生答,便是多少讲求,多少涵养,并不出于心外。此等处学者亦须要认得不误。”

 

①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语出《孟子·告子篇》第六上,第六章。

②体当。体认承当。



【译文】

我问,一味讲求内心涵养而不注重讲习求学,从而将人欲认作天理,该怎么办?

先生说,人必须先懂得求学。讲习求学只是为了涵养自己,不讲习求学,是因为涵养的志向不真切。

我又问,什么叫懂得求学呢?

先生答,先说说为什么要学,学个什么?

我说,曾经听先生说过,学的对象是存天理。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体会和认识天理,只要自己心中没有私意就行。

先生说,既然如此,你只需要克去私意就行了,又为什么担心天理人欲分不清呢?

我说,我就是担忧这些私意分得不够清晰。

先生说,这是因为你的志向还不真切。志向真切,眼睛所看、耳朵所听都符合天理,哪有分得不清晰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必借助于向外寻求。讲习求学也只是体会,认识自己心中所发现的,心外不可能还有个见解的。




此为传习录连载第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