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教育科举

 国学话乾坤 2017-10-20

古代教育科举

 

小学:1、汉代:文字学;隋唐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2、西周分为大学、小学,小学识字并学规矩、礼仪、音乐、射术、驾车、写字、算法等六艺;3、宋代:朱熹、刘子澄编写的儿童教育课本,共六卷,内篇《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嘉言》《善行》。

 

八股文:也称“时文”、“四书文”,其体源于宋元的经义,兴于明清。格式: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专讲形式,不重内容,字数有限制。

 

进士及第:科举考试中选,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明代也称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为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古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金榜:殿试后,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官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但在《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中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