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屁股上怎么用药?给古人的智慧跪了

 蠹吃蠹 2017-10-21

点击文章末尾蓝色“了解更多”,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口服和外用的中药听过不少,但是“搐鼻法”、“噙化法”、“灌耳法”等这些古代中医典籍里记载的一些用药疗法,你是否接触过呢?中医认为,人有九窍——头面部七窍(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及前后二阴。

屁股上怎么用药?给古人的智慧跪了

这九窍就像人体与外界相通的“洞”,通过九窍用药,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而现代临床上,中医师也多通过改良后的九窍用药法,结合整体观辨证论治,综合治疗人体外邪、内伤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病症。

眼窍:脏腑精气所注

眼睛是人体的五官之一,虽属局部器官,但“五脏六腑之精皆上荣于目”,故目与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比如得肝病的人眼角会发青,黄疸肝炎的病人双目明黄,眼睛浑浊脉络不清的人多为湿气重,巩膜上有黑斑则提示有淤血等等。而针对这些眼部病变时,中医除了会进行整体阴阳、气血的调理,也会在眼窍局部用药。

古法用药:眼窍用药时病人应坐于避风静处,头部仰起,双目上视,将下眼睑向下掰开。古代医家多将炮制而成的膏、丹、散、水等中药眼药,取少许施于患者眼大内毗,并轻轻地将上睑提起,同时放松下眼睑,使药物均匀分布于眼内。再令患者用手指压住大内毗泪窍处,闭目仰面数分钟,待药力已行,再渐渐睁眼,效果奇佳。

改良版:其实,现代临床眼科医疗中常见的滴眼法、熏眼法等,都是从古法眼窍用药得到启发后进行的改良。比如熏眼法,就是用配方好的中药放入一个超声雾化器里,使药液雾化成气体,熏蒸人的双眼,以达到治病的效果。这一方法不仅能治疗眼病,对于用眼过度而引起的肝肾阴虚也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鼻窍:清阳之气交会之处

屁股上怎么用药?给古人的智慧跪了

鼻子在九窍里面属于“清窍”,是清阳之气交会之处,与肺相通,内与脏腑的关系密切。臧朝平解释说,所谓“清窍”即意味着清净、通畅之窍,而一旦受邪气蒙蔽,就会引发疾病。比如肺脏受寒、失于宣达,则津液壅聚鼻窍而使鼻塞流涕。所以,鼻腔虽然是呼吸系统抵御外来邪气的第一道屏障,却也非常脆弱,易为邪气侵袭。

古法用药:“搐鼻法”古代医家最常用的鼻窍给药方法,即把药末吹入或吸入鼻腔内,通过鼻黏膜的吸收来治疗鼻腔、头部或全身的某些疾病。如《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中所载,“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意思就是,头受风寒湿邪之后,湿邪蒙于鼻窍,引起鼻塞不同,故将药物吸入鼻腔内,化湿祛寒,则即可治愈。

改良版:现代中医临床上的鼻窍用药法也有很多,比如针对偏头痛的患者,中医师多会用白胡椒、黑豆、鲜姜、大枣(去核)、葱白等共研为细末,用纱布包好,让患者每天嗅上几次,就能有效缓解头痛症状。还有一种是滴鼻法,就是将配好的中药方剂煎水后,取药液滴入鼻中即可。这两种方法不仅民间疗法中多有使用,很多中医院才有自制的中药滴鼻剂也是受启发所成。

耳窍:宗脉之所聚


在医典《黄帝内经》的《灵枢·口问篇》中曾提及,“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思是,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而现代中医耳诊学也发现,耳朵上有260个穴位,前面200个穴位,背面60个穴位,这些穴位和全身的脏腑、经络等均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耳窍给药,也是调理全身及耳病的不二法门。

古法用药:《金匮要略》中就有用薤白捣汁灌耳治疗“卒死目闭”的记载。而后世各代医家又进一步发展了多种耳道外治法,如清代膏药专家吴师机善用聪耳锭、通耳锭、远志磁石锭等塞入耳中,治疗耳聋、耳鸣等。此外,医典中还有明代多位御医曾用塞药于耳道,为迁徙皇城中产生不适的皇亲国戚治疗鼻出血、疟疾、头晕等病的记载。

改良版:目前中医耳科临床上的耳蜗灌注法、中耳灌洗等方法,就是从古代灌耳法中得到的启发,多用于治疗急慢性中耳炎、顽固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但是这些现代耳科灌洗方法已经很少采用纯中药,而是通过改良,使用中药、清水加上一些消炎的酊剂调和而成。

口窍:脾胃之门户


所谓“脾开窍于口”,“口者,胃之门户”均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气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而中医所谓的“脾之华在唇”,则是指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精、脾气的盛衰。臧朝平认为,口腔为消化管的始端,具有进饮食、磨谷食、知五味、泌津液、助消化的功能。口唇与脾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因此才能完成腐熟水谷、输布精微的功能。因此,无论是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通过口窍给药来治疗。

古法用药:噙化法(含化法)是古代最常见的口窍用药法,即是指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含于口中,静静等待药物在口腔溶解吸收。另外,含漱法也是口窍用药法之一,即是指古代医家会将药物煎成药汁后,让患者用药汁漱涤口腔,防治口腔、咽喉病和胃脘痛的方法。通常医生们是将淡盐水、茶水,或把适当的药物煎煮浓汁,让患者用温开水稀释后漱口。

改良版:专家告诉我们,现代心内科一些用于急救的心血管药物,可以采用舌下给药法,这就是噙化法的衍生,但又不局限于噙化法,而是更针对了“舌脉连于心”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中医急救法的作用。

前阴:太阴阳明之所合

《素问·厥论》记载:“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教研室副教授李范珠对此解释说,所谓“前阴”,在现代医学来说,就是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外口的总称,太阴、阳明则分别指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这说明,前阴与脾胃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另外,“前阴为肾之窍”,即是表明,肾的气化功能会直接影响尿液的生成量和排泄量。

古法用药:坐药法是古代前阴用药的代表,即是将药物制成丸、锭、片剂,或用纱布包住药末,塞入阴道内,治疗妇女白带、阴痒等病,又称为“纳阴道法”。

改良版:目前中医妇科、男科临床上有采用坐浴、阴道塞药等方法来治疗某些生殖系统的疾病,这些疗法正是由古代坐药法发展而来的。

后阴:排便之门户

屁股上怎么用药?给古人的智慧跪了

与前阴不同的是,后阴为肾所司,脾主运化,升提内脏,大肠主传导糟粕,故后阴病变与脾、胃、肠、肾关系密切。因此,涉及这些脏腑的疾病,也多可通过后阴给药进行防治。

古法用药:后阴的药熏法在古代最为人们熟知。《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对狐惑病,医者多“蚀于肛者,雄黄熏之。雄黄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专家解释说,所谓“狐惑病”,就是现代所说的性病,而古代医家早已领略到性病为毒所致,故第一步便是用雄黄熏蒸肛门进行杀毒治疗。

改良版:现代中医疗法中,已经将后阴药熏法改良成了肛门插药法、直肠点滴法等。比如痔疮患者,可以在肛门塞入黄连膏或红花油膏来治疗;而直肠点滴法则是将中草药水煎后取汁过滤,每次酌量点滴入肛门,可以治疗直肠和肛门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