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南农村的待客宴席,嘹太太!!!

 blywzc 2017-10-21

在洛南,农村里的人家操办婚事宴席,大都选在腊月、正月或者农闲的时候。操办宴席时,也不像城里人那样到饭店酒楼去包几桌酒席,而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搭起棚子,摆上桌凳,垒起灶台,请几个乡厨,自己做酒席来宴请所有的亲朋好友。这种习俗从古一直延续到今,无论穷家富户,家家都是如此。


我印象中,农村待客前,由村子里主事的老人带上主家男人到村里左邻右舍打招呼,入户见人先发烟,说些客气话,到时候来帮忙。其实农村人实诚着呢,就是不上门叫,谁家有事大家都会去帮忙的,有的在外面工作的都要赶回去帮忙,上门请一下是习俗,也是个礼貌。帮忙的请了,照例是在过事的的前一晚上都来主家屋里,男男女女,喝酒吃菜,人来得差不多了,酒喝得微酣,主事的就按来的人,安排谁拿桌子板凳、谁拿盆子木盘、谁做饭、谁洗菜、谁上酒、谁端菜、谁上饭、谁舀汤、谁发烟、谁家锅灶做饭、谁家锅灶烧汤。那时候没有自来水,还要专门安排几个壮劳力担水。安排完了,大家继续喝酒吃菜,到天黑黑的了,打着手电,带着醉意回家去。宴席的饭食照例是村子里几个能干的妇女承担,做菜的师傅是要请的,按安排席面的多少,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不等,还要安排几个麻利的人帮忙。


正式待客坐席那天,大家都早早来按照分工井然忙碌着,待客时间大都在正午,客人来的差不多了,帮忙的人先凑合吃点,叫打间,然后就开席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穷的就是四碗豆腐做主菜,放在桌子的四角,相邻的两个人公用一碗,其他配菜都是时令蔬菜。条件好点的上蒸碗子肉,红烧的,八片子,上面红红香甜的肉片,下面垫上红薯疙瘩。但不管咋样,都要凑够十三样,叫十三花,再困难,哈菜好菜加上汤都要凑够十三样。


坐席先发筷子,再上酒壶酒杯,再上凉菜,最后上热菜和米饭,都由帮忙的装在木盘里端上来。汤是舀到桶里,提来放在宴席桌子旁,自己去舀的,有的讲究点的舀到小盆里端上桌子。烟酒在席上是必须有的,酒装在小酒壶里,再放个小酒杯,凉菜上来以后按座上人的辈分喝酒,一人一杯轮着喝,不喝酒的就直接往下传,也可以敬酒,划拳打关,不亦乐乎。发烟要到快吃毕的时候,由主家安排的发烟的,一人一根,有时还给小孩女宾发烟,以表敬意,但女宾和小娃照例是拿给家里掌柜的和大大去抽,有时小孩子们聚到一起,偷偷抽宴席上发的烟,叫家长和老师发现,一顿好打!哀事或过三年吃宴席时都有乐队伴奏,主要是秦腔,现在大多是流行歌曲,有时还有伴舞,不过聒嘈的很,但有很执着的老奶奶老爷爷还在旁边听的如醉如痴。吃饭中间主家按例要拿起话筒说些招待不周,感谢来宾,感谢帮忙的话!农村待客来人多,图个热闹,有时候安的席面少点,要坐三四轮回,待客几个小时,有的待客结束了天就黑了。

就这样,忙忙碌碌,前后几天,一场宴席才算结束,客走主人安,还毕了待客借用邻里邻家的用具,拾掇了院落里的东东西西,剩菜剩饭什么的挑好点的,用盆或者碗端上给周围邻里邻家送点。主人忙完这些,都要美美睡上一觉,醒来,又拿着镢头去地里侍弄那些金贵的庄稼,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农村的日子就在这和和美美的、不紧不慢的、很舒服的感觉里过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