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独立之精神书自由之思想

 HNYZL 2017-10-20

今日的书坛乃至画坛以至于整个文艺界,都在第二艺上为。也就是古人说的在做器。极少能在第一层次上的道上讲的。

第一层次是什么?或者说艺术是什么?有人说艺术是技术,没有达到艺术之前的修炼工作创作等等都是技术,是为艺术打基础的。按照新文化运动之后引进的西方的知识论分析,是。可是中国传统的本体论不是这样说的。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君子不器。

《尚书·舜典》:归,格于艺祖。此艺解释为文,后世皆从。术,《汉书註》師古曰:述,道径也,心之所由也。

《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术有条理。(道)

《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为術家。

古人的艺术是形而上的道,没有也不可能属于形而下的技术之类。古人至始至终都把艺术放在非常高的地位。他们评论 艺术文学家,绝不是开口便提线条、笔法,一定是精气神,是所传递的道。今日以技术论,即沦落于形而下了。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容易有大师的。从中国古代的说法,艺术即文而通达造化,是没有技术层这一拐弯的。当然并不是说古人没有形式上的美,有但是绝不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必须进到形而上的层次,这才是艺术的境界,只有到这个境界的人才可以传道,才可以言艺术。

在形而上的道讲,艺术是正心、修身、传道、达理、抒情、言志的。在形而下的器言,则是笔法、线条、师从等等,没有道,没有理,更没有情,也没有志。古人在第一义上讲艺术,今人在第二义上为艺术。所以越走越难!古人为艺术是传道达理,抒情言言志。这是古人为艺术的目的。而今日大多数则整天,有的甚至一辈子都在说线条、笔法等等,上升不到精神层面,发挥不了艺术本应该有的精神作用。只停留在物的层面上,所以今日我们的艺术缺少高峰。

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如果仅仅只在形而下的线条、笔法上讲,永远也不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承载不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担。唯有打破现在的固定在第二层次的书法定式,将书法上升到第一层次,即道,那么书法才可以真正承载起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担。

古人的书法内容都是自己创作的诗词文章为主。而且这个文章不是歌功颂德,拍马溜须的官样文章,这些文章是带有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悲天悯人的士子之气的承担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自我的。这个自由和独立是中国的。不是西方的,是《易经》之言:各正性命,保和太和,永利贞。不是只为了写字而写字,不是只简单的为了抄写几个古人文章,只为了写几个能得到人们认可的看着漂亮,或者是可以让所谓的专家大家们认可的字。而是传道,抒情言志。这是中国至上古时期就一直被文人传承的。《尚书》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这个至纯之德是《易经》乾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是孟子:充实谓之美,充实而有光谓之大。大而化之谓之圣。自古以来,文人士子所传承的就是这个道 。将这种至纯之德,天命天道天性,不断用自己独立的思考书写出来,是扩充,这扩充是充实这至纯之德,是践行这君子自强不息之天命。这种充实是日新的,是使得其更加充实富有的。日新谓之盛德,富有谓之大业。从清朝之前,我们中国的文人士子所充实的就是这种盛德,所践行的就是这种大业。

这种独立的精神所书写,所充实的日新和富有是今日我们缺乏的,是中国整个文学艺术界缺乏的。但是要想继续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要继续充实和富有这至纯之德。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具备着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之道、之德的功能,我们绝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去为。绝不能失去独立的精神,失去自由的思想。

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事业刚刚恢复,书法绘画等艺术只能从初级开始重建,所以只能以形而下言笔法、线条等。当时全国还在办扫盲班,今日已经每年760多万大学毕业生!时代变了。今日人民的要求是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在是吃饱穿暖,也不仅仅是物质和文化,而是美好生活!随时而中。

所以未来我们必须具备在第一层次上讲艺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向人民讲好艺术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