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清雍正青花用料及发色特点

 盼望e559rpr677 2017-10-23

陈航宇 景德镇陶瓷学院 12考古学

青花,即青花瓷。它是以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入窑经1300?上下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的釉下彩瓷器。钴作为青花的用料,是青花瓷之所以能成为青花的必备因素,钴的呈色不同也是青花瓷虽然是单色但能呈现出绚丽效果的重要原因。钴的氧化物烧成后呈现的钴蓝色,在我国战国以前流行的陶胎琉璃珠上已经出现。唐三彩陶器中的蓝彩,也是钴的呈色。现在已知我国最早明确提到瓷器所用青料的文献,是成书于明宣德三年

i(1428年)的《宣德鼎彝谱》。青花从一开始出现就不断经历着钴料的变化,历朝历代钴料都不尽相同,也造成各朝青花发色有各自的特点,成为鉴定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清代雍正朝的青花用料和发色特点,略加评述,希望能对雍正青花瓷的鉴定起到一定作用。

明清之际,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明嘉靖之后,实行了“官搭民烧”制度。清代御窑厂自唐英始实行以金钱雇佣劳动力的管理形制。御窑厂只设造型和装饰作坊,器物的烧成,分派到民

ii窑,酬金与市价适均,这就更加强了官窑与民窑之间的交流。所以清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用料并没有严格的官窑用料与民窑用料之分。以下在叙述的时候,就不区分官窑民窑青花,一概讨论,举例以官窑或民窑的精品,能代表本朝特征的作品为例。

雍正朝始于1778年,终于1735年,只有短暂的13年。却流传下来大量精美的艺术品。青花瓷在经过康熙朝发明的“墨分五色”技法之后,受到雍正帝的关心,融入了雍正帝的审美情趣,逐步走向辉煌。

一、 雍正青花的用料

雍正青花的钴料大多用浙江所产的青料。这点可以从文献上得到确认。万历以后,官窑青花器的精品大多用浙江所产的青料,从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可得到证实:“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此物不生深土,浮生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认上料、中料、下料。用时先将炭火丛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

这种以浙料为贵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乾隆时期。例如清《南窑笔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清前期青花料的产地和品种优劣:“料有数种,产于浙江、江西、两广。以出于白土者为上品,红土次之,沙土最下。……其浙料有元子、紫料、天青各种。而江西有筠州、丰城。至本朝则广东、广西俱出料,亦属可用,但不耐火,绘彩入炉则黑矣。故总以浙料为上。……若江西料差次于浙料,而广料又次于江西矣。配料之法,浙料为主,佐以紫料,然不若元子独用为全耳。嘉窑有回青料,石胭脂胎、铁胎二种,俱出西洋,今不能得。”

清唐英于乾隆八年成《陶冶图说》,对于青料的产地及拣选也有详述:“瓷器青花、霁青大釉,悉借青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采者入山得料,于溪流漂去浮土。其色黑黄,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