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神探夏洛克》看中西方逻辑对比

 独树逸 2017-10-22

从《神探夏洛克》看中西方逻辑对比

从《神探夏洛克》看中西方逻辑对比

古人云: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本文以《神探夏洛克》为视角,剖析中西方逻辑对比以及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反思。

从《神探夏洛克》看中西方逻辑对比

《神探夏洛克》系列是我喜欢的一部迷你电视剧,精湛的演技,紧密的剧情,都是他出彩的地方,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思维。在其短短的几个小时中,有着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神探夏洛克》改编自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该剧把故事背景从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讲诉的是在繁华热闹,物欲横流的伦敦大都市,大侦探Sherlock Holmes和他的朋友Doctor John Watson破解的一系列危险刺激的谜题案件,这部剧无疑将智慧的力量放大到了极致。

从《神探夏洛克》看中西方逻辑对比

中西方逻辑&神探夏洛克

现代社会,人们都本着一切“向钱看,向厚赚”的扭曲精神追求,麻木的安稳于快餐式的生活节奏,对知识的摄取远远不及对权力财富追求的狂热,能真正安心做学问又有几人?

从《神探夏洛克》看中西方逻辑对比

细想我国历史,春秋战国、三国争雄,以及近代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几十年,对于智慧求索,对智慧的运用,才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存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合纵连横,智者层出不穷,凭借着学识和口才,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天下的大一统。

三国争雄,亦是如此,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诸葛孔明,躬耕于南阳隆中,却对世局了然于胸,出山之后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战祸连年,亦是靠先烈们的智慧换来如今的安定和平。难道智慧只存与乱世,盛世之中智慧就如鸡肋?

当然不是,看到剧中Sherlock Holmes和Doctor John Watson,我时常自省,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甚至失去了思考的意识,只空想,向往更好的生活,向往更多的财富,虽说没有什么不对,但没有了思考的智慧,只是盲目的跟风,就像农民种植大蒜一样,带来的不是财富,而是债务。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市场,“复制粘贴”成为了常态,更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价格的竞争,其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已不是老板个人挣钱赔钱的问题,其影响的可能是成百上千人的养家糊口的问题,乃至地方经济。智慧是相通的,办案需要智慧,经商需要智慧,生活更需要智慧。

从《神探夏洛克》看中西方逻辑对比

大数据的智慧&神探夏洛克

在剧中,Sherlock的手机给他提供了很多的信息,天气、犯罪记录、土壤成分等等各项数据,这些资料在现代信息大数据中都可以找到。但Sherlock还是有很多次与流浪者的互动,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逐渐迈入了大数据时代,网络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经过精密统计的大数据,让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有了更好的了解,商人对未来公司的走向有了更合理的规划。但大数据也是有其明显的缺陷——“大”。数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模糊数学。数学这么严谨的领域都可以不可控,更何况市场。蝴蝶效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新世纪初,市场的空前繁荣,不可预见的因为一场“非典”而沉寂几年,还有禽流感,多少养殖场老板血本无归。盲目的信奉大数据,有时是会“阴沟里翻船”的。

从《神探夏洛克》看中西方逻辑对比

印象深刻的还有第三季的第三集,因为一个人,一个甚至比Sherlock更聪明的人,一个可以威胁整个英国的人——Mr. Magnussen。故事的结尾我一度认为Sherlock是在装作无知,但我错了,这个结尾真的是出人意料——Sherlock选择了最暴力的方式去解决敌人。

初想时觉得这是这部剧的败笔,编剧怎么可以这样毁了这部剧!可回头想想,这才是最有效最简单的方式,这才是这部剧的一个亮点,只是被前面的剧情限制了思维。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聪明人,结局如此不同?沈万三和和珅不也都是聪明人,沈万三,富可敌国,为朱元璋做了很多事,但他辛辛苦苦挣来的家业在他手里没呆多久,就进了朱元璋的口袋。和珅,权倾朝野,腰缠万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乾隆驾崩后,锒铛入狱,凄惨无比。

在叹息他们的结局同时,扪心自问,假如我们拥有惊人的财富、过人的智慧,我们会不会因为自大而失去保护它们的能力?

如果没有,那么惊人的财富和过人的智慧只会我们的催命符。

人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保持清醒的头脑,莫要为他人做了嫁衣。这才是“大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