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第15周投资总结与思考(投资心理学)

 亲斤彳正禾呈 2019-04-26

一、投资收益

今年来投资情况:

今年来盈利 +31.2%  同期沪深300 +32.48%

浮盈比上周略微降低一点,持仓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二、投资心理学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指出:一个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市,而是自己。他们或许在数学、金融、会计等方面能力超群,但是如果不能掌控情绪,他们将无法在股市中获利。

投资心理学 ,顾名思义,就是把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金融中。还有一种叫法是行为金融学。咱就接地气一点叫做投资心理学,实用性比名字更重要。

投资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对分析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讲的两个心理偏误(损失厌恶和锚定效应)都和前景理论有关,并且和股票投资息息相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之后的股票投资的理性程度。

1.损失厌恶

人类对损失有天然的厌恶(根本原因后面会讲),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比同等金额的收入带来的愉悦要更大,这个叫做损失厌恶。这种损失厌恶甚至需要两倍的价格才能克服和补偿。

举个例子:

有个人要和你玩一个公平的的随机游戏——抛硬币。如果他赢了,你给他1000块;你赢了,他给你1000块。绝大多数人都会拒绝这种规则下的游戏。

然后我们调整游戏金额,他赢了你给他800块,你赢了他给你1000块,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不会考虑参与这个游戏。

直到把游戏金额改成:他赢了你给他500块,你赢了他给你1000块。大多数人才愿意玩这个游戏。

上图中,横轴是盈利/亏损的数目,纵轴是对盈利/亏损的感受。损失100美元的痛苦要远大于得到100美元的快乐。挣100美元带来的快乐,并不能抵消损失100美元的痛苦。挣200美元左右的快乐才足以抵消亏损100美元的痛苦。

「处置效应」

损失厌恶会带来“处置效应“:人们会过早卖出赚钱的股票,然后死守亏钱的股票。结果是卖掉的盈利的股票一直涨一直涨,拿在手里的亏损的股票一直跌一直跌。导致盈利的股票赚的不多,亏损的股票亏的更多。

原因是因为人们浮盈了一点点,怕这些浮盈损失掉,就想立马落袋为安;但是对于亏损的股票,人们死死拿住,账面的亏损感觉是浮亏,一旦卖出就是实际亏损了,人们非常厌恶亏损,所以一直拿着一直拿着,希望能够回本,最后亏损越来越大。

「怎么做:少看股票账户」

由前景理论我们得出一个公式:

切身感受 = 股价上升的可能性 - 下跌的可能性 * 2

如果买入股票之后,一半的时间是涨的,一半的时间是跌的,因为人们损失厌恶的原因,人们不会觉得这个感觉是平衡的,反而觉得是痛苦的。只有大于2/3的时间股价是涨的,小于1/3时间股价是跌的,才能够达到心理平衡。

但是事实比我们的假设残酷的多:

当分析历史上的投资回报时,我们发现长期投资回报主要发生的月份只占所有月份7%,也就是说,在余下的93%的月份并无回报。

《巴菲特之道》

导致的结果就是看股票账户次数越频繁,看到亏损的次数就会越多,自己就会越痛苦。

损失厌恶是人类的本性,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减少查看股票账户的频率。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投资者能够随时随地查看股票行情,人们更难克服频繁查看股价变化的倾向。多关注买的公司本身运营情况,只要公司基本面不变差,安心持有就好。

「损失厌恶的根本原因」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自私的基因》,按照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解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基因为了延续自己存在的一种“生存机器”。生命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基因,不光生命体自身携带的基因,而是同一种基因在整个自然界中的整体。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每天打猎如果意外捡到了其他人的食物,可以改善几天的伙食,他会高兴一段时间,但如果是自己的食物不幸遗失,很可能对于他的家庭将是致命的灾难,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一次的遗失对整个家庭来说将会是灭顶之灾。因为这些原因,损失规避的心理就深深烙在我们基因的深处。所以我们损失同样价值的东西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同样价值东西。

2.锚定效应

除了损失厌恶以外投资者最容易犯的第二个心理偏误就是锚定效应。

投资者总是将股票现价和成本价比,不停“往回看“。而正确的做法是和公司的未来的内在价值比,要“往未来看“。

有很多投资中偏误都和锚定效应有关,比如“赚了10%就收手,错过了后面的80%的盈利“,“等解套了再走“等等,都是和成本价比导致的结果。

我们总是记着我们的股票的买入价。但事实上这个价格没有任何意义。股市不认识你我,无论我们是30元买的,还是40元买的,均不能影响股市的任何走势(导致涨的快,跌的快一点)。因为除了你自己以外没有人在意你的买入价。

我们要做的是去除我们的“成本心魔“。正确的做法是买入股票之后就直接把股票买入价格忘了。所有的持股成本都是实时的市价,买入成本再买入的那一刻就已经消失了。一切往未来看。如果现在的价格低于公司内在价值,那么继续持有或者继续买入。如果现在的价格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那么卖出。卖出这个行为和买入价格没有任何关系。

锚定效应所使用的参考点,除了成本价以外,还有最高价,最低价,别人的买入价等等。这些参考点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唯一值得参考的就是公司未来的内在价值。

3.那么如何规避这些心理偏误?

规避这些心理偏误最好的办法是:在买入股票之前,心中就有对于该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估值。心中如果有企业的正确估值,涨也开心(实现盈利,股票价格回归公司内在价值),跌也开心(可以加仓啦)。

所有比较对象都应该是公司的内在价值。

什么时候买入:公司现在价格大大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

什么时机卖出:公司现在价格大大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

投资要追求的是“先胜而后战“。买入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必将盈利,只是不知道确切哪天到来而已(中间的波动没有人能预测)。寻找看的懂的好公司,估算公司的内在价值,然后保留安全边际打一定的折扣(50%-70%依个人偏好而定)后买入。买完了之后,快乐生活。涨也开心,跌也开心。公司的运营情况不会因为股市的涨跌发生任何改变。只要公司基本面正常,一直稳定地赚取利润,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三、本周看的书

本周看完了7本书,都非常好,推荐给大家。其中大部分书都是在微信阅读app上看的,如果对某本书感兴趣可以直接去微信阅读app里面搜。

看完的7本中,5本是非虚构类的,2本是虚构类的。过去一年内都没看过虚构类的书籍。自从上周开始用微信阅读之后,可以免费看一些虚构类的,就开始看了,这周看的两本虚构类的都挺好的。下面首先从非虚构类讲起。

非虚构类5本:

1.《鞋狗》 作者:[美] 菲尔·奈特

简介:这本书强烈推荐,是今年看过最好看的书之一。这本是讲述了耐克从零开始创立到上市之路。书中最吸引我的是耐克每一名员工都对他们的工作饱含热情和积极性。“鞋狗”这个词,其实表述的是耐克最初创始团队的每个人,对鞋都有一种近乎痴迷的态度,肯为了鞋付出一切。耐克成长的路上有无数次要死掉,克服了无数的困难。这本耐克的成长之路,比小说还要精彩。

2.《抢占心智——产品与品牌快速崛起的引爆打法》

作者:江南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