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乡土主义下的乡村休闲活动与乡土产品创新性设计

 阳光普照一生 2017-10-23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导读:

乡土文化是每个地域的典型代表符号。在新乡土建设背景下,以旅游思维来组织乡村休闲活动,用文化创意、互联网思维来打造乡土产品,通过讲故事、重体验等方式让传统的农事体验、农产品交易变成旅游新风尚,能极大提高旅游趣味性和体验性,为乡土文化传播、乡村文明和价值重建提供切实有效的路径。

◎本文来源:和美智业机构(www.ihmee.com)


——旅游驱动下的乡村休闲活动开发途径——


旅游驱动下的各类乡村休闲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当今乡村旅游的重要体验途径,是乡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乡村活动往往被忽略,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实现乡村活动到旅游体验项目的转化。通过开发乡村休闲活动来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将传统的乡村活动转化为可体验、可娱乐、可学习的项目,能让更多人参与到乡村旅游之中,也能更好地提升当地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与收益。

| 1 |  由传统农事体验类活动到小而美的农事体验类项目

传统农事活动传承了中华文明的记忆,承载着人们回归自然的乡愁。乡村的吸引力来源于“”。对于城市游客来说,能参与本土乡民的生活形态中,是极具吸引力的。例如,通过组织开展推磨、播种、收割、喂养家禽家畜等农事活动,让游客体验乡民劳作的艰辛。此类农事体验类项目可以与民宿、农牧场等结合。从而开发小而美、小而精的农事体验类项目。


| 2 |  由传统民俗演绎类活动到大众参与的民俗体验类项目


通过设计组织游客参与赶集、庙会等活动,让游客认识乡村贸易的民俗形态;通过组织游客体验如跳鸡、抬轿子、打水漂等游戏活动,让游客体验乡村自然纯朴的休闲文化;通过设计开展乡村戏曲学唱、乡村艺人表演等文艺活动,让游客充分融入到乡村生活中。通过修葺宗祠,引领游客参观,将祠堂、宗祠融入到乡村旅游中,通过主题线路和游览项目设计,使游客体验到乡村文化中“人”的代际和情感的延续。


| 3 |  由田园生产活动到田园生态度假类项目


田园生产活动造就了乡村独具魅力的自然环境和景观空间。依托当地稼穑田园、风吹麦浪、桃红柳绿、花香满园等自然风光为基底,引入度假产品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开展露天温泉、芳香spa、手工作坊等项目,吸引游客进行放松休闲度假体验。

乡村休闲活动是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重要线索和载体,通过深度挖掘乡土特色文化、乡村特色活动,提升其内涵打造具有丰富形态的体验项目,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播与体验。引导乡民积极参与,包括从事本土民俗表演、指导农事活动、教授乡村游戏等,以及提供有乡村特色的餐饮、住宿等服务,能带给游客以真实的乡村面貌,这也是乡村旅游须臾不能离开的魂之所在。




——新乡土主义下的乡土产品创新性设计与发展路径——


如果说乡村休闲活动是串联乡村空间和乡土情感记忆的情境体验方式,那么乡村农副产品就是这个情境体验中更加具象的载体。这一体验通过农事体验、民俗演绎、田园度假实现由田间到餐桌、由生产到生活、由休憩到养生的全方位的独特体验路径。乡土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应用成为这一体验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旅游、+商业、+互联网的思维,创新乡土产品发展路径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注重,未来农业发展可以从有机生态、健康养生等方向着手。  可以瞄准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如芳香作物、绿色蔬果、健康中草药等。通过做好“农业+旅游”、“农业+商业”、“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全面升级传统农业。

农业+旅游升级传统观光农业发展模式,采用田园综合体、乡村公园等发展模式,例如以花类产品为例,以花海、花食、花购、花游乐、花养、花宿”为特色形成农业向旅游的全产业链延展;以花海吸引人气,以花食、花购、花游乐、花养、花宿留住游客,吸引财气。

农业+商业:做深产品加工,做精产品包装,做强品牌效应,实现农业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农业+互联网:做强服务,发展电商物流,打开销路。

2、挖掘稀缺性创新性设计,打造个性特质鲜明的乡土产品路径

(1)生态稀缺性——绿色有机生态产品

绿色有机产品在当下相对稀缺。尤其是在空气、水资源大量被污染的城市群周边。因此,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偏远地带发展生态有机产品就是一种相对稀缺性的挖掘。随着饮食观念的转变,人们日益趋向选择绿色有机食品,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这类产品受到市场的强烈关注。

以新疆那拉提为例:

那拉提特色小城镇绿色有机生态商品

对于绿色有机生态商品设计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合理开发:

  • 首先,要对场地进行深入了解,适合种什么、养什么。对气候、地貌等都要进行考虑;

  • 其次,从适宜性作物中进行遴选,以“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成本最低化”为原则;

  • 再次,要根据原场地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引导,进行产品深加工,如生态食品、保健品等;

  • 最后,进行产品包装,运用多种营销手段,进行商品营销宣传。

(2)文化稀缺性——文化类旅游产品

文化稀缺性源于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挖掘当地原有民俗、历史文化等,以商品的形式展现文化韵味。文化类旅游商品不仅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有很大的作用。

以新疆那拉提为例:

那拉提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商品规划表

对本土文化类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政府引导,深挖当地文化。

  • 邀请设计师、艺术家进村指导。

  • 成立文化类旅游商品指导中心。

  • 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创新设计人才。

  • 建立乡村创客协会、乡村电商平台等,促进商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

  • 可设立合作社,引导当地居民进行加工等,获取收益。

(3)体验稀缺性——“文创+农业旅游”的综合体验式项目设计

依托乡村元素,融入文创理念,设计文化创意农产品、工艺品、饰品等纪念品,同时设计“文创+农业旅游”的综合体验项目。


——乡村休闲活动和乡土产品创新设计对乡村居民的利益带动——


乡村休闲活动和乡土产品的开发,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及乡村扶贫、农村产业发展都具有较好的拉动效应。对于当地农户带动尤其明显,以新疆那拉提特色小镇为例,总结有以下三方面获益途径:

1、农业劳作收入

通过种植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政府可扶持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2、旅游服务收入

成立民宿客栈行业协会,引导村民以土地、民房、产品、人力等多种方式入股或独立经营民宿客栈;引导村民发展私人休闲农牧场,拓展农业收入渠道;引导村民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参与酒店接待服务、景区旅游服务、土特产销售服务等。

3、农副产品销售收入

村民通过销售花卉衍生品、食品加工产品、中草药产品、有机农牧产品等获取收益。通过搭建农业电商平台,有效推广销售农业产品。


乡土,

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走进乡村、感受乡土的味道,

品味自然间的清香甘甜,

体验天地为庐、自然为邻的生活,

遇见更完美的自己。

这一切只是开始……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