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隧道内发生事故, 不这样处理的话当心驾照被吊销!

 紫氣東來兆吉祥 2017-10-20

话说,长假过后的返程高峰让很多人再一次被堵在路上。车流量大是主要原因,但更多的是驾驶者的不合理的驾驶行为和不守规矩的违章。当然,发生事故而占用车道同样是高速塞车的主因之一。高速路上发生事故自然触目惊心,最严重或者是危害最大的还要数隧道事故。

近日,就有两名车主因为前方发生事故而需要变道避让时,发生了二次事故。原本只是低速轻微擦碰的小事故,结果让后方堵车长达七、八公里。事故不严重但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当事的两个车主自然受到程度不轻的处罚:罚款1000元并吊销驾驶证。

但话说回来,进入21世纪,我国公路隧道数量年增长率达到20%,截止至2015年,已经运营的隧道就有14006座,里程共计1268.39万米,亦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隧道建设数量最多、里程最长的国家。

隧道不仅可以调节车流令路面更畅通,同时亦能缩短路程。但见得多不代表就懂得怎么正确使用,尤其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经常被驾驶者所忽略。

一般来说,再进入隧道之前都会有减速标志,提醒驾驶者把车速降低并且开灯再进入。可惜很多驾驶者基本都无视这样的提醒,保持之前的速度进入隧道,然后再大幅减速通过。

路政部门这样设置的原因主要是隧道内外的光线亮度差距过大,容易导致事故产生。人的眼睛适应光线的时间大概在14秒左右,假如是按照进隧道前的速度走进去,短短的十几秒里车辆已经走出很远的距离,这时候发现前方有状况再制动已经来不及。

根据一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规律的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的公路隧道事故比例已经是当年的公路交通事故平均值的1.44倍。研究还指出事故多发生在长隧道中,特长隧道平均事故数更是在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特长隧道四种隧道形态中比例最高。

至于隧道事故较多出现的位置,正正就是前面说到的入口位置,而同样是光线变化大的出口位置亦是事故多发地。这个位置大概有多远?报告指出是隧道洞口内、外大约200米左右的区间(图中区域1、区域2)。隧道入口、出口发生事故的比例达到58%,原因是光线变化导致驾驶员眼睛出现“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

追尾事故,是隧道交通事故里的最大杀手。为什么?主要原因是隧道里驾驶员的视野受到限制,而且大家都知道隧道直条条的,不像普通公路有躲避的空间,最主要的还是车速问题。

当有突发状况时,驾驶员视线导致反应不及继而酿成事故。因此交警部门会在隧道前就提醒驾驶者要减速、开灯通行,当车速降低到80km/h,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能极大地降低。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提醒驾驶者在外出行驶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超速行驶。这些道理可能都懂,但要怎么做才够安全?这里大咖提几点,拿出笔记本划重点咯!

首先当然是不超速行驶,在隧道事故当中车辆故障、隧道故障或者前方有车辆停靠而出现事故的概率并不大,最高只有8.8%左右;但主因是违章超速的事故,比例高达39.8%,也就是大部分都是速度过快引起的。

所以严格按照进隧道前的限速标志降低车速,保持匀速行驶。并且在进隧道前选好车道,不要随意乱变线影响后车的通行效率。蝴蝶效应都听过吧,一个小动作都会影响后面的车流。

其次是开启灯光。有些驾驶者认为“打开车灯是因为看不见前面的路,可我看得见啊所以我就不开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打开车灯照亮前面的路固然是重点,但另一个重点是还要让其他驾驶者看到你的位置。在部分光线不是很充足的隧道,进去后还不开灯其他驾驶者不一定会看到,假设前方有状况,那就很严重了。在进入隧道前打开近光灯,假如说内外光线亮度相差太大,可以适当开一下远光灯,当眼睛适应后再切换回近光灯。

最后就是假设前方真的出现状况,要怎么做?减速是肯定的,还要立刻打开双闪警示灯。很多驾驶者都认为前速堵车自己减速就好了,后面的驾驶者可以停下来的。但由高速行驶突然切换到低速时,人的反应会刹车,但也只是轻踩。当自己能看到状况时候,才会加大制动力度。

因此,有效提醒后方车辆注意的方式就是在减速的同时,打开双闪提醒后方车辆。这种提醒方式大咖也一直在用,很有效果。不过,这就要求驾驶者不要随便乱用双闪,尤其是雨雾天气时更不能一边走一边开双闪。

总而言之,隧道的好处是让路面更畅通,让“大堑变通途”的功臣。作为驾驶者注意好自己的驾驶行为,才能让更多的道路使用者同样享受到隧道带来的便利。当然,保证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能忽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