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悲济世 恩重如山

 是心念佛心作佛 2017-10-22
慈悲济世 恩重如山

作者:犟牛居士


      二十年后的一天,八十多岁的老邻居付文焕带着他的大女儿,拿着丰厚的礼物来到犟牛家,感谢老人二十多年前救他全家性命的恩德。一进屋这位八十多岁的老邻居和他的女儿就跪在老人面前,声泪俱下,断断续续地说:“老嫂子,我总算找到你们家了!这二十多年,我无时无刻不念您的救命之恩哪!六一年灾荒年头若没有您的接济,我的七个女儿,怎么也不能都活下来呀……”

     原来在那个数着米粒下锅、挖野菜、吃草根、树皮的年代里,老人的所行所为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一天,老人经过付文焕家门前时,听到屋内全家人正在嚎啕大哭。老人便走了进去,原来他家粮食断顿了。于是老人悄悄地回家端来一小盆玉米面,还拿来五、六斤苞米秸子磨成的面粉,放到付家炕上说:“这点粮食节省点吃,熬过这几天就好了!今后熬糊糊粥可要算计好哇!我家都是大人,少吃点也能扛住,你们家闺女一个比一个小,缺粮还了得!往后每个月我给你家送来十斤苞米面,度过这个饥年就好了……”在那个粮米如金的年月里,国家供应口粮每人只有二十六、七斤,十斤苞米面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这九口之家每月增加十斤苞米面才勉强地活了下来……

     付文焕退休后,总觉得刘大嫂对他们全家恩重如山,四十多岁的大女儿付桂珍也常常在父母面前提起刘奶奶的恩德,但又不知刘奶家搬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终于打听到了刘奶家的住处,便和爸爸来看望刘奶奶,感谢刘奶奶的救命之恩!

     老人急忙搀起付家父女俩:“唉!过去事还想它干什么?在那个年头能活过来的人都不容易呀!听说你又生一个老儿子,也二十多岁了吧?”付文焕抹了下眼泪,连连微笑点头;老人接着说:“这是你夫妻心肠好积来的儿子呀……”付文焕和老人回忆起那心酸的岁月,不停的说着、笑着、流着眼泪,一直唠到中午还意犹未尽,在刘家吃过午饭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纯印老人在世度人,无不从生活小事上启发你的自性。她珍惜一粒米,可舍万贯财。节俭非吝啬,奢侈失性德。贫可安于命,富有亦不侈,这即是老人家的德性,她一言一行无不是道。可见,道是不用修证的,只要你心不染污“六尘”即是道。

     什么是染污呢?凡是有乐生惧死,好逸恶劳、喜富厌贫等的分别心,故意不自然地违背因果律的妄心求取,都是染污。

     如果你想直接领悟道,像纯印老人那样,在生活上,回到平常的心态中就可以了。何谓平常心?不刻意地去做什么,心里没有是与非,我与人,取与舍,没有隔断,也没有永恒;没有凡俗,也没有超越凡俗。只要止息个体思想所制造出的种种差别,回到清净的平常心,道便在其中了。

     道,乃一切法不可得,不生不灭,不染不净的本来真性。只要善恶都不思量,摒息诸缘,勿生一念,诸相皆舍而无“舍相”,心如虚空而不著“空”,即为正行之道。道心:无“一切心”即为道心。学佛理应看破、放下,须知,心无所住乃真正修行;心无所住即是心心在道,心心在道则如纯印老人事事无不是道。

     学佛人通病:心住于法,心为法缚。眼为经遮,死于经教,盲修瞎练。“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可见修道人,若著“人”、“法”二我的四相之执,永无见道之日。“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修行无妙理,只要肯回头,回光返照,一切顺其自然。具无求无得无成之心,又能澈见无相之意,窥其微尘变化之妙,明空寂之理,严守至柔之用,不落断灭,不落顽空,心空、法空、空空,真如之道就在其中。

真真假假假中真    识透真假定超尘
若问他是哪一个    有体有相绝非真
顿破无明悟自心    修道明理觅知音
纷纭万相皆尘法    欲开迷团从此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