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担榜状元:科举考试末位的戏称,意为“背榜” 宋代科举有五甲,明清

 木鱼哆哆 2022-03-29
担榜状元:科举考试末位的戏称,意为“背榜”。宋代科举有五甲,明清三甲皆为此称,即同进士之最末一名;今人称之倒数第一,便是。
宋代赵升《朝野类要.担榜》:“戏谓五甲末名为担榜状元”。清代梁章鉅《称谓录.殿军》:“今无五甲,是三甲末名亦称担榜状元矣”。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把进士分成甲乙两种。在大中祥符四年,把甲、乙两科又分成了五甲;一甲和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和四甲赐进士出身,五甲赐同进士出身。还出现过六等制,即把一至第五名列为第一等,第二等为第一甲,第六等称为第五甲;尔后,又恢复到大中祥符四年的五甲制度,此制度终伴于两宋,明清时三甲即宋之五甲。
西夏国太师、尚书令张元就是大宋的落第士子,落地后愤而出走西夏,自谋出路,专与大宋作对,似今日之茂春者。
为防人才外流,阻其资敌为乱华夏。宋仁宗嘉佑二年,改变了进士殿试中的末位淘汰制度,凡中进士者一律授予进士出身,成绩不太好者也授予“同进士出身”。当时,张元就名列最后一名,而遭淘汏,可谓打击之大,怒奔西夏。
大宋进士又分甲科乙科,可谓甲、乙、丙、丁、戊之分,虽无明确,实也如此。甲科即一档,乙科为二档…。
明清两际:凡贡士经过殿试的均为进士,即甲科进士;而未经殿试的举人都称为“乙榜进士”,有时亦称“两榜进士”(即举人)
北宋甲、乙两科(榜)都是进士,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大文豪苏轼中的都是乙科(榜)进士,即二档,甲科难考不分时段开考。南宋也分五甲。如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共录了601人;其中,一甲21人,二甲40人、名人謝枋得为二甲笫一名,余下为三、四、五甲。南宋“二甲”和“乙科”是同等慨念,二甲即乙榜进士。后来官方不在分有“乙科”,但大宋民还是把二档进士称为“乙科(榜)”。明清两朝“乙榜进士”均指举人而言。
担榜状元即大宋五甲中的最后一名,明清三甲中的最后一名,即同进士出身中最后一名,即倒数第一名,虽是第一名却有“担榜”之前缀,故戏称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