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情墨趣写人生》——记仿古画家杜安国先生

 laobing719 2017-10-23
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 2017-10-16

题记:我如下的文字,与其说是在写一篇书画评论,不如说是在纪录一段人间纯真美好的友情!

一直对书画情有独钟,只是苦于平日工作的忙碌不得已疏远了它,但却在心灵深处永远为它留下一块芳草地,让其在此悄然怒放、吐露芬芳。

绘画艺术中,我喜欢西洋油画,可我更热爱中国的国画,因为中国画是一种语言,它绘就心灵的桃源,那是油画所难实现的。国画与油画的关系,就如旧体诗与现代诗的关系一样,国画在神韵,油画重色彩。

中国绘画是诗歌的绘画,是意境的创造和自我心境的反映。中国画是超越自然的,这是和中国人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在创作中寻找虚实疏密,在观察自然中升华物象,在节奏中寻找韵律,在艺术规律中追寻跌宕起伏,在绘画过程中感悟人生真谛,浑元之气,温润质朴,圆中见方,中和之美,情感境界,从而达到展现自我的目的。

我这样认为:古典油画中风景画表现的是真实的自然,属于物质的世界,而中国的山水画表现的则的是画者内心的自然,属于纯粹的精神范畴。在中国画家的笔墨里,往往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这一点通过杜老师的画作我有着切身的感受。

水墨似言身后景

丹青若洗心中尘

愿脱樊笼化作蝶

飞入画中过此生

这首诗用来形容杜老师退休后的生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当下大多数书画艺术家不断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杜老师对中国文化、中国绘画的文脉矢志不渝。而仿古国画不单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还能展示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与文化底蕴,更体现出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与向往。

我最欣赏杜老师的不是他卓越的绘画艺术,而是他对生活的那份淡然、那份从容以及待人的那份谦虚、那份真诚。这些年来,曾接到过不少写书画评论文章的邀请,无奈由于各种缘故大多搁浅,但与杜老师交往,再认真品味欣赏他的画作,总有一种强烈为他写点文字的愿望。

其实,我与杜老师相识十分偶然,有一天在博客上欣赏朋友的书法,看他的博友栏第一个是一位叫乐山乐水的画家,便去他的空间浏览,老师立即回复信息道:“谢谢老师光顾本博客,谢谢!”

杜老师比我年长许多,应该是我的兄长,但他一直称我为老师却不让我称他老师,他这样谦虚令我感动万分,他的画作早已向我展示他是一个才华卓越的人,我深知他的谦虚源自他对人的尊重和真诚,源于他对自己出众才学的自信,更源于他内心的丰盈与沉静,以及良好的修养与品质。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得一句话:“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我深深被感动的,除去老师精美的画作,更多的就是他的为人。我平日交友十分挑剔甚至有些苛求,但我十分乐意他做我的良师益友,于是我在空间里给杜老师写下如此话语:“积累起每一个相处的日子,就是一道道迷人的风景; 积累起每一条深情的留言,就是一首首含情的长诗; 积累起每一丝真挚的牵挂,就是一束束续缘的鲜花; 积累起每一声内心的祝福,就是一次次难忘的快乐。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祝老师安康吉祥!心想事成!”

网络是虚拟的,但网友间的情谊却是真实真挚的。由于对书画的共同爱好,我们成了非常知心的好朋友,为了表达我对杜老师的敬意,我把自己十几年前写的小说《劣根》寄与老师雅正。2014年2月9日婆婆生日恰逢孙女百天,为了给孙女留下成长岁月美好的纪念和回忆,我在空间给杜老师写下如下留言:“老师好!今天是婆婆七十五岁生日,也是孙女冯韵竹(乳名格格)诞世百天的日子,想恳请老师为孙女赐墨香留做纪念。衷心地谢谢您!祝您马年吉祥!一切如意!”

其实,我发这条信息,并没抱太大的希望。可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老师便将一幅仿石涛(清代)《笋竹图》放在了博客空间里,并留言道:“玉竹老师,我把昨日那幅画发在博友圈里,您抽时间看一下,望赐教!祝您幸福,快乐!”

看罢老师的画作,简直令我惊叹不已!我一边欣赏老师的画作,一边无限感叹道:“我怎么会这么幸运!这么幸运!我想什么就来什么了!”

待激动的情绪稍平复下来,我在电脑前给杜老师留言道:

您不让称您老师都不行,在没看到您的画之前,我在想,老师若是能画一幅有关竹子的图,再在旁边题上两行字:莫嫌竹叶淡,终久不凋零就好了,因为孙女叫韵竹,这样有纪念意义。可等我看到您画的图和配的诗,我就不仅是惊讶了,而是惊叹了。这样的画面配上这样的文字,送给我孙女百日纪念那意义简直可以说是非凡的。这里不仅仅有美好的祝福,还有长辈寄予的深情期望。

在所有的咏竹诗里,我最欣赏的就是宋朝教育家、哲学家袁燮写下的:此君林下静无尘,苗裔生来便逸群。头角崭然圆玉峙,养成直节要凌云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他的诗配上石涛的画是这样一个和谐、自然的唯美效果。因为石涛的笋竹图旁边有一首诗是“出头原可上青天,奇节灵根反不然。珍重浑身白如玉,白云堆里万峰边。

当时欣赏石涛的字画,觉得也极好,但我觉得如今老师的这幅作品更好。这不是恭维,而是心里话。由衷地谢谢尊敬的老师!相信小孙女韵竹格格一定会伴着您珍贵的墨香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更相信由于您的这幅精美图画所蕴涵的美好祝福和深情期望,她的将来必定是吉祥如意!开心幸福的!“

杜老师及时回复我道:“这幅画我与您有同感:画中有破土而出的竹笋和开始枝叶丛生的新篁,还有湿润肥沃的土壤,这寓意着先天的气宇加上后天家庭和社会给予的思想和物质的滋养,崭露头角亭亭玉立的小韵竹一定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国家和家庭的骄傲。”

我马上回敬杜老师道:“老师说得极是,借老师吉言,相信孙女会伴着您的墨香和殷切希望以及深切关怀健康快乐的成长,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我们家庭乃至国家的骄傲!”

杜老师为孙女所赐墨宝已让我非常感动,可接下来他所做的事情简直让我感激涕零了。

几天后,杜老师告诉我:“读了您的小说《劣根》后,有感创作了一幅仿沈周的《松石图》,已发到博客上了,没题款,请教您题款内容,谢谢!”

近日拜读了作家鲁西老师的小说《劣根》,有感而画:

欣赏完杜老师的《松石图》,我给杜老师留言道:

尊敬的杜老师:晚上好!感恩倚重!

老师画得这幅松石图让我特别感动,我是泰山的女儿,对松石有着特殊的感情,而您如此地理解我内心的感受和我执着坚持的品质与信仰,太谢谢您了!

这幅图用“松岂无骨,石亦有姿。唯此两者,是为相知。”的诗句不知老师觉得如何?

时间不早了,老师早些休息吧!晚安好梦!

因为当时时间太晚了,我只匆匆忙忙写了如上几句。

第二天一早,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来到杜老师空间细细欣赏品味这幅仿沈周的《松石图》,并写下如下感想:

尊敬的杜老师:您辛苦了!传统国粹的世界观,总是把人置于苍茫的乾坤里,百态景物,都会纳入眼底、心中,并用犀利的视角和智慧的头脑直探大自然的一切根本,玩味出一种精神,借以历练人的品行。苍松、山石,就被得遇偏爱,就被纳入到诗文绘画中,成为寓意人文精神的物象。

造化的神手,给松石造就了天然混成的形态,且看那古松挺拔的雄姿,盘旋奇绝的枝杆,繁简错落的针叶,斑驳如磷的树皮,直与曲,完美的融为一身,寓意着坚挺的气质,和曲而聚情的内涵。再看那山石,地火的熔岩堆砌出厚重的身躯,历尽风雨,留下了刀砍斧劈的印痕,仍旧是巍然从容。松石相伴,造化的绝美搭配,流溢出多少美诗佳句:“劲节孤高笑木王,灵椿不似我名扬。山空百丈龙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沈周的松石图寄托着他对故国明朝的忠诚和思念,他在创作上,对于黄公望、倪瓒山水皴染技法的继承,笔笔中锋,朴厚苍浑,运转沉稳,收放有度,点苔和树木枝叶全以行书笔法为之,体现了他深厚的书法涵养和艺术表现力。我看老师的字画,即有传承,亦有发展。老师此幅松石图,运用浓墨勾勒、淡彩渲染,在整体上注意到了松树的透视关系,分出浓淡前后,密而不乱。欣赏老师的作品,真是一种享受。正所谓“艺林妙品诗书画,网海奇观松石云。”看罢我的留言,杜老师回复道:“玉竹老师,通过网络和博客与您相逢,通过小说与交流与您相识,虽未谋面,交往不多,但在我的脑海里是那么的清晰:您天资聪慧,多才多艺,品行端庄,气质高雅,追求完美,理想执着,是一个典型的文学作品中的理想人物。而画松石图是在品读您的小说过程中产生的,当看到沈周这幅画后,有了动笔的冲动,在临仿过程中,渗入了个人的一些思想,想尽量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青春活力,而又不失青松应有气质的效果,但因笔墨功底浅薄,不能得心应手,望老师见谅,并希望老师能给予更多的赐教,谢谢!”

坦率地说:自我的小说《劣根》发表以后,十几年来,我承受了超乎寻常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正是像杜老师这样许多善良真诚的人用世间美好的友情提升了我、激励了我。且杜老师的心地总是那么善良而宽容,给人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亦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我们虽未谋面,也交往不多,但他却如此地理解我,理解我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这让我觉得我为写此书所遭遇的诸多苦难和艰辛不仅是值得的,更是有意义的。

大凡看过杜老师画作的人,都能深切感动到他书画作品蕴含着传统的国学思想和深刻哲理,他不仅展示着他超凡脱俗、独善其身又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让我们看到一位正直、谦虚、真诚、纯朴的典型中国文人形象,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似松风、竹影、月光、泉声一般的清雅气质。

山高密林,寂然无声。谈禅论道,修身养性。

中国的文人,写诗作画一般比喻内心高洁,它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感情,更是一种气节和精神,那就是骨子里边存在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得杜老师的仿古山水画具备了文化的品质和意义。他用一个画家的真诚与良知,营造了一个美好雅致的博客空间,这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显得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当我主动提出要为他的书画写篇评论并索要他的资料时,杜老师诚恳地说道:“我觉得我的画没什么可评论的,画画方面也没有更多的资料,我学画时间很短,只是儿时喜欢,从上大学到2011年冬以前从未拿过笔,只是近三年事情不多,儿女事业有成,没有什么负担,才重拾旧趣,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三年,完全自己摸索,没有老师指点,所以画技很差,其他更谈不上。所以我客观的说,您不要写。不过,我还是很感激您,再次说声谢谢,顺祝您及您的家人快乐,健康,幸福!”

三八节来临时,杜老师又在我的空间写下如下温暖的话语:“牡丹的容颜,梅花的品质,玫瑰的情怀,兰花的神韵。祝玉竹老师节日快乐!”

我知道,杜老师是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我不断前行。我回敬老师道:“谢谢老师节日祝福!世上最美好的声响,歌唱的是别人的篇章,世上最动人的句子,诉说的是别人的故事,这发自心灵深处的祝福是为尊敬的杜老师而发。祝您开心快乐每一天!”

不久,我因患重感冒高烧导致耳膜穿孔,在家熬中药时,煎药的水溢出将煤气扑灭,煤气大量释放致使我大脑严重缺氧、缺血,因延误了时间,最终导致多发性脑梗死住院治疗,我至今身体极度虚弱,整日头晕目眩、四肢麻木。可杜老师的善意拒绝不仅没打消我为他写些文字的渴望,反倒更激发了我必须及早把评论写出来的决心。我对杜老师说道:”首先谢谢老师的真诚祝福!其实,我写您不仅仅是对于画的评论,而更乐意写您这个人,一个对人对事特别认真、极为真诚的中国老知识分子……“

我说得全是心里话。我欣赏杜老师的画作,更欣赏老师的宝贵品德,那么的谦恭、那么的纯真。我一直都认为纯真与年龄无关,曾经看过这样的文字:世间的虚假,随处可见/而我依然以天性的执着和纯朴/不愿用浮夸亵渎真实/不想用虚假粉饰纯真/更不容谬误去侵蚀真理/总是一针见血/道出人不敢言的真话/总是高屋建瓴,触摸真实/在心灵构筑一道向善臻美的防线/随时抵御虚假邪恶的侵略……

这就是纯真的本质。而谦恭不是一种姿态,它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它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恭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杜老师用行动诠释着谦恭的真实内涵。正如法国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所说:“真正的学者就像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而杜老师不仅是“文如其人”,更是“画如其人。”中国画的水平高低首先看的是意境,这能反映出一个画家的思想境界,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齐白石的绘画,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是作品不朽的原因。而境界的提高来源于画家的经历、文化修养,人的经历感触深了,作品才能触及灵魂。这种自然与人情与境界三者浑然天成在杜老师的绘画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杜老师内心世界的律动。他的作品饱含着对生活的无限深情和对生命的无比热爱,每一笔都构画着艺术之魂,每一划都在诉说着气、韵、神。

对传统的坚守不只是一种画法的继承,更重要的是文化品格和格调的体现,是画家对自然、历史和现实的精神体悟,同时也是一种鲜明的生活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杜老师的仿古山水画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他热衷于传统文化,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他将丰富的创作探索回归到传统的人物山水中,趣味高雅,笔墨精妙。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的杜老师用自己对艺术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创作出了一幅幅佳作,认真书写着他不平凡的人生。

文:李佳琴(笔名鲁西、玉竹佳人)

插图:杜安国(乐山乐水)

请关注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

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刘田依先生和塞上鲁西书画院院长李佳琴女士2006年10月于南京合影留念

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

《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由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和一代书画宗师刘田依先生弟子,于右任、黄宾虹两门派第三代传承掌门人,社会公益活动家、当代文学艺术名家李佳琴(又名李家琴、笔名玉竹、鲁西)女士与著名诗词家、书画家冯存辉(笔名墨竹、寒竹松风)先生共同创立,并于2016年1月22日注册登记。是一个由世界各地文学艺术名家和优秀人才组成的高层次文化群体,是集创作、研究、交流、展览、评估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交流和研究机构。是为热爱和平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人们搭建的一个全球文化公益交流平台,通过整合人类文明正义的力量,不断推动世界大同向前发展。

(长按二维码关注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

新 闻 编 辑 部

执行主编:心怡

(第一百六十一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