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英文毕业论文撰写看东西方科学思维的差异

 豆丁文案工作室 2017-10-23

(一)东方整体性思维方式与西方分析性思维方式的对峙

刚开始指导学生用中文撰写毕业论文时,常为某些学生论题范围过大、论证过于笼统、层次及分类不明晰等特点而困惑,虽经指出,但少有改观,诸如《处于社会转轨变型期的xxxx》,《试论xx 学和管理科学的关系》等题目仍屡见不鲜。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考察,又觉得这与东方传统的整体性思维、区别于西方侧重分析性的思维有关。西方思维方式是以分析性、解析性为主要特征的。分析是一种把事物或对象分解为具体而细 微的部分而加以考察的方法,它在观察、认识、总结对象世界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按照这种方式撰写英文论文,就会形成一系列精密细致、循序渐进的程序。例如,外国教师指导中国学生写英文论文,不仅要求他们分析论题中的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产生原因、解决办法等,还要求他们分析:论题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它清晰可认辨吗?为什么说它是个问题?对谁或什么来说是个问题?问题各方面的相关性如何?这问题在时空上的界限又是什么?而以中国古代传统思维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征。古代中国的逻辑系统与古希腊的逻辑系统实际上代表着不同的逻辑类型和方向,东方整体性、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并非没有逻辑,而是并不局限于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基本的逻辑手段,来对应于理性思维的全部和整体的逻辑思维。长期浸润于东方思维方式中的学生,往往不习惯西方条分缕析的方法,不善于把相关问题逐层逐层地分析,而只是在总体上或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论述,这样的论证往往给人以不够深人、较为肤浅的感觉;有的学生甚至好把论文当作散文、随笔来写。当然,如果深得东方思维的堂奥,还是能把硕士论文写得有声有色的,也是能把问题说清楚、说透彻的,可惜对初学作论文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点却不容易,于是人们往往把技巧上的原因归咎于思维方式。

  (二)东方具象性思维方式和西方抽象性思维方式的时峙

阅读学生用中文撰写的论文初稿,往往会有思辩性不强、理论性不够的感觉。论文写作是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演绎过程,理应用一整套的理论语言写作。但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却是以具象性、感性的体悟为特征的。中国式的古代思维表现出对现象、具体事物的关注,这并非是说中国人不考虑一般的、抽象的问题,而只是说中国传统思维并不脱离具体现象来考虑一般抽象的问题,即使发展到近现代,科学思维已经以抽象的理性思维方式为主要特征,东方的思维方式也早已认同了这种抽象的理性思维,但从总体上看,东方式理论的抽象性还是不如西方。从学生用中文撰写的毕业论文来看,东方具象性的思维传统,在文章中留有深刻而明显的印记,这尤其表现在进人理论分析以前的事实概述中,在这部分,大多数学生往往能游刃有余,能较理想地、清楚而完整地进行叙述。在其后的理论分析部分,不少学生往往还是沿用叙述的手法,或者是用夹杂着论说的叙述方法进行论析。只要把问题讲透,这样的中文论文仍会得到中文指导教师的认可。但如果用英文撰写论文,这样的写法却会遭到不同的“待遇”,因为对外国教师来说,这简直大逆不道。他们往往会说,这不像是在写论文。而在这方面,他们确实有不少切实的训练措施和实施办法。例如当学生收集到论文资料后,他们要求学生用某种抽象理论来分析这些资料,进而理性地分析资料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的原因或效果,而且要求学生按这种抽象方法进而把问题分成更小的层次后再作理论分析,还要求从理论上分析问题最终是如何得以解决的。但这些方法和措施对习惯于东方具象性思维方式的学生来说,往往效果不大,甚至不奏效。殊不知这正是东方具象性思维方式和西方抽象性思维方式的对峙造成的。东方具象性思维是一种经验型的思维,抽象化程度不高,中国古代的哲学很少运用概念等来进行逻辑推理,而是靠比喻来说明道理,这就往往造成一种缺乏理论探讨的倾向;论证方法习惯于“设象喻理”。这种不脱离具体现象来考虑一段抽象问题的倾向,与西方人那种热衷于对纯粹抽象性的考虑是有区别的。如果说西方科学思维的特征是沿种属关系作纵向的思维活动,东方科学思维的特征则由一个事物类推到另一个事物的横向的思维活动,而且,东方思维所理解的对象世界不是机械的世界,它对客观世界的把握方式也不是纯抽象性的,而往往是经验性的、感性体悟性的,有时往往还是直觉性的,甚至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既然学生是受到东方具象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他们的中文论文中往往表现出与具象性相关的思维的直观性、直接性,甚至是超越(理论)性、跳跃性,也就不奇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