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西西的仙人: 投资必知的心理学常识 趁着塞勒得诺奖,整理了一篇未完的旧文发出来。 一、近因效应 近...

 青春的海里的鱼 2017-10-22

趁着塞勒得诺奖,整理了一篇未完的旧文发出来。

一、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用形象的说法,就是“三根阳线改三观”。人类非常短视,常常因为近期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忽视了更长时期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规律。

比如有时候有些投资者看出某只股票明显估值过高,很有可能要回落,他们的判断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因为股票还处于自我强化自我激励的阶段,所以仍然继续上涨,甚至连拉涨停,导致这些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产生怀疑,继而追高买入,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又比如,过去一二十年,因为中国股市的特殊性和不完善,导致坐庄、壳股、并购重组等模式的爆炒,使得很多投资者以为这种与基本面弱相关的模式还将继续持续下去,却没有意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是随着监管和引导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之前行之有效的投机策略未必能够一直有效,于是随着注册制之后新股的不断供应以及国家对价值投资的引导和对市场监管的规范,原来一直热衷壳股、小市值股的投资者们损失惨重,价值投资成为收割市场的一把利刃。

但是实际上如果这些投资者了解过美国和香港股市的历史,就能清楚地意识到,A市这样小票高估大票低洼的局面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市场由聒噪混乱而规范正常是必然的,无论现在的市场大小票失衡、投资和投机倒置到怎样的一种程度,最终,还是会正本清源,还股市一个清明的局面,而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归企业的基本面。

所以,近因效应提醒我们,要心怀谦虚,谨慎小心,学会从历史和长周期的角度来审视这个市场,多读读成熟国家和市场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经验。

二、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会以最初的数值和标准为参照物,在其后的判断中有意无意地以最初的数值和标准为锚作出决策,从而制约认知,造成偏见和误判。

比如有些银行股长期破净,部分投资者会觉得,银行股的合理估值就该这么低,于是上涨50%,很多人就会觉得高估了,但是实际上股票贵不贵与它上涨多少无关,只与其内在估值本身有关;而有些估值很高的股票,比如本身只价值10元左右,从100多元回落到60元,很多人就会冲进去,像这种以最初的价格为判断标准的现象,就是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是有缺陷的,存在各种偏见,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一切的投资决策都以估值为基础,而不是想当然,被思维缺陷带偏了。

三、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指的是面对损失和盈利时,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据研究,亏损1万元导致的负效用是赚1万元带来的正效用的2倍。

股票投资是一种长周期行为,股价短期是随机漫步的,亏损和盈利的不确定性都非常大,很多投资者一遭遇短期的亏损,就会觉得难以忍受,继而频频割肉退出,导致最终的投资结果很不理想。而实际上,据统计,如果我们以五年、十年为周期滚动回测组合投资,盈利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时间越长,盈利的概率越高,以30年为周期,基本上没有不盈利的。

损失厌恶提醒我们,股票投资是一种长期行为,股价的短期走势难以预测,但是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其后公司的基本面,因此,我们应当抱着投资实业的心态,忽略短期的市场波动,选择那些盈利良好的企业,长期投资。

四、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古语叫“敝帚自珍”,指的是人们一旦拥有某一物品,对于该物品的评价程度会比没有该物品时更高。

股市有一种说法,叫做“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说投资者容易就自己的持股对他人的意见产生偏见,对于自己喜欢的则大加赞赏,对于自己不喜欢或者无法理解的则非常排斥,如果有人说自己的持股好,就非常高兴,如果有人说他的持股哪里存在问题和不确定性,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对评论人置以疯狂的攻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某只公众看好的股票被批评和怀疑,发出质疑的人就会遭遇一众持有者的疯狂攻击和威胁,这就是禀赋效应的表现之一。

禀赋效应提醒我们,小心认知偏差,多和股票做朋友,少和股票谈恋爱,多听听反对的意见和风险提示,而不该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不可自拔。

五、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指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经济账户和心理账户,同样的100元钱,它们在经济学上的价值是一样的,可以等量交换,但在心理账户,等量的钱不是被一视同仁的,人们会根据钱的来源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并产生不同的消费倾向。

比如我们会把辛苦所得的钱和意外所得的钱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意外中奖5000元,人们很容易随意消费掉,但如果这5000元是辛苦加班所得,同样花费起来就会痛苦得多。

股市也存在这种把不同的来源、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金额的资产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的现象,比如对待10万块钱的投资态度很随意,但是账户里放进去100万就审慎得多,对于核心持股非常重视,对于卫星持股则不太关注;对于自己买入的100万股票资产很谨慎,对于公司送股的部分则很随意,而实际上送股的部分就是自己买入的100万分拆而来,是原来自己买入的资产的一部分。

经常有人说,因为我只有10万,所以我要投机,如果我有1000万,那么我也选择投资,这种认知实际上是错误的,投资与否与本金的大小无关。心理账户告诉我们,所有的钱都是等价的,不要因为不同时间、不同的来源、不同的金额的影响了我们的认知和决策,在任何时候,不论金额大小,不论持股核心与否,都要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谨慎投资。

六、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自然界的群体性动物为了应对突发的危险而进化出的一种应激反应,比如当鹿群中有一只鹿看到欲图发起攻击的狮子,就迅速跑开,带动整个鹿群的狂奔,如果每一头鹿都等待确认危险再跑,那可能就晚了,所以在自然界这是一种很实用的生存模式。

对于人类而言,羊群效应就是从众心理,股市中常见的就是大家纷纷看好某一行业某一股票,把价格炒得非常高,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在股市的认知都是错误的,盲目从众的结果就是成为最终的接盘侠。股市的这种从众效应很常见,因为人是群体性动物,偏离大众需要承受相当程度的心理压力,牛市中后期,很多投资者内心深处也许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但是看到大众都在疯狂买入,很快就屈从在从众心理之下。

如果我们把股市看做一艘大船,那么多空买卖两方就好像是站在大船两侧的两个群体,当一侧的人员过多时,船身就会倾斜,如果你跟随它们,就只能随之滑落大海,反之如果你能够坚持自己的逻辑,站在远离大海的那一端,你就能够一直安然无恙地待在船上。

群体的意志往往是平庸乃至错误的,股市尤其如此,看透真相的永远只是少数,如果和大众站在一边,是很难赚钱的,只有独立思考、坚持本心的人,才有可能长期稳定盈利,而一旦你将自己的意志交付给群体,跟着市场随大流,那么最终的结果只有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