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成本账户 (1)、关于“辅助生产成本”如果没有专门按部门或小组设置的辅助生产车间,建议不要设置“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直接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2)、生产成本科目的构成 生产成本科目不应独立使用,必须跟成本项目配套使用。 一种方式是: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甲产品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甲产品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甲产品 一种方式是: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 注意,之所以这样单独列示,是因为各成本项目都是各自独立的分别归集、汇总核算的。 2、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科目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账内按制造费用的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记入本科目及所属明细账的借方;月终将制造费用分配到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时,记入本科目及所属明细账的贷方。本科目月末一般应无余额。 3、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并作为原始依据的凭证,是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依据。成本核算及管理中的主要原始记录包括: (1)生产记录,反映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记录; (2)考勤记录,反映劳动消耗的记录; (3)反映设备利用情况的记录; (4)反映材料收发领用的记录; (5)反映产品入库和销售情况的记录。 4、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是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对于人、财、物的配备、利用和消耗等所规定的应遵守和达到的数量标准。它是制定成本计划、控制成本和进行成本分析的主要依据。 定额的内容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费用定额、生产设备利用率等;按制定标准不同可分为计划定额、现行定额及编制计划时采用计划定额,进行成本计算时采用现行定额。 5、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制度 计量验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进行正确的数量计算并根据技术鉴定确定其质量的方法,包括: (1)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 (2)设置专职的质量检验机构; (3)建立严密的财产物资收发、领退手续; (4)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6、建立、健全厂内计划价格制度 内部计划价格指各种自制零部件,半成品以及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各种劳务,在企业内部之间转账的价格。内部计划价格的制定依据: (1)计划成本; (2)计划成本+内部利润; (3)实际平均成本; (4)市场价格。 7、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权限制度 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包括: (1)明确各部门、车间的分工及职责范围; (2)明确各责任单位和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3)明确各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责任应具有的权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